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这四项工程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如抗虫棉的产生就必须用到这四种工程:首先要将抗虫基因提取出来,导人到棉花细胞中,在这个步骤中,需要用到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而这两种酶是酶工程的产物,产生这两种酶的微生物又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培养。形成的重组细胞,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主要研究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理论及其在工、农、医、环保等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生物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加工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当今世界的三大重要技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非常关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四个方面,近年高考试卷常以此进行命题,如:2002年广东生物试卷中,以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关于“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  相似文献   

4.
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兴科学,本文就其含义,尤其是所包括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上程和发酵工程的四个领域进行了重点论述,并对其目前最活跃的应用领域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是选修课本第三、四、五章的主要内容,在选修课本中占较大的篇幅,属于教材的主干知识。关注社会现实是高考的指导思想,“生物工程”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因此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常有“生物工程”知识点的考查,“生物工程”也成为高三备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学生在“生物工程”中一些典型错例的分析,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错误,并从知识、思维、心理等方面剖析原因,提出纠正错误的办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技术革命中,一项将起重要作用的技术便是生物工程。所谓生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人力的干预下,将生物体内进行的过程放大,达到产业开发的目的,即人为地创造生物新物种、新品种,还可以利用生物体和生物机能对有用物质进行工业化生产。可以说,它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工程化学与其它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它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四个方面。生物工程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应用的技术,它可追溯到农业的起源和酿酒工艺的萌芽。随着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即生物工程学)是近十年来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利用经过遗传操作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机能,按既定的目的,进行物质的生物转化并加以利用的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兴技术组成,其中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带头学科. 生物工程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出现了蛋白质工程以后,解决农业上所长期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遥远的事情.首先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过去用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要受到远缘作物细胞的相互排斥作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生物工程或称生物技术,简单地说,是应用科学和工程原理来加工生物材料以提供商品和服务。再具体一点说,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以及机械、电子、信息等工程技术,运用近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成就,按照人类的愿望,改造生物或其功能,培养生物新物种新品种,並且通过组织和细胞培养工业化生产各种产品,或达到特殊目的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生物工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四大体系,而是又形成了蛋白质工程、海洋生物工程、生物计算机、生物传感器等新的技术体系。目前评价一个国家科技水平高低的标准中,生物工程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纵观全球,各国在科技方面角逐的焦点之一也是生物工程,都想抢夺生物大战的这个“军事”制高点。美国从1984年以来增加了在生物工程方面的投资,兴建了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出发,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五个方面阐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高考题中将有关知识置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材料情景中,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成为高考的热点。选修全一册中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选学)。其中细胞工程中关于杂种细胞的筛选问题在高考题中多次涉及,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还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既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遗传学对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 遗传学又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无一不以它为基础。遗传学的发展使人类在环境治理、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生物工程、科学研究等诸多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题中将有关知识置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材料情景中,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成为高考的热点.选修全一册中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内容有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选学).其中细胞工程中关于杂种细胞的筛选问题在高考题中多次涉及,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还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近20年来发展迅猛,生物技术新药产业中心正在迅速崛起并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制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制药工业的重大变革,使生物技术制药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当今世界的三大重要技术,近几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非常关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四个方面,近年高考试卷常以此进行命题,如:2002年广东生物试卷中,以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关于"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为背景命题,考查了细胞周期、基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等知识.在生物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去关注生物学方面的科技新成果,理解其基本原理,培养分析新信息的能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但以此为背景的试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生物高科技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但也不要单纯为追求"热点"而钻牛角尖.  相似文献   

16.
蓬勃发展的军用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是今后四五十年里最令人振奋的科技领域。美国现有 1/3的科学家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生物技术也将成为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生物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人们熟知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之外,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军用生物传感器显露奇葩   把生物活性物质,如受体、酶、细胞等与信号转换电子装置结合成生物传感器,不但能准确识别各种生化战剂,而且探测速度快,判断准确,与计算机配合可及时…  相似文献   

17.
于璇 《中国考试》2007,(2):57-60
生物工程又称为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考纲要求掌握的生物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分子生物学自 2 0世纪5 0年代诞生以来 ,作为当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 ,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指导的现代高科技领域之一的现代生物技术 ,即以重组DNA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的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生物工程 ,日益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科学技术支柱和 2 1世纪高新技术的先导 ,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将开辟广阔前景。面向 2 1世纪 ,植物学科的发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植物学的热点研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物…  相似文献   

19.
<正> 生物技术,自从人类有了农业生产时,就有了自发应用,如制酱、酿酒、制醋等最初的发酵技术。以后,随着微生物的发现、经典遗传学的建立和化学理论、技术的诞生,出现了农作物的遗传育种技术、抗生素生产的发酵工程以及氨基酸工业化生产的酶工程等,使生物技术有了新的发展。而近几十年,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建立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新技术,使传统的生物技术进入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新时代,创建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并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很多领域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存、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强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宝旺 《考试周刊》2014,(3):146-146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等,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而多媒体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