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用综合法证明命题有时不易发现证明思路,因为综合法需要对题设条件进行综合推敲、理解、探究才可找出证明思路,所以综合法证明命题有时不一定能够成功。此时,可以从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以后每步要求可逆或等价,也就是逐步寻求使该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就像这样执果所因的思考和证明方法被称为分析法,分析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对题设条件进行分析探究,只需从所证明的结论出发,一步步可逆或等价推出已知成立的结论。但是,当所要证明的问题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寻求几何解题途径常用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看看能推导出什么结论,从所得结论又能导出什么新的结论直到推出题目所要证明的结论这是“由因导果”的推理方法而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探求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一步步逆推,一直追溯到与已知条件相符这是“执果索因”的推理方法在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常把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寻求最简捷的求解途径下面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举例加以说明:团工例△刀DO如图1已知八刀cD相交于点。△八co二c石刀D厂,试说明△oc石二△oD厂阴工F分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As、AsA…  相似文献   

3.
小学应用题变化无穷,解题的思路、方法很多。下面就几种常用解题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用综合法和分析法解应用题。 综合法就是从条件到问题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从题同的条件出发,运用已学知识,推出由这些条件所能求得的结果;再把这些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与原来的条件合在一起推出新的结果。这样,一直推到题目所求的答案。 分析法则是从问题到条件的思考方法。它与综合法的思考方向正好相反,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的。 例.某车间计划加工 800个机器零件。前 14天每天加工38个零件。后来因为革新厂技术,加快了进度,剩下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综合法。  相似文献   

5.
拿到一道几何题,首先要通过思维找出它的证题方法,尽管各个题目证法各异,但思路规律还是可以寻找的。一、综合法思索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把所有的条件摆出来分别进行分析,并运用相应的定义、公理、定理,分别或联合对几个已知条件加以分析,逐步靠近解  相似文献   

6.
直接证明法 这是指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终结为正确的方法。它又可分两种: 1.重叠法:指将一个图形与另一个图形重合,然后比较相关部分,证明某结论成立的方法。此法适合原始定理的初步证明,常用以证明基础命题。 2.综合法:指由已知出发,引用定理、公理,或作必  相似文献   

7.
初等数学解题思维方法刍议吴贵生一、分析、综合法分析、综合法是寻求解题思路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综合法、分析法、分析综合法三种。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入手,经过逐步推理,导出结论的一种解题思维方法,又称为“由因导果”法。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向已知条件靠拢...  相似文献   

8.
张兴萍 《考试周刊》2014,(44):76-77
<正>在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人们往往爱用执因索果或者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前者是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所需的结论,反映在解法上往往为综合法;后者则是从结论出发,逐步地追溯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反映在解法上就是分析法,也称之为逆推法.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的特点则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是用执果索因的思维方法分析寻找解题思路,而用综合法表达解证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分析法与综合法由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再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又可以解决新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要求的解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综合法。从应用题最后所要解答的问题入手,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已知条件,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答的问题,再找出解答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所找的条件在应用题中都是已知的为止,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例:一个服装厂计划做上衣1…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证明中,无论采用直接证法还是间接证法,都有一个从何处入手、如何思考以求得证明的问题.可以由条件出发进行思考,也可以由结论出发进行思考.于是,思考路线就有"顺"与"逆"之分了,即有"综合法"与"分析法"之分.一、综合法综合法是从问题的条件出发,寻求其结论的方法.用综合法证明命题"若A则D"的思路是:A(?)B(?)C(?)…(?)D.其特点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寻找它的必要条件,其思路是由条件和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着  相似文献   

11.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放缩法、数学归纳法等,然而,有些待证的不等式不易发现证明的出发点,这时,可以直接从待证不等式出发,分析其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如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这就是分析法,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特点和优点是:  相似文献   

12.
明师 《初中生》2007,(1):45-45
有许多几何问题需要添作辅助线,这是学习几何的一个难点,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何证明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推理得出结论.有些几何题目条件比较分散,条件与结论难于联系,这时往往需要添辅助线,将条件加以集中,便于利用.常用的方法有旋转、对称、平移等.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3.
1 何谓分析综合法 众说周知,任何数学命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未知”(结论)两部分组成,解答数学题,就本质而言,就是寻求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即设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架起一座“桥”.为了架设这座“桥”,即找到解题思路,依据推理序列的方向不同,思考方法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结论人手,逐步寻求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其特点是“执果索因”,即从“未知”想“需知”,逐步归向“已知”(条件).但已知条件往往起不到引导思维的作用.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已知条件的必要条件,直至得出所需的结论,其特点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结论).但结论往往起不到目标指引的作用,没有目标意识.所以在实际解题中,常常需要联合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即“分析综合法”,在“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不断地双向选择“中途点”,架设起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结论)之间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顺利地由此岸(已知)到达彼岸(未知、结论).“分析”与“综合”二者彼此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因此分析中的综合与综合中的分析应贯穿于探索解题思路的整个思维过程中,他们相辅相成,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尽管课程改革对几何问题进行简化。但许多学生对几何的学习仍然有点“害怕”。出于什么缘故呢?几何总是伴随着“已知”、“求证”,求证部分就是结论,做几何题就是通过充分的理由和合适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成立。理由除了从已知条件中寻找,还要从已学过的知识库中寻找。理由充分后要组织过程的书写。  相似文献   

15.
解答数学题一般都要经过审题、寻求解题途径、表述解答三个步骤.在这三步中,寻求解题途径是解答习题的关键.那么如何寻求解题途径呢? 一、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寻求解题途径的基本方法寻求解题途径,首先要深刻理解并充分利用所有已知条件,其次要结合已知条件,用分析法由未知(即所求的结论)找需知,再找需知,……最后找出结论和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如果需知就是已知,解题途径就找到了.  相似文献   

16.
转化,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转化的思想渗透于中学数学各科,初中几何表露得也很明显。证明几何命题的常用方法——执果索因的分析法与由因导果的综合法,其实质就是转化,就是在探求使已知成立的必要条件与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的过程中,使未知向已知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一般向特殊转化,几何证明向代数运算,三角运算转化,待证命题向已证明了的命题转化。运用转化的思想,证明1990年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坚持采用分析、综合法教学分析综合法,在几何教参上也称做“两头凑”法。教学时,教师坚持采用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如教学下题:已知AD∥BC,AD=BC,求证△ADC≌△CBA.如果教者不加分析开门便讲:∵AD∥BC(已知)∴∠...  相似文献   

18.
“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养成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要注意从题目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舍去题目多给的已知条件,如画等效电路图时去掉处于断路和短路状态的电阻:在研究电子、粒子等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忽略电荷间的库仑力、万有引力及电子、质子等的重力。这些因紊对所求的结果没有多大影响.如果考虑,就给计算带来较大的麻烦.抓住主要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学生解题时往往习惯于正向思考,然而相当一部分问题在运用正向思考解答时,往往思路繁琐,甚至束手无策,反而不如反向思考顺当。反向思考不拘于题目中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从某一条件或结论出发,进行逆向假设或推理来解决问题。一、反“设”反“设”就是假设题目中的某个条件的反面成立,则发生了和已知条件不同的矛盾与差异,从而找到差异的原因,消除差异,使问题得到解决。例:一项工程,单独做,甲要10天,乙要12天,丙要匕天,开始三人合作,中途甲因病休息了几天,这项工程共用6天完成。问甲休息了几天?思路分析一,假设甲病休时…  相似文献   

20.
<正>逆推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有些问题顺向思考很难理出头绪,而利用逆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就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深入,可以使问题很容易获得解决。一、算式逆推例1:小文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1错误地当做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8错误地当做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