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什么是“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plateau phenomenon)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曲线仍然可以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2.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的练习中期,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这时,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学生作物理练习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做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二、为什么会产生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物理练习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用的方法必须改变,而新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新方法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学生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4.
青年教师的“高原现象”及其克服青海省乐都县职业高级中学徐文衍学习书法,刚开始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的字写得还可以,练习了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而且觉得反而不如以前了。这种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或者甚...  相似文献   

5.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学习某个知识或是对某一部分、某一类型的问题进行练习时,就会出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一定的水平上停滞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这时往往会使教师和学生迷感不解,教师埋怨学生“越学越糊涂”,学生恼怒自己学习政治课无长进,从而丧失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探究问题的勇气,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学习效果。怎样解释这一种现象呢?心理学将这一现象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在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的时候,即在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在练习或训练中期往往出现进步中的暂时停顿现象。如用曲线表示,它表现为练习曲线保持在一定水平而不  相似文献   

6.
预防操作技能训练的“高原现象”江苏海安农业工程学校徐兴海本栏编辑马志清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操作技能教学中的“高原现象”。一、“高原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人们从事的职业有几万种...  相似文献   

7.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甚至退步的“高原现象”,是技能训练教学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这一现象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心理因素、纠正局部动作错误、排除动作间的干扰、注重学生意志的培养等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的技能训练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初期进步较快,之后逐渐缓慢,到中期会出现暂时停顿现象,有时甚至会下降,这种情况在教育学中称之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会给师生双方带来焦躁不安的情绪,从而成为教学和学习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9.
“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同样,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作为幼儿园管理者,应关注教师的“高原现象”,及时分析教师发展停滞不前的原因,并积极寻找克服的对策,增强教师战胜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帮助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其专业的持续发展。一、正视教师成长过程中“高原现象”的成因教师成长过程中“高…  相似文献   

10.
卢海兵 《物理教师》2006,27(5):7-68
高原现象是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一种暂时停顿现象,是思维发展中常见的量变过程,它正反映了思维发展的曲折性和阶段性,出现高原现象并不表明知识技能的掌握已达到生理限度,正相反,高原现象之后,成绩仍会有进步,有时进步还十分明显。因此,研究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正确对待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对搞好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高原现象的成因及其相关教学对策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总复习“高原现象”成因及对策□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马贞在学生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期”现象。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这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精神疲倦,上课无精打采,思想开小差;...  相似文献   

12.
郭宏伟 《求学》2004,(11):48-49
高三是高中学习冲刺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测试成绩曲线暂时停顿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本试图从复习方法人手,与广大高三学生一起探讨怎样尽快地跨越这一学习上的“高原”,早日步入“成绩曲线”上的上升阶段。  相似文献   

13.
“高原现象”原用于描述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现象的一个心理学概念。197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把这个概念引入职业领域并冠名为“职业高原现象(Career Plateaus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4.
在技能形成中期往往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甚至倒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高原期”。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上课无精  相似文献   

15.
张彦军  佚名 《高中生》2008,(6):70-71
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具体而言,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尤其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高强度的学习并有所进步之后,许多同学会感到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不清。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小芳的学习成绩原来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可到了这学期却出现了一种既不上升,也不下降的停滞状态。虽然她的成绩现在已算挺不错了,但老师和家长都觉得她仍有潜力,远未到“巅峰”状态。在学习心理学中,我们把学生出现的学习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做学习的“高原现象”,即学习成绩的曲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有些下降。产生学习“高原现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初中一年级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可是到了初中二年级,却呈现出了一种徘徊停滞状态,心理学中,把学习中出现的学习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做学习的“高原现象”,即学习成绩的曲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 ,以及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 ,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 ,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 .在第二轮复习后 ,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 ,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上有一个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叫高原现象,它是指在练习过程中,开始一个阶段学习成绩提高较快,但达到一定程度后练习成绩可能出现暂时停顿现象,使成绩再提高再现困难。这种现象在我们高三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而研究造成高原现象的原因,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秦勇 《小学生》2010,(12):32-32
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够“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老师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