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
《封锁》描写了在封锁时期的电车上,吕宗桢和吴翠远的主体意识瞬间觉醒时发生的美妙爱情故事。在封锁的瞬间和封闭的车厢空间中,他们由"好人"变成了"真人",释放了被压抑和被束缚的生命活力,但在永恒开放的时空中,这短暂的瞬间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最终在封锁结束之后破灭。《封锁》展示了现代人在文明社会中个体的异化和精神困顿,探寻了小人物生存的无奈和境遇,揭示了人性深处幽暗的本质,试图寻找现代人在多重"围城"中突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普通人     
李娟 《新读写》2014,(9):6-6
由叶开选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被称为“一个人的教材”,其《综合分册》和《小说分册》一经上市就引起媒体、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强烈兴趣。下面刊登的青年作家李娟的《一个普通人》一文,选自《综合分册》“人与事”部分,叶开专门为此文写了一篇题为《好人坏人和真人》的赏析解读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4.
张玉芬 《考试周刊》2011,(70):35-36
《好人难寻》是一个在暴力中戛然而止的故事,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体现了美国近代南方社会的传统梦想与严峻现实的对立。这些对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以及如何在暴力中得到救赎与重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张爱玲的小说《封锁》中,作者描绘了一段战争封锁时刻的"奇遇".小说中"吴翠远"这一女性人物所面临的困境,正是现代女性的共有难题.出走的女性面临着"堕落"还是"归家"的艰难选择.时代发展中,现代女性的家庭与其个人爆发观念冲突,现代女性在反抗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在女性被动地位、女性经济权利、女性自我认同方面的深刻问题.结合...  相似文献   

6.
"父与子"是一个不断被重复的文学母题,"父与子"的先验矛盾决定了文学中的"父与子"母题有着一种普遍性模式,这一模式在形式上表现为父子二元要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内容上则意味着对象征秩序的维护与拒斥。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可发现在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文本中,父子关系的对立隐喻着传统封建象征秩序下的民族遭际,小说文本普遍采用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及家族逆子视角与"俯视"视点。中国现代家族家庭小说正是在"父与子"的反抗和牵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模式,营造反叛与背离的叙事张力。  相似文献   

7.
卡尔维诺的微型小说《孤独》最能体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在极小的篇幅中通过"黑色幽默"式的轻松描写,透出了现代人的"荒诞"处境。它的"荒诞"是通过混淆彼此的对立、表现行为与情感的无意义,并在最终因"对立"的消失从而"一切均为虚无"的描写当中来展现的。  相似文献   

8.
《邢台学院学报》2018,(1):145-148
对被广泛接受的《蝇王》的"人性恶"的主题提出了质疑。首先是对"人性恶"主题普适性的怀疑;第二,注意到了往往被忽视和排斥的外在因素,认为即便在二元对立框架之下"人性恶"也并非唯一答案。最后在对文本内部的种种相矛盾的因素分析之后,认为戈尔丁构筑的在全篇小说中占基础地位的二元对立的格局不但无法推演出"人性恶"主题,而且二元对立格局必然颠覆、崩溃。在打破二元对立格局这个牢笼之后,《蝇王》的主题将被引向一个开放多元的空间,其文学价值更将被重新认识和发现。  相似文献   

9.
对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提出的一个观点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认为《红楼梦》以前的小说并非"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  相似文献   

10.
李兵  吴文昭 《考试周刊》2007,15(29):40-41
《人生》的故事意义生成模式可以归结为即一个人摆动于两地。这是落后的封建人事制度与现代的发展着的民主的人事制度之间二元对立结构所致,本文进而探究出当时森严的城乡二元对立大背景下,"仁爱"、"礼仪"、"个体"、"自由"、"保守"、"启蒙"等思想文化冲突的语境,最后回归文本,分析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下的文化人格,引出了对现代的文明进程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张欣小说爱情观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格局中,张欣的小说创作虽不曾山高海阔大红大紫。却也总是让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的。她的小说直接承续了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传统,以男女情爱为故事框架,以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索和终极关怀为指归,叙事舒畅而清隽,意境浪漫而纯情,语调温婉淡雅而又不时洋溢着反讽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小说风格,为我国新时期小说大潮中女性写作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美而典型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13.
推理小说《白夜行》以其独特的忧郁基调和主人公之间爱而不能的感情纠葛向读者讲述了一个残酷的爱情故事,从而突破了传统推理小说的写作思路,而更多地着眼于人性和社会问题,掀起了日本推理小说的又一高潮。  相似文献   

14.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本身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人一方面具有"经济人"所具有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道德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合理定位政府"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切实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适时转变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16.
金东里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纯文学作家,他的小说神秘而哀伤,唯美而蕴含哲理。金东里不仅在他的散文当中多次提到了生与死,人与神、人与自然的问题,而且在他的写神小说中也暗含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韩国很多学者撰文就金东里的这些思想发表评论。本文以金东里的散文和一些韩国学者的文章为例证,通过分析金东里的写神小说,在这些小说中寻求金东里向读者传递的哲学思想,最后得出结论,在金东里的写神小说中蕴含了生死合一,人神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每部小说描绘的都是多个具有充足价值的完整的“声音”,塑造的都是一个个互不融合的“他人”形象。正是这些声音、意识、形象的相互争辩和斗争,构成了陀氏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基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人”何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本文试图从陀氏构形见解的角度来洞悉小说世界中的“他人”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以两性之爱来构架学作品,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台港现代小说的性爱小说,则把焦点聚集在个性性爱心理的透析上,它不但拓展了小说题材的领域,更引发了小说体的重大变革。因此,探讨其人物主题及审美价值,则有着独特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绿牡丹》是清代出现较旱的一部武侠小说,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小说的转型。它是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向武侠小说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武侠小说向武林正邪、儿女侠情模式发展过程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