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也会过去》一,犹如一蛊心灵码物,滋补着我们向上的灵魂,永葆我们生命的绿意:又仿佛是洪钟大吕,长鸣于我们萎缩的心底.敲响人生进军的号角。我们要相信自己,永不言败.谦逊进取,让生命永远活在一片葱茏的绿意中。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美丽的生命》。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分别由《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三个话题组成。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到为他人的生命献出自己的爱心。《美丽的生命》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呈现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的美丽图画,让学生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命,用自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初读《读懂自己》(王浴海,《作文成功之路)2001年12期)有点儿苦涩。是哲理的抒发,抑或是对人生的褒贬?是对《家园》的解读,还是自己心灵的诉说? 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一个出身富农的子弟,自然会遭受非人的待遇。哀哀无告的他,不想逃避现实,但又无力正视惨淡的人生,只好与花草为友,与山水为伍,和鸟虫对话,和大自然交流感情,藉以安慰寂寞、凄苦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文章从各个方面写了他与地坛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从静读生活、敬畏生命、走进心灵、无尽感悟四个方面对《我与地坛》进行解读,使读者真正走进史铁生,感悟他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5.
《野草》是鲁迅用心灵铸就的诗篇,是其感情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从《野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20年代中期的苦闷、彷徨;发见其生命中的孤独、虚无、焦虑、矛盾、希望;也能悟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想和特立独行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6.
这是关于生命和思索的诗篇。在空旷的人生旅程,我们所熟悉和感知的生命,我们曾见过很多这样美丽的诗章:荷尔德林的返回家园——对大地的亲近和对精神家园的回归;泰戈尔对来自生命中的一切与自然的虚怀体接。但面对李春俊的《行进》(二章),低缓的述说由此及彼,我看见的是风,翻动心灵的诗篇。  相似文献   

7.
哈薇 《青海教育》2002,(10):17-17
“《校园文化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看法展示自己才华的园地,那里有我们人生的标的,任我们徜徉的殿堂,她是我们与老师心灵的桥梁,在那儿,可以放飞我们的理想。”……诗情画意般的描述是互助一中学生对他们的《校园文化报》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8.
语文首先是一门心灵的学科,它直接诉诸学生的心灵对话。散文是美文,拥有强烈的情感宣泄,饱满的生命激情和优美的语言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再塑生命》让每一位阅读者都可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灵魂慰藉的需要。它纯粹是个体表白,对人生,对生活,对生命的一种认识,它抒发了作者独特的心灵体验和感悟,就《再塑生命》这一散文我尝试从情·知·活—三位一体动态生成审美式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珍爱生命     
第一幕:生命如歌主持人甲:生命是美丽的。主持人乙:生命又是伟大的。甲: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赞美生命,留下了无数生命的颂歌,生命的绝唱。乙:请听配乐诗朗诵《根》:根,将绿的荣耀托付给森林,把美的微笑交给花朵,把爱的温柔送给草地,却把苦难与寂寞留给自己,这,就是根———生命之根。乙:人们赞美为大树吸收养分的根,也赞美为大树吸收阳光的绿叶,请欣赏乐器重奏《绿叶对根的情意》。甲:根为生命之树吸收养分。乙:绿叶为生命之树吸收阳光。甲、乙(合):生命之树需要彼此心灵的呵护。甲:年轻的朋友,让我们荡起生命的双桨,在人生的航程中披荆斩…  相似文献   

10.
《活着》中的苦难思想,是在经历了苦难生活的跋涉之后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妙舞蹈。小说主人公历经变故和沧桑,面对苦难选择的是忍耐与坚持,通达与豁然,展现出了高昂的生命精神。在《活着》中我们感受到了活着本身的意义,更读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活着》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用自信、乐观、坚定的态度去拓展生命的宽度。  相似文献   

11.
<正>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今天,疲于奔命的我们吃着山珍海味、穿着金缕玉衣、住着豪华别墅,却逃不掉孤独寂寞、焦虑抑郁。一本有关心灵的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了我:我们用"心"争挣一切,却于"心"一个问候的机会也没留!读罢《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强烈地想要与所有的朋友分享:她犹如可爱、近人、博学而透析的幸福人生导游,舔舐心灵的伤痛,启迪生命的真谛。草地上、微风里、蓝天下,我真真地看到轻轻地、甜甜地微笑着的我。  相似文献   

12.
认识你自己     
“认识你自己”,这是古希腊的先哲在雅典阿波罗神庙门廊的一块石板上刻下的箴言。历经岁月的洗礼,这句话已被现代人奉为人生格言。面对现代社会飞快的节奏,绚烂的色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自我就是一座大图书馆,不时常翻阅其中的珍藏,就会被蛛网灰尘所覆盖;心灵犹如一座富饶的矿山,不去挖掘开采,就会在沉寂中长满荆棘。让我们都来认识自己吧,点亮创造人生辉煌的光源!自我的力量这被称作自我的闪光点,是我们身上生命的火花。(《自我的秘密》穆罕默德·伊克巴尔)认识自我,就要明了自我的力量。“自我”不仅存在于一切生命的个…  相似文献   

13.
<正>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据说,他的子孙改姓为“闻”,隐居湖北浠水,耕读传家。六百多年后,这个家族又诞生了一位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鼓舞中国人抗争黑暗、报效国家的英雄,他就是闻一多(1899—1946),终年亦四十七岁。“多变”的人生谈起闻一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七子之歌》,是《红烛》,是《死水》,是《最后一次讲演》,和他演讲结束即被国民党暗杀的悲剧。然而,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喜欢“仪式”这个词。生命,是心灵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是,对于心灵的转变,我们常处于混沌状态,不知自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仪式,来提醒自己,甚至引导自己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拥有勇气     
<正>塞蒙顿医生说过:"你对自己的生命拥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权。"事实上,我们可以运用心灵的力量,来满足自己对精彩人生的渴望,来决定自己的生命品质,而那神奇的心灵力量,就是勇气。人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的人就像失去了脊柱,直不起腰,挺不起身,只能匍匐在人生之路上,阳光照不到他的身上,幸运女神也绝不会眷顾这样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生命里,总会有几部伟大的影片,让我们念念不忘,一路照亮我们的人生之旅。《阿甘正传》正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1995年,全世界的目光都被电影里一个智商只有75的人所吸引。他坐在一个汽车站的椅子上,用一盒巧克力和一个故事打动了银幕上下所有的人,每个看过影片的人在感到心灵的震撼之余,都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追问幸福的含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一、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中系张鹏振发表在《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的论《梁遇春散的生命意识》被中国人大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现代、当代学研究)2005年第12期收为索引。  相似文献   

18.
本期圆桌读书会在湖北黄石八中举办 ,来自黄石大冶有色一中和黄石二十中的几位同学 ,跟八中的同学们一起围绕大卫的美文《听来听去》展开了热烈讨论。来自黄石二十中的戚佳莉同学特别胆大 ,当主持人宣布发言开始的话音刚落 ,她就落落大方地走上了讲台。戚佳莉 (黄石二十中 ) :《听来听去》中说得好 ,对于某些人 ,“生活就像一盘陈旧的、掉了粉的磁带 ,不是卡壳 ,就是音质模糊” ,而另外一些人 ,却能听到“冰的咳嗽”、“上帝的喘息”和“人间的疾苦”。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的耳朵是两只微型过滤器 ,智者能滤去杂音 ,留下乐音…  相似文献   

19.
生命是一种很奇妙的事情,我们不得不为生命的神奇而赞叹。在我们看似漫长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应当怎样认识和对待它们,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话题。《周易》哲学和《庄子》哲学在人生问题上有很多异同,阐述二者在"生命"问题上所体现的一些观点。从生命的起源,起源后如何运作,应坚持什么样的态度,生命的最终归结四个问题加以探讨,旨在引导我们对生命从起源到归宿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使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获得一些有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徐杨静 《语文天地》2009,(12):41-4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生命轨迹.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自主、自发地写,用自己的心灵写.让作文展示他们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