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新的课堂标准下的20+20英语教学模式下,探讨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培养学创造性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新旧思想交锋的时代,教育领域亦然。1922年壬戌学制应运而生,带动了浙江省的教育改革,加速了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草创时期,也是北京电影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当时新式电影院的营建、改造,电影放映、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描述20世纪20年代北京电影市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北京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在科学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之际,中国大地上还出现了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由于这些思潮皆对现实不满,在当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宣传和支持,但最终都成为乌托邦,很快消失。本文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以上思潮的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30年代,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女子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以及妇女自身的因素,使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女子教育状况发生变化的范围极其狭窄。某种意义上说,女子接受教育与"妇女解放"只是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开明地方少数女子的"特权",在相对传统的城镇,尤其是广大内地的农村,绝大多数的中国仍然生活在远离"解放"之中。有些已经得到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解放"的妇女,也没有在事实上特别是精神上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付文珍 《考试周刊》2012,(63):168-170
学分制在20世纪20年代曾在我国的中学风光一时。中学学分制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最终确立的,它经历了发轫和试行、确立和推广及逐渐衰微并最终取消三个历史阶段。学分制在中国中学里只存在短短十年就仓促退场,这与它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密切相关。对这些问题进行历史性的考察与反思,无疑可以为当前中学学分制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一种新的女子职业——女招待在广州出现。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男女就业机会的冲突,广州女招待职业曾两度遭到政府明令禁止。这说明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要取得真正的男女平等,还需要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英国实行了扶德抑法、联美反日、警惕美国、排斥苏联的“纯粹外交”政策。这是英国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和国内的和平主义、反战主义、理想主义思潮的兴起,经过反复斟酌而采取的全球性均势政策。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失灵,最终被缓靖政策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周婷 《文教资料》2011,(16):96-98
本文回顾了20世纪20年代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的教科书竞争之详细历史过程,论述了这一重要历史现象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的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末,绥远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严重旱灾,灾民人数占当时人口的70%以上。在政府和社会救助力度不足的情况下,为了度过饥荒,灾民们采取了不同的自救措施。一般来说,最困难的民户只能卖妻鬻子或逃荒,受灾略重的民户或是卖地卖房子或者逃荒,受灾较轻的民户尽量不卖地或者少卖地,普遍性地采取了降低生活水平的自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句丽后期“城人”与“城体制”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城人”即是高句丽各城中的军士。它是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变化和部族化政权体制相作用的必然产物。“城人”是高句丽“城体制”社会结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高句丽山城防御所倚重的最主要力量。通过部族体制组织起来的“城人”使得高句丽后期的各“城”团聚成了一个个难以攻克的军事据点,是“城体制”得以取代五部制成为高句丽后期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13.
论译者的“隐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译者的“隐身”已成为译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它不仅涉及译者的翻译策略,与译者的地位问题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劳伦斯·韦努蒂对译者的“隐身”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译者“隐身”的根源及其对译者地位的影响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韦努蒂的有关论述加以批判性的分析,对于正确理解译者“隐身”的必然性、合理性与局限性,采取有效策略提高译者的地位,将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后项动词的语义特征对日语复合动词「V+切る」的多义性进行考察,进而探讨「V+切る」语义变化的机制。考察结果显示,「V+切る」经历了由具体的受事切断义向受事分离义,进而向受事变化终结义、施事变化终结义的词汇层面的语义扩张以及语法化后由动作终结义、变化终结义向程度极限义的句法层面的语义扩张过程。复合动词「V+切る」的语义变化机制不仅受到前项动词的影响,而且还与受事的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7.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8.
消除"市管县"体制弊端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求进行"省直管县"体制转型改革。相对于"市管县"体制来说,"省直管县"体制具有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及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有利于减少政府行政层级等体制优势;但是"省直管县"体制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不一致,事权和财权不对称,催生了县与原来省辖市之间的矛盾;层级减少后管理幅度增大引起的问题等。因此,在从"市管县"到"省直管县"体制转型的改革中,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界定政府间的事权财权,调动市、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适当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和提高省级政府的治理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天"在《窦娥冤》中多次出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天"为人之始,与人事密切相关,同时是至善的代表,亦能与人感应。窦娥对天的态度虽看似矛盾,但通过分析各主要人物的不同表现,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关汉卿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顽强抗争。  相似文献   

20.
但丁的《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建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同时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东方,中国“五四”的白话文与但丁的《论俗语》具有同样的效果。两种语言在同样的背景下产生,并都对各自的社会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