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展机器人编程教学是大势所趋.在明确其开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设计、开展教学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的创新,培养学生对机器人编程的兴趣,强化其实践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逐渐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相关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围绕机电类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将机械、电气、自动化、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开发了机器人系列项目,并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将机器人技术应用、社会实践及企业需求相结合,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将介绍采用Agent模型设计、具有智能和自导航能力的机器人群体.首先利用GSM系统实现机器人团体的智能协作及通信,再应用网络GIS系统实现多机器人的定位导航,给出一个若干个机器人通过合作与协调而完成某一任务的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4.
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机器人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机器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机器人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保持学科知识结构与理解三者关系之间的必要张力,体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全面理解.从对机器人教育各个要素的分析可见,把对机器人教育问题的研究放置于STS教育视野下,并且将STS教育理念融入于机器人教学过程中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STS教育思想为架构,以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上对如何在机器人教学中融入STS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以机器人教育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我校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机器人教育为平台,通过开设机器人技术方面的相关课程,创建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技术立项、举办各种机器人竞赛,将其与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相结合,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得到了兄弟院校的认可,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开始涉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领域中,近几年也从大学校园延伸到中小学校,机器人教育由于能促进学生发展科学素养、构建机器人所蕴涵的知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教育部  相似文献   

7.
根据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灭火竞赛规则,对其比赛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本次比赛所用机器人为上海广茂达公司生产的能力风暴机器人,主要利用红外传感器、灰度传感器对环境进行检测,驱动电机,使机器人在场地中按照设计的方案寻找火源并将其扑灭.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高度重视,加上工业4. 0时代社会对于智能化生产生活的普遍需求,机器人学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机器人行业人才缺口日益凸显。近年来机器人已经作为新生专业或新颖课程逐步引入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中。但国内高校本科机器人专业设置时间较晚,尚不足以评估培养效果;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课程以机器人为实例的情况普及程度仍有欠缺。提出了产学研用融合的机器人学科教育体系架构,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人才能力需求以及教育机器人产业化的实际大型持续性项目出发,分析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和课程及内容设置。开展机器人科普教育系列课程、高等教育系列课程和高级研修系列课程,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产业化项目、学生就业融合成有机的整体,使机器人学科建设真正切实可行地服务社会并滋生科研成果,同时从中培养出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国机器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器人教育是一个适合青少年开展的高科技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及发明爱好者掌握未来科技、加强动手能力的活动平台,也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式.我国机器人创新教育的普及还很落后,机器人教育目前大多集中在机器人专业、大中小学生科技竞赛等领域,系统地将机器人教育与学生的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活动远未形成体系,对它们之间整合的研究和实践还十分欠缺.  相似文献   

10.
实践表明,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参加各类机器人竞赛,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与动手能力、写作与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等,有显著的提高作用。本文将机器人竞赛作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平台,探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机器人特长生培养的模式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小学设置机器人教育相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纠错、修正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培养逻辑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国中小学机器人课程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赤峰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了教学团队,致力于设计开发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中小学机器人课程体系,以积极推动赤峰地区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利用机器人教育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机器人也将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本文通过中知网,查阅并分析“机器人教育”相关文章,回顾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趋势,以助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机器人竞赛为高科技创新活动,利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以机器人大赛为载体的创新活动体系,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基于我国机器人大赛,构建了以技术基础、扩展技术与工具、专用技术与工具、机器人专用平台四个层次的机器人知识训练体系,制定了以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为框架的系列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近期举行的各级各类机器人竞赛中,人形机器人舞蹈大赛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大、中、小学校在此项目上的参与度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如何让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应用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已成为机器人教育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人形机器人的相关研究 人形机器人是具备人类的外形特征和行动能力的智能机器人,可以采用双腿行走的方式,通过手臂和身体的协调完成一些简单的功能,以及通过简单的语言和人类进行交流.与传统的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具有显著的优势,而且人形机器人以与人近似的形态出现,对人类来说就不会感到特别的陌生,也不会产生排斥心理,更容易被人类所接受,所以人形机器人将可能是未来的日常应用中最重要的智能机器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的机器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机器人技术课程逐步成为高校综合性实践课程.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机器人技术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的问题,学生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知识点,不注重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去年,我作为中国科技赴日参观团的成员,参观了在日本筑波科学城举办的“国际科技博览会”(日本简称“科学万博”,以下简称“万博”). 这次博览会以电子与信息技术展出为重点,可以说“万博”是未来信息社会的一幕预演,而各种机器人则扮演了这幕预演的主角.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机器人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程序式机器人;第二代则增加了感觉功能,对作业环境可根据需要,作出各种感应,亦被称为适应型机器人;第三代机器人一般应具有学习、记忆、分析、判断、决策、规划等功能,可称为智能型机器人. 日本是当今的机器人王国.早在七十年代,当美国由于失业率增高等因素的影响,对机器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区域经济、国防工业及国家机器人科技快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为了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高素质、高能力、高技术综合性机器人专业人才,文章以西安工业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为基础,深入研究目前各大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阐述面向工程创新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新方案,最后制定出具体内容。该课程体系设置,对于高校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利用机器人教育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机器人教育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机器人也将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本文通过中知网,查阅并分析“机器人教育”相关文章,回顾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发展历程,分析了发展趋势,以助我们发现问题.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器人教育逐步走入课堂.机器人是高新技术的产物,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材料、能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可以说没有一种技术平台比智能机器人更综合.因此,在机器人教学课堂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是全方位的,包括动手能力、创新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由于机器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司马小学“机器人社团”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建立的一个学生组织,现有战斗式机器人、创新式机器人、任务式机器人三个项目.机器人制作是一种新兴的校园科技教育手段,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无论哪个项目,从接到比赛任务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历了希望、失望、挫折、挣扎、进步、失败、成功等一系列的体验,在不断改进、完善中创新,在社团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真正地成长起来.自从参加机器人社团以后,队员们磨炼了意志,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不骄不躁的良好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