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2.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层次清楚,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第二个过程教学,处理例如语言文字训练与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常识性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浙江省象山县实验小学方利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笔者认为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自然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进而进行“思维的物质外衣”语言文字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以情促练以练激情──谈情感课文的语言文字训练杭州市胜利小学虞大明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类课文,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我们暂且称它为情感型课文,如《狼牙山五壮士》、《小珊迪》、《十里长街送总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等等。这类课文情感丰富,为我们加强...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那么,常识性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现谈谈我教《太阳》一课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编排了《画鸡蛋》、《吃墨水》、《补丁》等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介绍的都是伟人、名人生活学习的片断。通过学习课文,要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这一类写人记事的课文,要使学生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教《新型玻璃》□江西伍全刚《新型玻璃》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备课时,我重点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常识性课文上成一堂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语文和学科学较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如何把“思考·练习”的内容穿插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把作业放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课后...  相似文献   

8.
常识性课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就小学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做法。一、常识性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常识性课文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客观规律或事物本身的特性,把科学知识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介绍给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比较准确的科学知识,而且在知识传授和积…  相似文献   

9.
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课文,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作为语文教材,如果眼光只盯在文中所介绍的知识上,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类同于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是有失偏颇的。对这类课文,我们同样要有机地进行语言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一、依据内容有机地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10.
《要下雨了》(第二册)是一篇常识性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白兔和燕子、小鱼、蚂蚁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介绍了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如何在常识性课文的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发展认识、激发兴趣融为一体,我是这样训练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中有不少常识性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教学这些课文,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获得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在常识性课文中进行思维训练呢?我有以下几点初步的体会: (一)对比辨异,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不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自觉地从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并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运用对比辨异的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一个主要途径。在教学《鲸》  相似文献   

12.
《黄鹂和山雀》(六年制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知识,又要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和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那么,常识性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呢?现以六年制第九册10课《太阳》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一、分析教材,确定课文各部分内容的训练重点《太阳》这篇常识性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的三大特点——“远、大、热”;第二部分阐述了太阳与地球以及我们人类  相似文献   

14.
《珊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含有水文、地质、生物、地理等多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所以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课文的知识重点突出,叙述也很有条理,这又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学时,我们要抓住知识要点。抓住与知识要点相关联的词句,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获取知识,即“文中求知”。同时,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而影响了对课文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介绍有关科学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即“知中求文”。  相似文献   

15.
郭影 《文教资料》2013,(24):50-51
常识性课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介绍自然、天文、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一些文章,这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课文对向小学生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志向有重要作用,对学生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因此,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常识性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探讨如何把握常识性课文特征、如何进行此类课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7.
科学常识性课文涉及多方面的科学常识,对增加学生知识,开扩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爱学习、爱科学的热情都有很大的作用。这些知识作为阅读材料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就不同于一般的常识课,它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一些科学知识,还担负着训练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因此,教学时应把注意力放到字、词、句的理解和布局谋篇上来,让学生在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弄懂文中所含知识。那么,如何处理这类教材呢? 一、注重直观教学。小学生由于受年龄、阅历、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对科学常识性课文中的许多知识感到陌生。比如《琥珀》一文中的“琥珀”,《珊瑚》一文中的“珊瑚”等,而这些词又恰恰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同时发挥幻灯、标本等教具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扫清障碍,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8.
我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从准确地选定训练点入手,点点相连,组成整体训练面,较好地达到了训练目的。一、训练点的选定:一篇课文的训练点不能太多,要严格按教学目标精选。确定训练点的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整体性的训练点,就是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每篇课文都必须落实的;二是基本性的训练点,即课后习题规定必须完成的训练;三是可选性的训练点,即从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中,根据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由教师选择几点;四是随机性的训练点,就是从教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矛盾,临时决定进行的训练。如第五册26课《瑞雪》,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要把常识性课文上成语言训练课齐金婷常识性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的数量。目前,此类课文的教学中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泛泛地串讲,教师费力费时,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二是把语文课上成单纯的常识课,忽略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如何搞好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呢,一、针对...  相似文献   

20.
扎实训练提高读写能力《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周唯巍《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常识性课文在叙述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