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渊明一生写了一百二十多首诗,其中《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读山海经》十三首、《拟古》七首、《咏贫士》九首等则是以若干首联缀而成的。这种组诗值得注意。为表现同一主题,作者有意安排若干诗组,彼此关联,严密结构,前后照应,不落窠臼。在反映社会生活上,  相似文献   

2.
正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组诗教学可以拓展儿童诗教学的空间,丰富童诗教学的内涵,使课堂显得更加丰满而灵动,使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也更加深刻而多元。笔者结合儿童诗主题阅读《春天在哪里》谈谈如何在组诗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一、精选组诗,发掘教学价值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各版本的教材中虽然都有优美的童诗,但大多是单篇出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根"线",像"彩线穿珠"一样将几首诗串起来,同时关注诗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缘情”和“绮靡”是陆机诗学观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陆机在强调诗因情而生的同时,也强调诗歌语言必须文辞美丽繁盛。但陆机的诗作大都在“绮靡”上下功夫,空虚乏情,只有少数写切身经历的作品流露出真情。在诗艺上,陆机的诗形成了重文轻质的华丽诗风.开启了西晋至南朝注重语言美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诗因情而作。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这一理论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曹丕的《燕歌行》充分诠释了"诗缘情"的特征。在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有助于更好的体会诗歌。  相似文献   

5.
"缘情"和"绮靡"是陆机诗学观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陆机在强调诗因情而生的同时,也强调诗歌语言必须文辞美丽繁盛.但陆机的诗作大都在"绮靡"上下功夫,空虚乏情,只有少数写切身经历的作品流露出真情.在诗艺上,陆机的诗形成了重文轻质的华丽诗风,开启了西晋至南朝注重语言美的风气.  相似文献   

6.
陆机的拟古乐府诗虽在诗歌内容上受到乐府旧题的限定,但在诗歌艺术形式上表现出自觉的创新意识,这就是引赋入乐府,在传统乐府诗的内容形式基础上,建立起了新的诗艺原则,即增加乐府诗的状物功能,使诗人可以更自由地逞弄文才辞采,从而进入相对自由的创作状态;同时,出于对诗中景物描写位置的刻意安排,某些作品已表现出规整的诗歌结构形态。这对宋齐以后的诗风及律体诗的产生都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细细咀嚼,颇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诗歌作品,能够在较浅层次上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8.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继曹丕《典论》之后的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专著,广泛地论述了文学创作方面的许多问题。在论述诗歌这种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时,提出了“诗缘情”的著名理论,向儒家“诗吉志”的文艺观提出了挑战,更好地揭示了诗歌的瘁质特征,“鲜明地表现了文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奥登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状况和战争的诗歌,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写下十四行组诗《战争时代》。与奥登相似的政治时代背景使杜运燮在奥登诗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上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的状况使他借鉴奥登表现时代主题的诗歌技巧和语言特色,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现实与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杜运燮对奥登诗歌的成功借鉴,对纠正上世纪40年代新诗的不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组诗《我忆念的山村》发表到现在,已经16年了。它先获了《诗刊》优秀作品奖,之后,《文艺报》上的文章称这组诗为“刻划中国农民性格特征的力作”。许多的诗歌集子选了这组诗,这组诗还进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歌卷》。如果说我写了20多年的诗,要找代表作的话,《我忆念的山村》就是。 说说这组诗的写作,我觉得对我自己的写作是有意义的,也许对许多青年朋友的写作也有些启发。 1977年,我作为湖北省委路线教育工作队员,在  相似文献   

11.
仿拟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有意模拟某种既成语言形式的一种修辞方法,积极的仿拟大都能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鲁迅先生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几首仿拟诗,取旧翻新,寓庄于谐,幽默泼辣。《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副题为“拟古的新打油诗”,“拟古”,即仿拟古人,指东汉诗人张衡,他的《思愁诗》共四首,形式相近。姑以第一首为例: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3月1日《诗刊》社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云南诗人雷平阳的组诗《诗无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诗人之一。终评评委吴思敬、张清华等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他的诗,有如云南土地上的植物,茂密、蓬勃,根系发达,直抵生命和大地的内部。"组诗《诗无邪》  相似文献   

13.
刘章的组诗《北山恋》是刘章诗歌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标示着作者诗歌独有的审美个性。他的诗迥别于现代诗的某些病态意识和奇特的表现手法。充满着和谐、清新与热爱乡土生活的真情。刘章诗歌的文化底蕴是古典的、浪漫的,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这表现为诗中对大自然迷恋的情结、温柔敦厚的气韵及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技巧。他诗歌的形式与其内容相濡相补,共同构成其诗歌特别是乡情诗的内蕴,构成主体的“内在图式”,承载着主体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在写人叙事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情景,使语言更具文采,大量引用了诗歌谣谚,这些诗歌谣谚,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容,还为《史记》增添了诗的韵味,使《史记》摇曳多姿,引人人胜,同时,也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王亚平《说剑楼诗词》的诗意追求首先表现在积极主动的追求态度,他在现实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找寻诗歌,对诗歌新现象的出现总是欣喜若狂,对自己的诗歌创作充满了自信,重视和强调诗歌的巨大社会作用。其次呈现在创造实践方面,他用传统的诗笔蘸着现代生活的墨汁写作,具有高超的诗歌意象选择和组合技巧和娴熟的驾驭艺术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陆机继承了曹植开创的五言诗的雅化实践,《拟古十二首》正是他这一实践的体现。本文通过对陆机拟作与古诗原作的对比分析,来阐释陆诗雅化的具体表现,并从时代背景、文学史发展及陆机生平、心路来揭示其雅化诗歌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世界文豪歌德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中对中国诗歌的借鉴,语言形式上简洁明了,风格修辞上采用比兴的手法,思想意趣上表现为对中国士大夫隐逸自然与永恒之道的追求。18世纪中国文化流行欧洲的背景与歌德市民阶级的身份,是其接受异质文化的基础。在这种时代与文化背景下,歌德组诗中对中国的描绘只是东方主义下对沉默“他者”的同情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产物。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是说诗缘情而发,精妙无比。读懂诗歌的关键,便是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了解诗歌情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陆侃如、牟世金先生认为何晏是“最早写作玄言诗的人”①何晏首创贵无,是玄学创始人之一。但他的诗歌大多亡佚,今传仅《拟古》二首。何晏的创作,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对他给予了评价,他说:“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这些杂以仙心而又率多浮浅的诗作,同我们现在所谓百言诗是否一般面目,我们已不得而知。他现存的《拟古》二首,虽然表达了玄学思想,以此消释“常恐大网罗,优祸一旦并”的内心危机感。他说:“逍遥放意志,何为怵惕惊。”就是想从精神上摆脱忧患恐惧,追求宁静玄虚的内心境界。诗歌中的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一组诗的构架是它区别于单体诗歌的一个重要的文体特征,也是帮助读者理解组诗的重要线索。因此,对组诗的构架进行探析有其必要性和实用性。在分析《露西》组诗所包含的每一单体诗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从组诗的创作时间以及诗人在每一首诗里所表露出的情感流程等角度,文章不仅发现了其传统框架的弊端,同时还探讨出其最佳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