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在故事、乐曲中体验声音的强弱[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理解、感觉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能正确地运用到演唱歌曲中。2.在音乐故事和乐曲中理解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知识:巩固“X,X,X-”节奏;听辨声音强弱、快慢;复习歌曲《谁唱歌》。2.能力: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创作能力。3.品格: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求异思维和即兴创作、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出二拍子的强弱,感受歌曲宁静而平和的气氛。2.感受和认识“X”、“X—”,识别其不同的形状和时值。3.通过配乐朗诵、歌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对乐曲的表现能力,体会同伴之间合作所带来的乐趣。教学内容:1.唱《闪烁的小星》。2.认X、X—。3.表演《闪烁的小星》。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流传于世界各地的英国儿童歌曲,由一个具有三段体点的乐段组成。全曲除了个别地方使用五度跳进外,其余的旋律进行均为级进,因此显得宁静而平衡。全曲只用了六个不同的音,且都在…  相似文献   

4.
王腊凤 《儿童音乐》2008,(10):64-65
教材:一年级艺术第五单元第一课《猜猜我是谁》教学目标: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的愿望。通过对动物声音、形象以及动物的辨别、模仿和表演,感知艺术的基本要素,如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等。教学重点: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多声部表现节奏的协作能力,在制作活动中发挥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音乐》(湘版)一年级下册课题:《山谷回声真好听》(第二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1)听一听、学一学《声音的强和弱》;(2)游戏“大鼓和粉笔头”。第二课时:(1)巩固《声音的强和弱》;(2)学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教学目标:一、让学生会唱歌曲《山谷回声真好听》,并能用歌声表现声音的强弱。二、让学生能听辨声音的强弱,并用乐器奏出强弱,寻找音源,表现强弱。三、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回声,从中体验大自然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掌握并表现声音的强弱。二、难点:较准确地用歌声表现“回声”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应用生活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合理运用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六册第六课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了解聂耳的生平及作品《码头工人歌》。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及力度变化 ,理解其音乐形象。3.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 :能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理解其音乐形象。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 ,要把你们的表情写在脸上 ,把你们的歌声放在心里 (播放“国歌”)。2.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听了之后你的心情怎样 ?3.这首歌曲的曲名是 ?过渡语 :同学们已无…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了解与歌曲相关的印度尼西亚的相关知识。2.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恰利利恰利》,并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歌曲欢快活泼的劳动热情;学会简单的二部合唱,唱歌时能够控制音量的强弱,学会运用力度的变化处理来表现作品;通过节奏练习、演唱、创编、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音乐的感受与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背景 《对十》这一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湘版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教材安排了听赏曲目《小放牛》,表演歌曲《对十》和创编活动三块内容。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唱歌与歌表演表达对大自然发生活的热爱。运用身边的音源或自制的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出乐器编配创作节奏动作进行歌表演。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目标为通过学唱《对十》歌曲,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1.能区分歌曲《郊游》中相同和不同的部分,并能用歌唱、律动及绘画形式表现出来。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郊游》,演唱时声音自然,情绪饱满。3.通过《秋虫音乐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强弱的听辨能力。4.知道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应  相似文献   

11.
覃远霞 《考试周刊》2012,(30):123-124
本节《数字电子技术》课应用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当中.直观形象地将抽象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神奇的声音世界》是在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夏日的雷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内容重新整合后形成的。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声音的活动。2.通过听、说、唱、赏、演、创等多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学会创造、表现声音。教学过程一、巧妙设境,感受声音1.感受无声。老师进入教室,用严肃、镇定的目光注视学生一分钟左右。(学生有点坐不住了)师:刚才,你们有什么感受?生:静得有点可怕。师: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学生举例回答)2.体验噪音…  相似文献   

13.
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新教材第二册课时: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唱《两只小象》听听唱唱动动创创二、教学目的:认知目标:充分发挥学生音乐听觉和记忆力作用,通过听唱、模唱、欣赏等形式学会歌唱。情感目标:指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三拍子强弱规律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操作目标:通过律动、打击乐演奏、剪贴小动物、歌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节奏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重点:三拍子的强弱感难点: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动物图片60张、剪刀三、教学过程:(一)律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云计算已经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将"云计算"引入到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用声音表演故事。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能表现出故事情节中相应的声音; 3.在声音创编的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创造和表演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受《雪绒花》流畅、舒展的旋律,用各种表现手段表现歌曲,并学会对自己及他人的表演作出评价,善于倾听别人的交流,在提高表现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2.理解《雪绒花》艺术美的实质,诸如乐句的组成、发展规律、每句的落音等等;运用四句式歌曲发展方式创作《师生问好歌》的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让学生享受创作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感受、表现并理解《雪绒花》的音乐美。2《.师生问好歌》的发展创作。【教学准备】钢琴、磁带、音响设备、投影仪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受…  相似文献   

17.
静静的夜     
教材分析:《静静的夜》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它主要安排了名曲欣赏、学唱、感受音的强弱、集体舞表演几个部分。教学重点是围绕“静静的夜”体会轻柔安宁的意境,及体验音的强弱。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松安宁的意境,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学习并表演《闪烁的小星》。本课知识点是音的强弱。音乐的力度和乐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欢乐、热烈、亢奋、雄壮的情绪要以较强的声音来表现,抒情、恬静、忧伤、温柔的气氛要用较弱的声音来烘托。在教学中,力度运用与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内容和情绪连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数据结构》课程,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将数据结构知识合理运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歌曲《回家》表达妻子忍受寂寞孤独,渴望丈夫回到身边的情感。在教学中,较细致地分析歌曲在演唱中的气息、声音、主题、肢体、舞台等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学生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场景来进行品德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到实践探索当中,加深对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本文就以生活情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