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的看清样,与报纸看大样、出版社看书稿清样并不完全一样,有联系也有区别。 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专职的校对人员和编务人员,多半是由责任编辑各自校对所编发的文稿;封皮及内文的版式一般是由美术编辑设计的,而美术编辑大多不能胜任文字校对,那怕是与图稿相关的文字若由他们校对,也常常出错。所以,三校之后主编还不能签“改正付印”的字,必须看清样。  相似文献   

2.
张伯海 《传媒》2008,(7):49
辽宁期刊协会的同志从沈阳来北京,将<辽宁老期刊图录>一书的清样拿给我看.读过之后,我深感他们从事了一项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劳动,完成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相似文献   

3.
清样作者校对是科技学术期刊出版至关重要的一环.从5个方面阐述作者在清样校对时容易忽略的问题,并阐明责任编辑在清样校对前后的工作要点,包括清样校对前的准备工作、清样校对时间的选择、慎重修改作者校对后的稿件、作者校样的审核及归档.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与责任编辑在清样校对环节的互动交流关系,并提出编辑部在作者校对须知单内容设置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把好看清样这一关一九八四年,我编发了一本文学理论书稿。这本书写得不错,著者是下了功夫的。出版以后,读者反应也比较好。但是,成书时却出了一个“纰漏”。由于某个原因,在看清样时,我忽略了几个页码排错的地方,书印出后,这几页的文字内容自然也就弄颠倒了。这是我到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事故”,其深刻教训是终生难忘的。反省再三,便产生了要写一篇文章来谈谈如何对待看清样这个问题的想法。举凡出版界的同行们都知道,某些图书出版后,不久便发现了若干错误:或别字甚  相似文献   

5.
于丹又一次创造了书市神话!她在签售<于丹〈庄子〉心得>一书时,一口气签了10个小时,一共签掉了15060本.  相似文献   

6.
译制片的老"粉丝" 2005年,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签名销售的时候,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来买我的书.她如果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会把签了名的书送给她,可她像个普通读者一样排了队.这令我感到不胜荣幸,也很欣赏她的做派.她不愧是个"资深的影迷".  相似文献   

7.
今年8月份,单位的人事部门通知我,凭我1982年八九两个月在工厂领取工资的签字表,沈阳市人事局已同意我的工龄由1986年8月提前到1981年10月,多年的工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8.
李:我刚去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徐俊办公室.他送了我一本您新近出版的线装《月无忘斋诗存》,装帧实在精关.正好请您题个签。  相似文献   

9.
看完崔砺金的<中国之—角--位原新华社记者的调查手记>书稿清样,我所居住的城市喧嚣已经沉寂下来,变得宁静,但我仍没有一点睡意,我深深地为崔砺金的这部调查手记中的调查内容所激动.  相似文献   

10.
一、审慎对待突发事件,进行客观准确的报道,是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前提条件面对突发性、敏感性事件,媒体必须审慎,要全面了解事件真相,冷静思考,沉着应对,严格进行多层把关,不能一味追求报道时效,轻信有关环节,导致造成重大差错的严重后果。2003年5月1日1时许,本报的一版清样上出现《温州发现“非典”疑似病例/我市对38名同机的乐清人采取紧急措施》一文。此文是本报一位记者接受公派任务,在我市召开的一次紧急防非典会议上采写的消息,并已经有关领导审签。  相似文献   

11.
今年的夏天,酷热难熬.都立秋了,热浪仍未见退.这时候继兴同志的《黄叶集》付梓,我有幸先读了它的清样,深深地为它的魅力所吸引.说真话,继兴同志过去发表在报刊上的一些短篇,我读过的不算太少.这次结集,有些作品对于我已经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了.但是读起来,仍然感到兴味悠长,以致忘记了炎热,似乎“两腋习习”,面前吹过丝丝缕缕的“快哉风”来.  相似文献   

12.
谈点感受     
1951年秋,我们一批新同志跨进中南人民出版社,社里给我们上的第一堂业务课,也是政治课,是学习毛主席题写的“认真作好出版工作”的指示。不久,社里印发的黄布硬壳“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印的也是毛主席手书的这八个大字。它时时激励和教育我们要认真做好出版工作。现摘取自己在过去编辑工作中的几个片断谈一点感受。 不下真功 必尝苦果 1953年初夏,农业组编辑的《1954年农历》即将付印。编辑组长田溪同志要我和该书的责任编辑仔细把历象部分的清样核对三次付印。按照这个要求,我们两人轮换着一人读原稿,一人看清样,反复以原稿  相似文献   

13.
有的人很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有的人去却需要长期交往,随着慢慢地接触,形象才会日渐清晰,令人难忘。圣野属于后者。一最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准备出版圣野一个选集:《雷公公和啄木鸟》,圣野同志嘱我为他写个序。我诚惶诚恐地打开这本书的清样,第一首诗就是我熟悉的《井》。我啊地的女儿我居住在地的深处但我不离开人我把母亲给我的爱的汁液  相似文献   

14.
科技期刊的清样终校胡骏鹏【陕西】我由一名科研工作者改行当科技期刊编辑,不知不觉已整整十个春秋。负责主编工作近5载,虽然整天在默默无闻地“爬格子”、为他人作嫁衣裳,忙忙碌碌之中也觉得有不少乐趣和欣慰。每当从读者来信得知其应作了本刊介绍的某项科研成果时;...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因为一次采访任务需要报名,我在报社各个楼层的处室之间跑手续.在电梯里偶遇一位前辈,看到拿着各种表格的我,他低声问:“你要辞职了?”我问前辈何出此言,前辈分外严肃地说,在这个报社坐电梯上上下下的,如果不是编辑要签版,就是记者要辞职了.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初,正德赠我一本他的自选作品集《郁金香》,读后很替他高兴。2010年立秋刚过,又送来该书修订再版本《行走赣鄱》的清样,邀我作序。通览全稿,斟酌再三,还是想从与正德的交往说起。  相似文献   

17.
印象中,这是志龙的第三本个人作品集。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本书的清样,难抑心中的喜悦。我以为构成志龙文字魅力的独特观察和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和理解:首先是"记者"的角度。志龙在《扬子晚报》《新华日报》任职二十余年,算来  相似文献   

18.
审读清样──提高图书质量的关键祝匡三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本权威的编辑学专著或教科书.有的将宙读清样放在编辑加工稿件的工作程序中,有的则放在编后工作中。但无论怎么安排,审读清样都是编辑职责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部书稿,特别是几十万字的大篇幅著作,审稿...  相似文献   

19.
秋天的收获     
最近胡永其同志送来《风雨海棠红》书稿的清样,邀我为这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剧作选写一篇序言。我与他交往已有好几年了,知道他一直在戏剧创作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如今他的剧作出版,我一来表示祝贺,二来也顺便谈一点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20.
继往开来     
轻掩清样,一股淡淡的伤感:丁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而去年发表赵玉明老师追忆丁老师的文章彷彿还在眼前。读着黄旦的稿件,眼前不觉浮现出丁老师在宝隆宾馆会议室里为新闻学院申报传播学重点学科出谋划策的景象,那时,我刚从党报第一线转岗到教学岗位,正是丁老师的有力扶持,我较快地适应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