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随着"卖身救母"、"虐猫"、"铜须门"等在互联网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件的发生,网络追缉"成了这一年最热网络词汇.2007年,在以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大型网络社区中,又相继发生了"北京学生辱师"事件、"3377事件"、"姜岩事件"等可以归为"网络追缉"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新兴的网络时代环境下,网络推手这个词,似乎令人十分陌生,然而这个词逐渐剥离出来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网络推手成了一个单独的词汇,用来指事件的幕后推动者。我们通常把这种有组织的、以盈利为目标驱动的网络舆论操纵模式称为网络推手事件,推手活动制造出来的网络草根明星以及网络事件,目的是为了能够影响网络上公共讨论的议题设置。这就说明:互联网正在干预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即对受众心理和互联网的公共空间媒介生态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张琳娜 《青年记者》2011,(17):85-86
网络推手在以极快的速度蹿红网络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步沦为"网络黑社会"的代名词.从"北外香水女生事件"到"2009年的新东方老师性骚扰事件",从"蒙牛诋毁门"到"360、腾讯大战",网络推手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不仅持久,更是从虚拟的网络蔓延到了大众的现实生活当中,使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受到严重的打击.本文以蒙牛"陷害门"为例分析网络推手的运作模式,对网络推手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论述如何使媒介素养成为净化网络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郝希汉 《新闻世界》2012,(11):82-83
近年来,网络推手不仅炒作网络红人,策划网络事件,而且开始涉足商界。本文分析了网络推手的特点,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就如何规范网络推手的运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小月月事件看网络推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由小月月事件关注到"网络推手"这个群体,列举了网络推手的具体事例,进而探讨网络推手产生的原因,同时呼吁人们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意识到:网络推手是一把双刃剑,亟待产业规范。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上头条事件"可以说是这一年非常著名的娱乐事件,不管汪峰无意也好、有意也罢,广大网友锲而不舍地"帮汪峰上头条"可谓影响甚广。最终,汪峰不仅上了头条,甚至登上了好几家报纸的头版。这期间的一系列事件,是否系公关团队炒作、网络推手操控,不得而知。但是在这场围绕"头条"的网络狂欢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影响,而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价值认识和把握上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9年的网络"寂寞党"和"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风波还未结束,2010年的"小月月游世博雷人记"又被网友追捧,这样的现象将当今互联网的喧嚣与浮华显露无遗。从传播学视角来看,网络推手如何"推进",受众盲目追随的成因在何处,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面对此类媒介事件时又如何应对,本文试图通过"小月月事件"就此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编辑何以成为另一种推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可以把那些捧红"芙蓉姐姐"和"天仙妹妹"的幕后高手、把那些在毒奶粉事件中帮助问题企业做"搜索优化"的网络公关者称作网络推手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该忽视另一批更强力的网络推手,那就是网站的内容编辑.  相似文献   

9.
张慧 《今传媒》2010,(11):100-101,107
从早年的"天仙妹妹"、"芙蓉姐姐"、"二月丫头"等网络红人,再到近年的贾君鹏事件,奥巴马女郎,一系列的网络策划事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而伴随着网络策划事件的出现,其背后的推动者也付出水面,被冠以"网络推手"的名字。本文旨在研究这些引起舆论关注的网络事件究竟是如何形成以及背后推手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推手虽然对网络舆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往往采取暗箱操作、伪装欺骗、哗众取宠等推送手段,因此被网络受众所唾弃.商业"推客"的出现是对网络推手的一种改良,他们将推荐权交给广大网络受众,推送方式真实、透明,得到了网络受众的认町.从网络推手到商业"推客"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受众的网络传播价值核心.本文据此提出了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1.
网络推手指的是借助网络媒介推动特定对象产生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人。他们利用受众心理,借助互联网资源,以事件策划和舆论引导的手法让受众知晓并关注某些特定信息。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推手曾制造了一系列网络热门事件,如"铁道部向‘7·23’事故中遇难的意大利籍旅客赔偿三千万欧元""干爹888万带我包机看奥运"等。这些事件引起的网络舆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媒体与网络的关系、受众心理两  相似文献   

12.
“网络推手”与网络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芙蓉姐姐,天仙妹妹,小胖等一连串名字构成了近期互联网世界的喧嚣与躁动,一个个造星神话也让这些明星背后的策划人渐渐浮出水面。让人们不得不关注他们背后的"功臣"——网络推手。"网络推手"这个  相似文献   

13.
孙燕 《传媒观察》2012,(6):16-18
围观是现实社会中的一种集群行为,虚拟社区的"围观"意指网民对媒介事件的共同关注行为。在"占领奥巴马"事件中,网民构成了"围观"与"自我围观"的网络(双重)景象,反映出网民在娱乐、反叛之外试图从民族文化中寻求群体和民族归属的心理以及国内网络政治参与机遇的缺失。应对该媒体事件持以宽容态度并对媒介事件背后映射的网络文化和网络政治秩序给予反思。  相似文献   

14.
戴嘉宜 《新闻世界》2011,(7):130-131
近年来,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的强力推手,在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公共利益的突发事件的讨论中,显示出了其巨大的信息扩散能力和舆论监督作用。本文以新浪微博上关于"乐清事件"的讨论为例,对微博主们从微博平台上的言论互动到付诸行动成立"观察团"这一现象作出分析,以期为微博的良性发展提供具有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公开”管住“网络推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推手原指那些通过网络帮助企业和个人推广品牌的人,最近一种利用网络操作信息的新现象正在出现。要想管住“网络推手”,唯一的办法就是“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天仙妹妹"、"芙蓉姐姐"、"凤姐"等网络红人一直以来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随着这些网络红人越来越多,网络推手作为幕后推动者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什么是网络推手对于网络推手的定义,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有人称之为网络策划师、网络经理人等。2005年,浪兄捧红"天仙MM"以后,网络推手这一词汇渐渐出现在大家眼前。本文认为,网络推手就是利用互联网平  相似文献   

18.
网络炒作是利用网络媒体或新媒体,通过专业化的幕后推手,发动雇用的网络写手对某个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或者公司、机构进行褒贬两个方面的评论,从而引起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广泛、热烈的讨论,以此增加人气,提高人物或者公司、机构的知名度. 网民的“本能释放” “本能释放”指的是人自身所存在的一种本能在特定环境中不自觉地释放出来,网络炒作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能释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人肉搜索"导致网络暴力的内在原因,认为"人肉搜索"与网络舆论之间存在着结构依赖关系,二者互为幕后推手,一步一步地将当事人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进而引发了"多数人的暴政"。  相似文献   

20.
从"诈捐门"事件发生到现在,网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工具,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诈捐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以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公共信息传播和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