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法西斯德国袭击了波兰。当天,英法两国政府曾‘要求’希特勒停止軍事行動并由波兰撤出自己的軍队。三日,以最後通牒的形式提出了這一要求。但德国拒絕了上述两国的照會。同日,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一九四一年六月蘇德戰爭爆發,同年底,太平洋上的戰爭開始了。 這次戰爭延续了幾達六年之久,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才告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這次战爭是世界各种經济和政治的力量在現代垄断資本主义基礎上的必然产物。’‘资本主義世界經济体系第一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第二次危機底結果產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两次世界大戰產生的根源虽然相同,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按其性质来说,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不同的。 顯然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国主义与帝国主義国家之间的戰爭,因而是為着重分世界的掠夺性的非正義的戰爭,是最反動的戰爭,是近代奴隸主為着保護与帝国资本主义奴役制度而進行的戰爭,是帝国主義戰爭。  相似文献   

2.
資本主義的生產是按照從危機到高漲又從高漲到危机的間歇狀態的發展規律進行的。一八二五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第一次普遍性的經濟危機,其後一八三六年、一八四七年、一八五七年、一八七三年、一八九○年、一九○○年,大約每隔八年到十二年便發生一次。在帝国主義時代以及在资本主义总危機的條件下,這種生產發展的週期性並未消失,不過由於經濟條件的變化,生產過剩的危机更加頻繁了;危機的破壞作用加大了;週期發展的正常進程遭到了破壞,並且失去了往日的繁榮景象。比如一九二九——一九三三年的世界經濟危机,就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沉重,延續時間也最長的一次危机。危機之後,許多資本主義國家還未達到高漲和繁榮的階段,就又遭到了一九三七——  相似文献   

3.
中學近代史課程向学生介紹從十七世纪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開闢現代史的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爲止的外國歷史。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另成獨立篇章,以着重指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全世界歷史性意義。近代史研究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先進國度中確立了和勝利了,同時,資本主義內部矛盾也尖銳化了,而這種矛盾從偉大的十月革命以後在我國已經解决了。  相似文献   

4.
一甚麽是資本主義總危機 資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是由列寧制定的。列寧針對着帝國主義與资本主張總危機時期的历史特點,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說,創造性地制定了关於资本主義總危機的理論,這一理論又由斯大林加以豐富和發展。 遠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向上發展的時期,馬克思和恩格斯就發現和分析了资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衰亡的規律,他們指出,在资本主義社會中,生產具有社會的性質,但生產资料却為私人資本主義所佔有。因此,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这一基本矛盾必然會日益尖銳起來。這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無產階級和资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日益尖銳化上面,而階級鬥爭的結果,必然會在资本主義國家內引起無產階级革命,以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在十九世紀的最後卅年,资本主義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资本主義的自  相似文献   

5.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這一著作,是為了執行其戰友馬克思底遺言而寫的,於一八八四年出版。這一本書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原始社會發展史的第一部經典著作,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在這個領域上應用底範例。恩格斯第一次科學地闡明了原始社會發展底規律;闡明了家庭底發展規律,氏族社會区發生,興盛和被代替底規律,私有制和國家發生和發展底規律。 關於原始社會、家庭和婚姻底研究,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在資產階級知識界  相似文献   

7.
要談對科學工作的意見,最好從一些衆所週知的真理談起,用斯大林的話來說,經常地重複和耐心地解釋真理,這是對青年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資產階級科學,即使在其發展的黄金時代也具有階級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科學相反,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與消滅一切剝削現象有切身關係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上破天荒地為勞動人民羣衆服務的科學。列寧寫道:‘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它巧妙地結合着兩種特點,一方面它對於分析客觀情勢與客觀進化行程具有完全科學的清醒見解;另一方面它對於羣衆的革命毅力、革命創造力和革命首創性底意義又予以最堅决的承認。’(‘列寧文集’,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勝利標誌着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第一次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堅定地、永遠地爲歷史創造者真正客觀地認識和利用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科學由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別人的工具變成了解放和進步的工具。只有當勞動人民羣衆掌握先輩所創造的科學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時候,才能趕上和超過資產階級科學——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原理之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我們的黨和列寧立刻把這個任務作爲首要任務提了出來。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仍是日程上的問題。當社會主義在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中在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等的發展水平方面都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社會主義就能徹底地戰勝資本主義。掌握资產階級科學與技術在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東西,向反動  相似文献   

8.
一、社會主義和资本主義和平共處是十分可能的 資本主義决然死亡,共產主義一定勝利,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創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給以科學的精確性的論證。大家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壟斷資本主義出现以前的歷史時代,當時资本主義還處在向上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還沒有發現也不可能發現,因而,馬克思和恩格斯會認為:社會主義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勝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會主義勝利,必須在一切至少在幾個最發達的文明的國家  相似文献   

9.
論經濟區劃     
一什麼是经濟區 經濟區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然特點的反映。但經濟區不是從有人類社會以來就存在的,而是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逐漸形成的。為什麽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形成經濟區呢?這是因為,以前的各社會階段,生產力水平很低,農業的生產幾乎完全是為了‘自給自足’,很少出賣;手工業產品不僅數量少,而且交換範圍很小。一般的講,這時生產和交換僅具有地方的意義。只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大機器的應用(雖然和社會主義比較,那是極不普遍的),經濟部門分工的詳細化和深刻化,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國  相似文献   

10.
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九年十月) (一)中國共產黨爲爭取國內和平民主而鬥争的時期 (一九四五年八月至一九四六年六月) 一、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中國人民經過了八年的苦戰奮鬥,迫切地希望實現國內和平民主,休養生息,以恢復戰爭的創傷。但是美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代替德意日法西斯成爲世界反動勢力的中心,積極推行其擴張政策,以戰爭威脅全世界人民。因此,在日本宣佈投降後,美帝國主義就代替了日本在中國的地位,企圖把中國變爲美國獨佔的殖民地。爲了實現這個侵略野心,美帝國主義就積極援助蔣介石反動集團向中國人民發動了進攻。因此,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內的階級關係就發生了新的變化。中國人民和日本帝國主義之間的尖銳的民族矛盾,由於抗日戰爭的勝利而解决了。中國人民和美帝國  相似文献   

11.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12.
巴尔扎克和现实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爾扎克生活的時代是法國资產階級力量空前高漲的時代。1789年革命以後,雖然波旁王朝兩次卷土重來,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扎下了根,扶搖日上,氣勢洶洶。1830年,發生了七月革命。大資產階級纂奪了人民斗爭的成果,把波旁王室奥爾良家系的路易·腓力普捧上王座,建立了資產階級的君主政權。法國成了銀行家、铁路“大王”、煤鐵礦山主的天下。  相似文献   

13.
經濟軍国主義化的加強與劳動人民的进一步贫困化工人階級与廣大勞動人民的相對貧困化与絕對貧困化是資本主义發展的絕對規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發展到目前由於现代資本主義基本經濟法則作用的加强,这种绝对规律则更加明顯了。正如斯大林同志所指示的,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就在於:‘用剝削本国大多數居民並使他們破產和貧困的辦法,用奴役和不斷掠奪其他國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的辦法,以及用旨在保證最高利潤的戰争和国民经济軍事化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的资本主義利潤。’(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版,第三四页)而壟斷组织這種企圖保證自己最大限度利潤的后果則必然是千百萬劳動人民相對貧困化与絕對貧困化的進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在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之後,得到了一條規律,即工人階級生活的不断惡化。馬克思在‘资本論’第一卷中即已指出:‘资本越是積累,勞動者不管所得的工資是高是低,他的地位總歸要以同一比例趨於惡化。……在一極有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對極,那個把自己的生產  相似文献   

15.
一朝鮮直到十九世紀末葉,还是亚洲一个落後的封建国家。尤其是自一九一○年论为日本帝国主義的殖民地以後,朝鮮资本主義的發展更受了障碍。朝鮮的资本主义發展尽管是緩慢和不正常,但隨着資本主義的商品貨幣侵入農村,長期處於封鎖狀態的自給自足的封建農村經濟便开始崩溃了;同時急劇地引起了農民階层的階級分化,迫使一般農民的生活陷入極貧困的境地。这些贫困的農民,大部分被迫走入城市,有的轉化為工人;有的被迫回到農村,造成潜伏性的人口過剩。 農村這一連串的社會轉變,並不是随着歷史發展的正常順序在朝鮮自體內自然發生起來的;而是由外來的资本主義勢力,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势力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從中華人民共和中成立時起,中国人民就走上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即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時期。全国人民正在為實現國家過渡時期的總路线而鬥爭。在此時,研究銀行信用在實現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线中的作用是有意義的。 馬克思列寧主義教導我們:銀行信用在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和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義信用制度的兩重性時,早就指出了信用制度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過渡時期中的一個有力槓桿。列寧天才地發展了馬克思的理論,强調地指出大銀行是實  相似文献   

17.
三十七周年前的俄曆十月,偉大的蘇聯共产黨领导蘇聯人民舉行社會主义革命,得到了勝利。十月社會主义革命,是人类歷史中的根本轉變,它开闢了帝国主義各国无产階級革命的時代,开辟了被壓迫國家內人民與無產階級聯盟並在無產階級领導下進行殖民地革命的時代,它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樑,建築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经過俄国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国主義的革命戰線。 從此,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不复存在了,出现了社會主義體系與资本主義體系相互鬥爭着的兩個世界。  相似文献   

18.
各位代表: 我們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聽了劉少奇同志關於憲法草案的報告並進行了三天的討論以後,已經光榮地完成了一件歷史性的工作,通過了我們國家的根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接著,又通過了幾個重要的法律。現在,我代表中央人民政府作工作報告。我國偉大的人民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從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下面,最後也從資本主義的束縛和小生產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國的生產力,使我國國民經濟能够沿着社會主義的道路而得到有計劃的迅速的發展,以便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並且鞏固我們國家的獨立和安全。我國的經濟原來是很落後的绻覀儾唤ㄔO起强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我們就不能擺脫落後和貧困,我們的革命就不能達到  相似文献   

19.
問題解答     
問:在學校裏是否應該向學生揭發資產階級的本質及不法資本家的惡劣行為?如果揭發,是否會起壞作用? (綜合讀者問) 答:我們認為在學校裏是應該向學生揭發資產階級的本質及不法資本家的惡劣行為的。只要教師能掌握原則和分寸,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使學生瞭解這些東西,不但不會起壞作用,而且能夠積極地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批判能力。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大家是知道的,是要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這個總任務中,我們可以看出過渡時期的基本特點,就是改變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問題,  相似文献   

20.
美帝國主義者破壞它參加簽字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違反美國政府在一九五○年一月「不捲入中國內爭」的聲明,背信棄義地派遣艦隊侵略中國領土台灣,最近更明目張胆地和蒋匪介石簽訂所謂「共同防禦條約」。這個條約不只要阻撓我國解放台灣,並且「將要用於經共同協議所决定之其他地方」,換句話說,他還企圖幫助蔣匪進攻中國大陸。我國周恩來外交部長對於這件事已向全世界發表聲明:「中國人民要對干涉者和挑釁者以堅决地回擊。」「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我們教師必須教育學生,使他們對解放台灣和我國當前的國際環境有正確的認識,並激發他們積極支援解放台灣鬥爭的熱情。怎樣進行這種教育呢? 要用具體材料使學生了解:美蔣「共同防禦條約」,是美帝國主義决心與六億中國人民為敵的表現,同時也是它組織侵略陣營中的一環。美帝在歐洲搞巴黎協定、在亞洲搞馬尼拉條約,它不只企圖血洗台灣、血洗中國大陸,並且企圖發動血洗世界的大戰。因為美國政府是代表少數獨佔资本家軍需工業老闆們的利益,他們不挑起戰爭,不流人民的血,生意就不能興隆,就不能大得利潤,這樣就必然地成為戰魔、嗜血鬼。英法政府也是代表獨佔資本家的利益,所以跟着美國跑,他們跟美國結成侵略陣營也就是為着分享利润。同時我們也要教學生了解侵略陣營之間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美國為了實施擴張政策,不只在西德日本驻紥美軍,並且也在英法本國駐紥美軍,這不僅损害了英法的獨立,並使英法作為美國在歐洲的前哨陣地。當真挑起戰火,首先是燒到英法。再加上英法國力日趨衰落,所以他們對於奉行戰爭政策也具有若干動搖性。至於日本西德的人民對於横行霸道直接佔領他們國土的美軍,更帶着極大的仇恨。帝國主義間互相爭奪市場,在經濟上更有很大矛盾。在台灣問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