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程彩萍 《成才之路》2010,(20):65-6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封闭型”状态,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呆板。这种教学组织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不到提高。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的是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呢?  相似文献   

2.
回望当前的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变了,内容的领域宽了,知识的结构综合了,学习的形式丰富了……这些变化,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冷静地看到由于教学内容“胖”了,教学环节“碎”了,能力训练“浮”了,教学形式“花”了,导致教学效果也“虚化”了。  相似文献   

3.
一、规避教学内容的泛化,让教学回归本体——“语文学习”新课改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教师或热衷于活动表演,或热衷于跨学科整合,或热衷于引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与各种冗余信息,导致了教  相似文献   

4.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评价,都应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是语文教学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有序…  相似文献   

5.
聚焦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我们欣喜地看到,“满堂讲”、“满堂问”,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现象少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的现象多了;机械、单调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少了,丰富多彩的人文关怀多了;整齐划一的语文标准答案少了,珍视学生读书的独特感悟多了。然而,当我们在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和核心价值时,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也出现了种种失调的现象。一、识字写字中审美功能的缺失眼下的语文课堂,“生命意义”、“动态生成”、“对话”、“互动”等词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新课程理念确实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我们…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它当然也是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本源。想让学生会学语文,轻松学语文,最关键的是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本位,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与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人生活之“水”。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进现实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7.
当新课程的春风拂面而来时,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产生的巨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课堂所呈现的应该永远是那股浓香四溢的语文味。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导师程少堂给“语文味”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  相似文献   

8.
李俊新 《甘肃教育》2008,(20):30-30
当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比较被动;语文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偏重科学世界;语文课堂教学的空间相对狭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其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9.
赵春长 《考试周刊》2012,(15):32-33
阅读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诸如,知识灌输的教学观念仍根深蒂固,阅读教学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语文课堂由“满堂灌”走向“满堂问”;把语文看做纯工具性的学科,重各种阅读技能的操练,  相似文献   

10.
当新课程的春风拂面而来时,我们看到了语文课堂产生的巨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课堂所呈现的应该永远是那股浓香四溢的语文味。什么才是“语文味”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导师程少堂给“语文味”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情感激发、  相似文献   

11.
施银燕 《文教资料》2006,(27):96-97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而且教学内容也呈现出形象生动、直观性感染力强的特征。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使用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必须把握好教与学的“度”,不可“不及”或“过度”。事实上,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理念,盲目跟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13.
李花玲 《新疆教育》2012,(21):97-97
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让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改的春天。那些精彩的课堂成了大家追求的理想。然而,几年过去了,冷静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还是在“邯郸学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依旧单调、枯燥和压抑,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网络上各具特色的语文教学课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从而使语文教学产生“优价”转化的优势。但仅有信息技术引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因为只用信息技术来印证重现和活化教学内容,而不能让学习者借助信息技术主动探究知识或深化学习,则只能是语文课堂教学吹进了一些信息技术的气息。因此只有从语文学科性质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5.
本期视点:当下语文教学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如果走进真实的现实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同一篇文章对于不同的教师而言,教学的内容取舍差异很大,教学内容的“已然”与“应然”常常出现严重断裂或错位。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模糊性,导致教学内容泛化甚至远离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许多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们看到他们的语文课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智慧的挑战。为了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近期我采访了江苏省新生代教师的代表、特级教师薛法根,走进他的语文组块教学,走进他充满智慧的语文课堂(以下记者简称“记”,薛老师简称“薛”)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教学在经历了残酷的口诛笔伐之后,带着挥洒不掉的遗憾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该走向哪里?《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发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缕曙光。但是“标准”的颁发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还是常常万般无奈地看到:课堂花哨的东西多了,而语文本真的东西却不知何处寻觅。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严重缺失,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呢?下面谈谈笔者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李春霞 《新疆教育》2013,(11):15-15
近年来中专学校的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加上学生对语文课有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如何提升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尽快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呆滞的尴尬局面困扰中走出来。我以为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语文作为纯基础性课程的认知,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和“应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仔细想想,竟然觉得语文教学也如同做菜。教师就是厨师,教学内容自然就是食材,而食客就是学生了。好的语文课堂就是一桌色香味俱全,让人吃后满口留香的珍馐美味。那么身为主厨的我们怎样做好语文这桌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