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具体考察伊蕾、翟永明、唐亚平、海男等诗歌文本中与躯体意象相关的空间意象(房间意象、镜子意象、黑夜意象)和时间意象(死亡意象、母女意象).发现女性私设的话语体现了女性话语主体的自觉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由于其缺乏对具体生存情境的展开而成为被悬置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小说的意象世界别致新颖 ,异彩纷呈 ,不落窠臼 ,她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把对象陌生化 ,借意象包括视觉意象、触觉意象、听觉意象、联觉意象以及种种隐喻和象征等把读者带进审美理想的化境 ,使她的小说文本透出难以抵御的意象魅力。张爱玲的别具一格与其独特的创作文本对后世具有永远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游泳者》中,约翰·契弗以独特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文本中独特的城市意象,即将郊区想象为城市意象,通过全知叙述者来构建城市空间并用动态的描述来勾画城市意象。同时,城市意象对文本空间的建构作用以及城市意象与神话意境产生之间的关系都演示了契弗在文本中对城市意象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4.
拜厄特在《占有》中对经典神话、故事等前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历史重写,用丰富的原始神话意象展现了远古时代、维多利亚时期和当代社会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本文采用女性神话主义批评理论,对小说中主要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剖析和考查,揭示了拜厄特对社会历史,知识女性生存境遇以及婚姻爱情观的独特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步非烟是唐传奇中比较有特色的女性形象,步非烟故事则是典型的婚外偷情故事.对步非烟故事从唐至清的文本演变进行梳理,运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此故事中双重的读者期待,导致其浪漫爱情故事与婚外偷情故事并行的发展轨迹.另外该故事恒定的悲剧结尾,则体现出现实社会中浪漫爱情与礼法教条之间的矛盾.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视角重新解读,可以看出步非烟故事包含多元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在其作品中之所以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和使用了种种不同的女性化意象,从其作品文本、作家本体出发,主要与下面四种因素有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为人生”的文学思潮,朱自清独特的审美情感运动,朱自清的家庭生活与自身的性格因素,朱自清长期积淀的传统文化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7.
婚恋题材的传奇被视为唐小说中的“珍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类文本中,人仙相恋又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传奇中的人仙相恋情节,其神仙意象大都由女性扮演。大体说来,这些女仙可分两类,一是天仙和地仙,另一是被喻为仙女的人间妓女等风情女子。观照含有两类仙女意象的传奇文本,从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我们发现它们之间在表达的侧重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具体说来,在仙女与凡男相爱的文本中,仙女意象重在从女性的层面来反映社会生活;而在人间“仙女”与男子情恋的文本中,则推移到从男性的角度来显现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8.
意象的根本功能来自于其蕴含的文化能量。本文以"紫玉钗"为中心意象,分析钗意象转换的形成、发展和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从意象叙事的角度,通过意象的再生、融合及其在叙事文学中的扩散变奏来阐释《紫钗记》中的"紫钗"意象的叙事功能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9.
分析韩国古典叙事文学中出现的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再进一步研究叙事文学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演变过程及当时韩国女性的立场、女性对人生和两性关系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林白小说中充满含义深刻的意象。作者所描写的充满花开与花落的沙街暗示着女性痛苦的生存境地,镜子则象征着女性的自我认识,窗帘、屏风和阁楼等遮蔽性的意象为女性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独立的女性空间。所有这些意象都是理解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林白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女性学可以说在九十年代成为显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女性作家在多重化矛盾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全方位地超越了以往传统女性形象,体现了九十年代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寻求女性精神解放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或诗歌表现出三大侧重点:女权倾向、民族主义和生态环保意识。作为兼有女性作家以及女性学者的双重身份,阿特伍德一直关注着女性在男性社会的挣扎和斗争。通过她在小说中创造出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出女性在男权社会所处的“他者”地位。在她们中间,既有屈服于传统角色要求,深受压迫和迫害的圈内女性;也有进行反抗、积极地进行自我身份确认,最后实现自我身份构建,走出男性桎梏的勇敢女性。文中选取了阿特伍德的四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些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进行分类研究,更好地理解阿特伍德小说深刘的主题思想,同时,对女性反思自身命运。实现自身真正的解放也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人学兼具黑人民族和美国化的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形态各异、别具特色。黑人男作家笔下的女性虽然已经摆脱了奴隶制的束缚,但她们中的多数还是连最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无法得到保障,其性别意识更是处在一种蒙昧和遮蔽状态;而美国黑人女作家,多以女权主义的姿态出现,她们向男子沙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其笔下的黑人妇女由麻木状态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既可以让我们看出她们走向解放的曲折的心路历程,也多少可以让我们听出她们灵魂的颤动与诉说。  相似文献   

15.
近代女性期刊中的文学叙事女性性别主体构建,是一个融合政治话语、历史语境、审美理想、文化象征等多种意义包含其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内外""闺阁"与"社会"的思维定势外化为女性构建的两种路径:以国家救亡为功利性目标感召下的爱国"女杰"形象;以新知识武装的"新贤妻良母"系列。这两类女性形象在近代女性著名期刊《女子世界》与早期的《妇女杂志》中有充分地体现,而如柳亚子、叶圣陶等近现代知识分子也通过自身文学创作回应了两种路径的观点和主张。性别主体构建体现了前"五四"时期对于女性性别主体的"选择性忽略",女性的价值判断标准经历了"国家"到"家庭"的转换,但唯独没有自身生命价值的体认和彰显,这也预示了"五四"文学女性主题的先声和缺憾。  相似文献   

16.
幻想的胜利——浅论西方现代奇幻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幻想是人类共有的语言。奇幻文学调动一切因素,将幻想推向极致。奇幻文学的胜利就是幻想的胜利。西方现代奇幻文学较前代的奇幻作品,其显著的不同在于现代奇幻文学创造了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即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以及其中各元素的非常运作形成了西方现代奇幻文学幻想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非对抗性,具有舒缓的性质与状态。应该看到生活中大智大勇、大善大美的英雄遭受毁灭的悲剧,也应该看到不公平、不合理、不理想、不完美带给普通人的摧残、打击与伤害,这或许是更普通的“平常的”悲剧。在“伤痕小说”、“反思小说”等小说思潮中出现的众多的“被污辱与被损害者”、“无辜者”的悲剧形象,在冲突的性质、美感特征、价值形态等方面都同“十七年”文学中和新时期文学初期出现的悲剧英雄标示出明显的不同。“被污辱与被损害的人”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批特殊的形象群体。他们不仅在性格特征上自有相似性,而且在美感形态上也自成一体而且独具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喜俊作品多以女性为主人公,塑造了一大批富有个性、充满女性意识和女性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中的女性大多具有一种进取、好胜的男儿性格,而男性形象的性格要么懦弱、急躁,要么心胸狭窄,呈现出一种“女强男弱”模式的特征。这种模式既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内在的心理动因.也反映了社会外在创作环境、文化环境因素对其创作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中世纪英国作家乔叟的作品的女性人物予以分析,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时代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表明,乔叟作品中的女性展现出来以不贞、多言等负面形象为主;这一形象与中世纪男性主流社会对女性的观点是一致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描述还体现出了乔叟作为其时代进步作家的代表对理性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男性作家总是依据自己的文学想象和价值取向来塑造自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因此,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身上几乎都带有一定的男权色彩。当代作家马玉琛在《金石记》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着浓郁的男权意识,这一方面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对理想女性形象的探寻有了一定的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