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活告诉我     
孩提时代的生活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到处是无忧无虑; 长大了的生活是白加黑, 到处会“碰壁”。 曾经想逃避终日枯燥无味的学习; 曾经想终结几番起伏不平的尘缘; 曾经想好好大哭一场。 但,我哭不出, 因为生活告诉我: 你已长大, 应抹掉泪水, 向成熟走去! 指导老师:吴友谊生活告诉我@白美红$福建省安溪市恒兴中学初二年级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广州一所中学高三“成长·梦想·未来”的主题班会上,当主持班会的班团支部书记向全班同学发出此问时,竟得到了一个意外的答案:有一小半的同学表示自己不愿意长大。另据团市委在全市中学校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有三成的高三年级学生表示不想长大。广州某省一级学校高三学生小何对记者说:“成年以后要负担的东西太多了,看到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就害怕长大。”和他同班的小钱则认为:“成人的世界太复杂了,整天都是勾心斗角。我想生活在一个童真的世界,这样就不用去想太多。” (选自《新快报》)三成高三学生不愿长大  相似文献   

3.
各位爱儿童、爱阅读的佳宾: 大家好! 在台湾,很多人称我花婆婆。因为我曾经翻译了一本图画书《花婆婆》。故事的内容是: 有一个小女孩,跟爷爷住在海边。爷爷常常讲一些远方发生的故事给她听。小女孩对爷爷说:“我长大以后,要像你一样去很远的地方旅行,我老的时候,也要像你一样,住在海边”。  相似文献   

4.
“90后”这个平凡又复杂的词,一些大大小小的论坛为它而生,一篇篇青春手记为它而写,一群少年带着一股潮流长大。饶雪漫在《按时长大》里曾经说过:归根到底,成长是一种幸福。我是很赞同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5.
曾经在《读者文摘》上看过这么一篇文章: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  相似文献   

6.
有谁能相信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一个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化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党史博览》《中国校园学》《教育时报》《德育报》《黑龙江教育》《哈尔滨教育》《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近40家报刊上已经发表了近800篇(首)诗,并多次在各种“征”比赛中获奖,在盲人成才的中学校园里辛勤耕耘了33年的中学教师竟然没有评中学高级教师的“资格”,甚至连中学一级教师都不是,而这个中学教师就是我。同刚刚参加工作一年多的大专毕业生一样,迄今为止我只是个中学二级教师。因为没有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所以我的月工资比同我年龄相仿的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同事就少近500元人民币。也许有人会问:就凭你的优势,早就应该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职称了,是不是你在“师德”方面出了问题?此言差矣!我是一个已经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天起,我就从没有忘记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还曾被评为“优秀党员”。实话实说,我之所以没有评中学高级教师的“资格”,完全是继续教育“坑”了我!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的一个死党曾经洋洋自得地宣称:“我拣了一块石头,是块有棱角的石头”。“石头”所指,就是那个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曾经在大学入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背景 曾经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理解;我做过的。我会掌握。”这段话使我深受触动,由此,我确立了自己在《幼儿教育学》中教学的理念,那就是:“做”中学和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尽一切可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去做、去发现。  相似文献   

9.
梦想成真     
梦想成真何立伟俗话说:“女人天生爱做梦”。自小长大,我有过无数次梦想,但大多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易远去。曾经美丽的年龄伴随着岁月的磨砺在自以为体悟透彻的人生中一去不复返,那曾拥有的雄心壮志因为生活的奔波而演变得几近平庸。但唯独有上大学这个梦想却常常缠...  相似文献   

10.
《师道》2009,(7):118-118
我曾经感慨应试教育之外的教育都进不了中学教育.现在我又看到了新的危机:要求大学生按照就业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与就业无关的教育是不是也进入不了大学教育呢?钱理群在一次演讲中说,(见《学位》)暑期,我在一个全国高校通识教育培训班讲我在大学讲鲁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教学参考》2004,(5):24-24
浙江省一项调查发现:在一所中学内,喜欢看恐怖故事的人占43%,喜欢卡通书的有45%;而这两类读物几乎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70%——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不想长大,”15岁的林凯说:“我就喜欢幼稚、喜欢不动脑筋。”  相似文献   

12.
《我看我自己》系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表格的前两项为“我长大了,身体方面的变化”、“我的特点与优点”。第三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即有关不足的问题。栏目的前面写道:“每个人都有缺点,我也一样,我的缺点是……”。  相似文献   

13.
岁月的书签     
我的问题: 张老师,读了您《历史的坏脾气》一书中的《私塾背后消失的黑洞》之后,我受到震撼。传统教育的断层,对学生学好语文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小时候读着《文选》《通鉴》长大的唐德刚们已经不复出现,那么大念特念“早晨和雄鸡…‘喔喔喔,白月照黑屋”长大的新一代,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我的理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曾经为《拍脑袋的发明》一书中那些奋思妙想叹羡不已。我也幻想着,什么时候我的脑袋也能“拍”出一个好发明!然而,我双手托腮,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也没能想出一个好点子。  相似文献   

15.
《包身工》补注陕西省镇安县中学唐汉承《语文学习》1995年第5期摘自上海《文汇报》的一篇文章说,夏衍曾这样讲过:“有人为我做过统计,说我写了七百多万字。我以为其中可以留下来的只有《包身工》。”《光明》创刊号社评也曾颇有见地的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  相似文献   

16.
注意“发现”──散文《楼檐上的小柳树》写作经过有令峻我一直遵循自己总结出来的八个字作为写散文的基本原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我到大学、中学里给青少年朋友讲课时也不止一次地论述这个观点。我的散文中的人、事、物包括情感全都是真实的。只有真实,才有感人的...  相似文献   

17.
山那边     
很小的时候,我喜欢站在村外的小溪旁向远处眺望。那重重叠叠的山环绕着整个村庄。我问母亲山那边是什么?母亲对我说:“等你长大了,到了山那边不就知道了吗?”于是我整天盼望自己长大,在企盼中我一点一点地成长着。到了上学的年龄,我背着书包跨进了学校。有一天,老师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去山的那边。”老师微笑着说:“好,不过从现在开始你必须好好学习,等将来上了大学,就可以到山那边去。”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一个心愿:我要上大学。于是那个看花落泪、望月生情的小女孩改变了,不再为挂念小说…  相似文献   

18.
周瑞 《高中生》2011,(11):62-62
曾经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跑到摩天大楼的工地向一位衣着华丽、口叼烟斗的建筑承包商请教:“我该怎么做,长大后才会跟你一样有钱?”  相似文献   

19.
老师姓沈     
麦家 《教师博览》2012,(3):40-41
曾经有个很出名的刊物,叫《富春江画报》。我的少年就是在富春江边度过的,县名叫富阳,是杭州的一个卫星城。富阳有所很好的中学,即富阳一中,都说进了这中学,等于就进了大学,每年都有考上清华、  相似文献   

20.
我一生以教师为业,先后执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后又返回中学这片“故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中政参》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读者、作者、追梦人和政治人,始终与《中政参》同行“在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