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理旧藏,发现HP2000上盖有“指定日投递”副戳,片销福州1999年12月31日戳,寄南京,落地戳为2000年1月4日。既然指定日期投递,为何片上没有注明哪天?若不注明日期,此戳起何作用?  相似文献   

2.
帝国日戳为清代不常见邮戳之一种,因其上为英文“IMPERIAL POSTOFFICE"字样,故名之。戳分全英文和英汉文两种,戳形也分椭圆和圆形两种,全英文椭圆形戳的使用地点有上海、南京、杭州、梧州、广州等五地。此戳式之使用时间多较短,唯梧州一戳,在1897年、1898年、1899年皆有使用,但也不多见。各家之记载都较简略,孙君毅《清代邮戳志》(以下称《孙志》)记:最早见1897年8月26日作到达戳用,还有1898年及1899年  相似文献   

3.
拙藏"胶东邮资总付"戳实寄品曾在《齐鲁集邮》2009年第5期作为罕品展示。由于它是首次发现,独此一件,刊出之后,引起不少同好邮友的关注,现笔者讲述一下二十年来寻访此戳的经历。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收集到1枚邮政宣传戳,该戳为红色,长50毫米×宽12毫米,戳文为“此邮件表皮已消毒”。该戳盖在两家  相似文献   

5.
一个贵州思南寄河南卢氏的实寄封上,盖有75×30mm“市场整顿邮件退回”戳,戳上具名不是邮政局而是“卢氏县人民政府”(见图)。此封寄发日期为2004年3月29日。具名“人民政府”的退件戳!贵州@曹尚勇  相似文献   

6.
在一件1965年投寄的上海本埠信封上,见一欠资戳,旁侧并盖有“封口式二字。此封贴邮票1.5分,欠资戳中间表示“应收式分半”。封背封舌上也有“封口”二字戳。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1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桃花坞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沈阳邮政特刻制启用了l枚新邮发行纪念戳,此戳中邮票名桃花坞木版年画表述为拼音形式, “TAOHUAWUMUBAN NIANHUA”。整个圆形邮戳周边就是拼音字母与日期“2004.1.14”,中间则是戳图与汉字“沈阳”,甚为少见。  相似文献   

8.
集邮资深人士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纪念邮戳是1909年上海张园"出品协会邮政局"戳(图1)。此戳英文Industrial Exhibition of Post Office意为"工业博览会邮政局"。由此可见,早在1909年上海就曾在张园举办工业博览会。  相似文献   

9.
戳脚拳是以腿法为主的传统拳种,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如在沈阳地区,就有戳脚翻子、胡氏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此三支传承至今。笔者练的是地行戳脚与文趟子拳。地行戳脚拳是先师高伯川(1897~1970年)所传。高师是河北蠡县人,11岁时拜师学艺,21岁艺成后走南闯北,孤身一人,终身未娶,后落脚沈阳。高师一生淡泊名利,曾担任过冯玉祥部队的武术教官。冯  相似文献   

10.
澳门在发行邮票前,曾多年使用一种“付讫”戳。此戳为圆形,上部有皇冠图案,下部为“PAID AT MACAO”(在澳门付讫)字样。目前发现这种邮戳最早使用年份是1844年。澳门于1884年3月1日发行邮票,当  相似文献   

11.
国内平信邮资80分,使用普通日戳、风景戳或机盖戳销票。而使用邮资已付戳则不需要贴票。此封已贴80分邮票1枚,却用普通日戳和邮资已付戳同时销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了邮政和集邮者的心,各地邮政纷纷启用邮戳、宣传戳,以表达"抗震救灾众志成城"之意志。浙江省诸暨市邮政局于5月14日启用"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宣传邮戳,戳形为城墙,寓意众志成城。此戳整个5月  相似文献   

13.
彩图展示的纪1、纪2和纪3的原版票全套实寄封、分别于1950年4月10日、24日和14日从北京寄上海。寄信人是周煦良教授,收信人是周夫人陈忠榴女士。发信戳有北京14和15支局,在纪1和纪3封背并盖有北京的“011”号信筒戳,纪2封上无此戳。此外,封背还有上海18支局落地戳,日期都和北京戳相差4天(分别为13日,27日和17日),在正面还有上海的投递员商码号章。  相似文献   

14.
2013年6月上海邮政启用一款新型数码邮资机,其符志由喷墨打印,红色。邮资戳规格为29×26mm,日戳直径26mm。此符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日戳与邮资戳之间设有一组具有防伪功能的唯一码。在符志左侧留有设置广告宣传副戳的位置,机内预设有"印刷品"、"信函"、"挂号"等邮政业务副戳(图1)。据笔者所见,这种邮资机未见在其它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河南安阳邮局曾以有框波纹戳盖在台湾来信的邮票上,同时盖用“邮票完好”副戳。但也有误用的,如附图为香港回归日寄安阳实寄封上所贴香港过渡邮票,盖有红色49×18mm有框波纹戳和“邮票完好”戳。推测是邮政人员误以为此封为台湾来信,因为此封贴有台湾常用的航空标签,封背并有寄件人的台湾地址。  相似文献   

16.
此封系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信封中的佳品之一。 封上贴有清蟠龙票3分、1分各2枚,共值8分,是当时挂号信函的邮资。销票戳为单线腰框式圆戳,戳的上部为英文“武昌”,下部为中文“武昌府、乙”,因中间腰框内的“民国元年二月廿五”,戳内有“民国”两字使此封成为珍贵邮品。封上的其它邮戳有“湖北武  相似文献   

17.
此戳盖在海口市邮政局集邮业务部寄发的信函,2003年7月发出。纵向断成三截,但仍很有规  相似文献   

18.
此戳是一枚错戳。宣传戳以一有力的拳头为主图,将“SARS”一分为二,配以“抗击非典,我们必胜”的口号。有趣的是邮戳的设计者将英文“SARS”误刻成“SAAS”。  相似文献   

19.
李杰 《上海集邮》2001,(6):44-44
一般邮资机戳的格式左为邮政日戳,右为邮资符志。但笔者近日收到一种格式恰好相反的邮资机戳。此戳为成都沙湾邮局使用,盖在74mm×33mm有背胶的白色签条上,左右两边有锯齿孔。  相似文献   

20.
台湾风景戳     
台湾地区于1957年4月25日启用第1枚风景戳——台湾阳明山(图1),现已两次更换戳型,4次变更戳面。最早的台湾风景戳,戳面标有阿拉伯数字和时间(图2),使用黑色油墨销戳。1958年9月22日戳面变化,加镌篆体“邮”字,并有一个小圆圈,日期(阿拉伯数字)保留年、月、日,取消时、分(图3)。1961年12月15日台湾更换新戳,在戳面地名旁加刻景点名称,如日月潭、光华岛、青草湖水库等。从1968年7月16日起再次换用新戳,取消了日期字钉(图4)。现在使用的是六角形的风景戳(图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