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被经常运用,初中语文第三册对“互文”作了举例介绍。其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交错与渗透。我们学习课文时,凡遇到互文见义的句子时,切忌望文生义,孤立地理解翻译,一定要联系上下文来  相似文献   

2.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是不是互文? 答:不应是互文。虽然初看起来,当成互文是有道理的,牵牛星似乎也可以用“皎皎”,河汉女用“迢迢”也无妨;但仔细推敲,则会发现,本诗是从织女的角度来写离别之恨的,“迢迢”形容其远,常用来指游子,对于织女而言,“迢迢”自然指的是牵牛。同时本文既然重在写织女,那么必然要写到织女的容貌,“皎皎”用来描写女子的容貌之美更为合适,如诗经《月出》:“月出皎兮,  相似文献   

3.
互文,有互辞、互体、参互、互文见义、互文并举、同义互见等等别称。其实就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意思,即本来应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作者有意将它一分为二,使其上文里含有下文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内容互相体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4.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 诗人以第三者的视野,在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细腻而充分地表达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 哀怨,突出了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分别从两处落笔:“迢迢牵牛星,皎皎 河汉女。”言牵牛曰“迢迢”,状织女曰“皎皎”。诗  相似文献   

5.
所谓“互文”,就是作者为了求得诗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把整句分开来写,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意义必须互相交替、补充、渗透。同学们在学古诗文时需把握“互文见义”这一特点,才能全面地理解句意。现举几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所谓“互文”,即是“两物各举一边以省文”(唐·贾公彦)、“参互以见文”(清·俞樾),即在形式上是分开叙述,在内容上要合起来理解。再通俗一点,便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  相似文献   

7.
互文,又叫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上下各出现一个,也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里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里已出现的词,上下文里均有所省略,意义上又互相交错、补充、参互成文、合而见义的一种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式在古诗文中经常出现,前后两部分属并列关系,作者为了语句的统一、音调的和谐才分开来写,在翻译时两句须合起来理解。从参互成文的词语来看,主要有交叉互补式、同义互注式和反义互补式三种:从参互成文的形式来看,主要有短语内部互文和句子中的互文两种。现就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中的互文语句来分别进行略说。  相似文献   

8.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9.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0.
叶海良 《考试周刊》2009,(11):21-21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是由两个句子或两个短语对举,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说明,联系紧密,意义上合指、兼顾,即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下旬又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下两句意义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又称为“互文见义”。  相似文献   

11.
“互文”与“并提”都是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互文者,即上下文互相省略,而其意义又互备或互用。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称为“互见义”、“互义”,并将这种语青现象列为“参互以见义”一类。互文的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义互相交错、补充。而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②耳目聪明。(《后汉书·华佗传》) 例①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而非并提修辞手法,否则文意不畅:将军历经千百次残酷的斗争都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胜利归来的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  相似文献   

12.
其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字‘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私以为这种解释未必达诂。  相似文献   

13.
<正>互文是指在连贯的语句中,某些词语根据上下文互相补充,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里省略了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省略了上文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睡在旷野,吃在山巅;  相似文献   

14.
互文,就是在一个句子中,上文省却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省却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上下文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合而见义。我国古代诗文一贯追求“文约而事丰”(刘知忆《史通·叙事》)“,片言可以明百意”(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诗文大家总是尽可能运用汉字的多义性和暗示性使有限的文字产生尽可能多的意义。互文就是这样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它的运用,使诗文语言简洁凝炼,音调和谐铿锵,语意含蓄丰富。互文在古诗文中应用很广,阅读理解时要特别注意,不然,会作出有悖情理的解释,闹出笑话。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  相似文献   

15.
历代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迢迢牵牛星》《鹊桥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诗作。我们不妨将其比较鉴赏。一、从思想内容方面来比较赏析《迢迢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  相似文献   

16.
恒星漫谈     
恒星的距离 恒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是一个常被人们提及的问题。我国有首古诗这样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右人把银河叫做河汉,牵牛星俗称牛郎星,河汉女指织女星。在古代诗人的眼中,把牛郎星和织女星相隔开的银河不过是又清  相似文献   

17.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远酒家。”(杜牧《泊秦淮》)“烟”、“月”是互文,即烟气和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和沙地。③“旧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白居易《长恨歌》)“太液”、“未央”是互文,即太液、未央的芙…  相似文献   

18.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19.
薛吉辰 《语文知识》2006,(10):13-14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此诗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将人间织妇的离情别恨抒写得哀婉动人。开头两句分写牵牛星与织女星.继而由织女星联想到织女纤细洁白的手在摆动着机梭织布.将织女的手巧与她“终日不成章”加以对照.突出织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如雨下。最后写织女与牛郎的分离和相思之苦是由“清且浅”的银河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又名“互言”、“互词”、“互相备”等,往往两事并举,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为求文句统一,音韵和谐而分开写。古人云: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概括起来,互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短语互文,就是指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