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新闻报道,无非就是告诉人一件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管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总要以受众为目的。这点,无须讨论。本文要“试说”的,是指一篇具体的新闻的报道目的性。笔者认为:任何一家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不可能毫无目的地把一条什么新闻扔给他的受众。也就是说:没有传播目的的新闻,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王莉 《声屏世界》2011,(10):22-23
时政新闻要有民生视角 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传播手段如何先进,媒体的传播内容都要满足受众的需要。编辑在编辑稿件时要善于换位思考,研究受众需要什么新闻,乐于接受什么新闻,选择大多数受众关注的内容来报道新闻.要让受众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占一定的比重。然而,目前新闻节目中民生新闻并不是数量太少,而是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3.
张锐 《青年记者》2000,(4):26-27
画家作画要有个性,诗人写诗也要有个性,媒体也不例外。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媒体只有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新的信息传播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具体地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展开。1.策划要有创意,形式要出新。新意是媒体的生命所在,没有创新,也就没有发展,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富有创意的栏目总是能为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反弹琵琶的运作也未尝不能获取受众的关注。媒体应当紧扣受众的阅读心理和视觉习惯,在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去年5月8日,中国驻  相似文献   

4.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今天的受众为什么越来越不把有些主流媒体视为重要的“信息源”。反过来说,今天的受众大多还处于初中、高中的文化水平,不会把大量时间花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上,特别是快节奏的今天;也不去仔细琢磨字里行间的含义,而喜欢透明地、立竿见影地直接获取…  相似文献   

5.
常见一种怪现象,有点问题,有些事情,网络与外媒已经议论纷纷,而传统主流媒体却沉默无语,纸媒无字,电视无影,广播无声。公众无法借助传统主流媒体来了解真相,辨别是非,却要借助网络和外媒碎片化的信息去揣磨。这是违背新闻传播规律的话语失衡怪象,也是传统主流媒体话语权脱离现实和受众的一种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满足受众需要"是市场经济状态下新闻媒体叫得最响亮的一个口号,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受众就是上帝","受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还有的媒体人在公开会议上理直气壮地宣称:"我们就是要适应受众,迎合受众".如此众多口号,在理论上,反映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新闻内容的选择标准(另一问题就是新闻报道方式的选择).其背后,则反映了新闻传播主体的传播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纵横,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许多媒体千方百计地去挖掘各种新闻资源,以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求知需求,而很容易被现代了人所忽视的读来信,恰恰是一种开掘不完的新闻资源,它就你一座储量丰富的矿床,要将读来信转化成新闻,必须有一个开采,挖掘,选择和提炼的功夫,这是能否将读来信变成媒体的新闻之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有些新闻单位有过许多成功的实践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提高舆论引导意识,走出信息的误区 选择怎样的信息传递给受众,让受众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获得有用的东西,这要求媒体明确自己的定位,心中装着受众,清楚每条信息要告诉受众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即提高舆论引导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楚与信息相关的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世界在不断发展,更在飞速变化,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使得新闻受众越发对新闻挑剔起来,给新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媒体必须把握好新闻内容的生产,不断创新思维,让受众接受新闻产品,让媒体得到社会认可。内容生产,亦即什么是新闻或新闻是什么。早期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随着社会及新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我国新闻编辑的工作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新闻报道需要更加多元化、广大受众需要更高的参与度等,这样一来就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人员要在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方面去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求,不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及时呈现给受众,增强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在许多新闻人传统的思维中,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主动地向受众传播信息,而受众只有被动地去接受这种信息的传播。事实上,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双向传播的关系,也就是说受众对媒体存在着逆向传播的现象。对此,朱金平在《受众对媒体逆向传播之探析》一文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时下,诚信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有的媒体还为此专门开设了专栏、专题,大张旗鼓地宣传诚信,这对建设一个诚信社会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在大声呐喊诚信的同时,个别媒体自己却作出一些不诚信的事情:假新闻屡禁不止,虚假广告时时见诸报端,发行量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不免让人感到尴尬。因此,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境外媒体的“山雨欲来”之势,走向市场的媒体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就必须在诚信上下功夫,只有取信于民,得到受众的认  相似文献   

13.
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哪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论述对于广大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而言,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媒体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指明了路径. 从接受习惯而言,人人都爱读故事,故事化的内容更具体、鲜活,接近性强,容易在受众心中形成对照与投射,从而将自己代入到故事中感受报道对象的喜怒哀乐.一个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故事,不但可能让读者放下对某些问题的刻板印象,还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往往能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发挥事半功倍的效用. 只有接了地气,才更易于让受众接受媒体所传播的内容.相比之下,概念化、程式化、机械化地去报道某件事或某个人,连我们自己都不喜欢,受众又怎么会爱读? 然而,要讲好故事是不容易的.讲好故事的要义,一是故事本身要真实鲜活,二是讲述方式要巧妙婉转.简言之,原料要好,处理方式更要巧.  相似文献   

15.
民生新闻是报道大众生活事实、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模式。因而贴近感是构成民生新闻与民众相关的要素。地域上的贴近。身边的人物和事情上了电视,当然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新鲜。哪怕是家长里短、街谈巷议,都会让民众兴奋。但这种兴奋显而易见不会持久,因为地域上的贴近是相对的,也是需要媒体巧妙拓展的,不能机械地理解地域贴近。媒体要抓住“贴近”做文章,制造涟漪效应。为了达到使受众有地域上的贴近感,要注意两点:一是把远在天边的事情叙述得近在眼前。现在的世界开始步入地球村时代,因特网使民众与周围世界的远近亲疏,不再单纯地是地理距…  相似文献   

16.
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对受众和社会应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添乱;既要顾市场,更要讲立场,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重社会效益。一、在新闻策划上,责任压倒一切年轻的市场化媒体,在生存与发展的打拼中,容易步人重市场轻立场、重发展轻规律、重世象轻导向的误区。为了防止这一误区,荆门晚报问世之初,就确立了责任压倒一切、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汤靓颖 《新闻前哨》2014,(10):82-82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过程,及时以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权威、高尚的传播产品展现给受众,进而所达成在社会和受众心中形成的广泛权威性、信誉度和影响力,是媒体最为珍贵的内在品质和最为鲜亮的外在表现,是占据受众心中认知高地的利器。媒体要保证生命力,只有不断提高公信力,赢得受众对媒体的信赖值、认同感和忠诚度,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缺失公信力的媒体必定将被受众所摈弃。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新闻与受众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陈斯雅 《新闻世界》2010,(11):37-38
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有效传播的一大障碍。如何真正取得受众的信任,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本文提出,要努力提高媒体的威信,要传得真、传得全面,要宣传得适度,要提升记者的素养和职业道德,要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新闻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防止新闻失实,从而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保证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