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国办发〔2015〕7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2.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以艺术之美来悟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以艺术之美来教人。两千多年前的先哲们早已认识到艺术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今天,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成了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指南》一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寓艺术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前者突出了"教如何审美的教育",即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功能,后者突出了"通过  相似文献   

4.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已于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教育部部长令形式下发的有关学校艺术教育的行政规章。《规程》的实施,对保障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美育是审美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是情感的教育,以陶冶人的情感为主要特征,借助于具体生动的美的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等。通过审美,启迪人的智慧,滋养人的心灵,发展人的个性及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自身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教育是美…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一个懂得欣赏美、创造美的人,让学生从小懂得求真、求善、求美。由《艺术课程标准》得知:"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不仅音乐和美术开始交叉融合,戏剧、舞蹈、影视等也进入艺术课堂……"[1]艺术教育中处处体现美,以美扬善,以美冶心,以美育情,以美导行。它塑造美的人,创造美的世界。感受美,理解美,不  相似文献   

6.
<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学校美育从课程建设上来说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而美育又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离不开美育,都可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7.
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1997年,市教委下发了《北京市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精神,我院努力克服困难,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3年来,我们为学生开设了《美学》、《影视  相似文献   

8.
《艺体》,顾名思义,涵盖了体育与艺术教育;就目前中小学现状来看,它是体育、美术、音乐的综合。在对《艺体》的学科设置、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的研讨过程中,曾经有过争议和种种设想。 一、设科依据 关于在农村复式小学设置《艺体》学科的可行性,有三种看法:第一种意见是强调体育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体、音、美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体系,因此主张体、音、美单独设科,不能综合。第二种意见认为体育及艺术教育固然重要,但农村复式小学专业师资条件和专业设备条件极差,因而主张对艺体课程有所删削,或保留部分活动内容。第三种意见认为设置《艺体》学科是可行的。不难看出,上述讨论的焦点在于农村复式小学《艺体》学科的设科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依然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取向和技艺学习取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旗帜鲜明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指南》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定位彰显艺术的美感教育,强调艺术的自由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教育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初中美术教师需加强美术教学管理工作,立足现状分析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本文主要分析初中美术教学管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加强初中美术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教育报》消息,新学期伊始,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练字终于成了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意见》指出,中小学校主要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活动,应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应通过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与审美情趣,增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乡土资源主要由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文物古迹、乡土自然等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3.
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阿诗玛》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根据其所改编的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其教育传承过程中对人的德智美方面产生着重要的有益影响,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艺术领域的目标设定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针对《纲要》中对于艺术领域的设定,无论是对美的感受、对美的体验,还是对美的表现,都应该让幼儿喜欢它。  相似文献   

15.
“我与《教育艺术》”艺术──《教育艺术》的生命源侯开良编者按:我刊读者挚友寄来了这篇披肝沥胆的文章,我们振奋我们感激。我们热望继续不断地接受更多的激励、监督和鞭策!李燕杰老师您好!无论给您写信还是给《教育艺术》提点意见都需要勇气。“艺术──《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16.
董彦旭 《天津教育》2014,(15):44-45
天津市实验中学作为市直属重点中学,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学校艺术教育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将艺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坚持把艺术教育和德育、智育相结合,注重以美辅德,寓德于美、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方正丽 《黑河教育》2010,(11):56-56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喜爱,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的目标。从《纲要》中,我们体会到幼儿园艺术教育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发展的新取向。那么,如何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和表现美呢?  相似文献   

18.
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人类全面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中明确规定:“把聋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聋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20.
时政纵览     
教育部颁发中小学艺术教育指导意见本刊讯近日,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开齐开足艺术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