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上最古老而且规模最大的中国南北大运河,完成于隋炀帝。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二千七百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南北大运河分成四段,其中沟通黄河、淮河的通济渠段是隋唐大帝国的经济命脉。关于通济渠的开掘,《隋书》上有简略的记载。《隋书·食货志》载:“(隋)炀帝即位……始建东都……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隋书·炀帝本纪上》又说:“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在洛阳)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相似文献   

2.
隋开通济渠的流经路线,古代文献记载不一,近代一些国内外的著述争论颇大。分歧最大的是商丘以下一段的真正流向。一说先在徐州会泗水,至淮阴入淮;另一说,由商丘东南行取直路(取道薪水或假道涣水)经夏邑、永城、宿县、灵璧、洒县到古泗州直接入淮;再一说,隋场帝开运河有南北二道,汁水有南北二渠,北道由汴、泗会合入淮,南道由商丘东南行,走薪水故道入淮;隋开通济渠应系指北路。笔者认为,通济渠是由汴水故道东流经商丘,至徐州会泗水,向东南流入淮水。《隋书·食货志》记载:“(隋)场帝即位……始建东都。……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於洛。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隋书·炀帝本纪上》又说:“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在洛阳)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通于淮。”  相似文献   

3.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兴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相似文献   

4.
谪戍是从秦时开始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戍边政策。马端临是以“兵不足用”来解释的,他在评论秦始皇用兵时说:“秦始皇既并天下,……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兵不足用,而后发谪矣”。秦始皇时役重兵繁,确实是事实。但秦始皇时用兵还没有达到马端临所说的“兵不足用”的程度。马端  相似文献   

5.
1953年春,我在读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时,竟读出了疑问。在范著通史1950年初版和1951年第五版中关于“南北统一时代——隋”的一章里,是这样叙及隋炀帝杨广的穷奢极欲的:“……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贯穿扬州城中)。全渠广四十步,渠旁筑御道,两旁种柳树。从长安到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又遣王弘等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八月,一切工程完毕,广坐龙舟从洛阳出游扬州。龙舟高四层,  相似文献   

6.
范文正荒政     
皇祜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常平仓)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选自《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7.
有隋一代,由杨坚取代北周而称帝,至炀帝为其部将所杀,前后共仅三十八年。在此数十年间,隋代新统一之局面,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均对以后的唐代影响重大。艺术上,隋代有其独持作风,可惜关于隋代艺术之记载,除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略有提及,并记下画家二十一人之外,其它记录甚少。画迹方面,目前仅有故宫博物院传为展子虔所作之《游春图卷》,但此卷为隋画,仍有不同意见,是否展子虔所作,亦难确定。因此,以目前留传画迹而论,敦煌八十余洞窟之隋代壁画,实为了解及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颎是关乎有隋一代兴亡盛衰的重要人物。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在开皇十九年被隋文帝黜官为民,大业三年又被隋炀帝杀害。隋文帝、炀帝父子为什么要置高颎于死地?这是隋代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关于高颎的死因,从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就阅读文献所得,对高颎之死略作初步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一、因进攻高丽而征发繁重的兵徭力役隋王朝建立短短三十余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隋末农民起义为何爆发、其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沉重的徭役、兵役负担是引起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隋王朝初期,由于隋的政权还不够稳固,封建统治者所掌握的物质财富也不甚丰富,隋文帝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和积累财富,从而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到了隋代后期,国家财富已非常丰富,隋炀帝便到处巡幸,并不断大兴土木,从而对人民的徭役剥削不断扩大和加重。炀帝即位初,即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十一月,“发丁男数十万掘  相似文献   

10.
泛舟之役     
(十三年)冬,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日:“重施②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③,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日:“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④,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日:“其君是恶⑤,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日泛舟之役。  相似文献   

11.
隋统一了中国 ,革除了州、郡、县三级政权重叠的现象 ,为隋唐地方政权制度奠定了基础。炀帝将商州 (北周初称洛州 ,宣政元年改称商州 )改为上洛郡 ,领有五个县 :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 (上津今属湖北省 )。其中的商洛县即原来的商县 ,隋文帝给它加了一个洛字。这是历史上把“商洛”二字连起来称呼地名的起始。其中的洛南县在晋泰始三年曾是拒阳县 ,但不久即废县。北魏又设了拒阳县 ,归上洛郡领辖 ,到西魏另立为拒阳郡 1,只领拒阳一个县。北周也是这样。至隋开皇三年废郡改称洛南县 ,归上洛郡属。隋代上洛郡的政权机构也发展了。郡设…  相似文献   

12.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第十五年,淞沪一二八之难作。暗空机影,滦夜礮声,全市皇皇不可终日。沪上各界领袖,爱有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之组织。调剂金融,筹书糈饷,百务丛脞,夜以继日。於是前方之飞刍挽粟,后方之扶伤救死,泰半委之於职教社当事诺君。迄後协定告成,沪局差定,维持会改组为今地方协会。职教社诸君相率加入。而熟河、长城、察绥诸役,先後踵起。本会既无役不遥为声援,职教社诸君遂亦无役不竭诚合  相似文献   

13.
开州作为南宋抗蒙要地,战事之长、抗蒙之坚决,足为南宋诸郡之表率;亦为蒙古征服史所罕见。蒙古占领开州,加速了统一全国的步伐。了解宋蒙开州战事,对研究南宋末年四川军民抗蒙战争意义重大。该文就宋蒙开州战事中双方兵力对比、具体战事、持久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图揭其真相。  相似文献   

14.
一、隋及初唐诗歌 隋文帝杨坚先后用武力消灭了北方和南方的齐、陈两国,又用“禅让”的形式取代了北周。从东晋以来分裂了二百七十年的局面宣告统一。开皇、仁寿年间(五八一——六〇四年),“仓廪实,法令行”(《隋书·高祖纪》)。隋文帝所实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基本上是符合法家路线精神的。他所制定的综合南北统治经验的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但是他的儿子杨广(炀帝),“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隋书·炀帝纪》),骗取了他的信任,继承了他的帝位,迅速地改变了他的路线和政策。杨广穷奢极欲,残酷地剥  相似文献   

15.
五十年代前后开始,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全球居于首位。联邦政府先后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的法案,对高等教育增加投资,对高等院校改进设施,扩大和提高高等院校的数量、质量以及规模。至八十年代末,美国就有3389所高等学校,大学生人数达1230万人。出现了“万人大学”,在校学生数超过3万人的高校就有34所。在设置研究生院的大学中,有授于硕士学位权的二百余所,有授于博士学位权的百余所。这同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四十年代相比较,美国高等院校数增加了60%,大学生人数增加了400%。美国中学毕业生考入各类高等学府的年均有55%左右,约800余万名学生。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实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已有14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省考办遵循自学考试这种独特的高等教育形式的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开拓,使这种教育形式得到长足发展,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山东省1984年4月首次考试,开考了法律、会计、汉语言文学、党政干部基础科4个专业的4门课程,报考人数4万余人。1989年以前的六年间,报考人数最多时在10万人左右。自1990年起,开考专业不断调整,由1990年的二十二个专科、五个本科,发展到1996年上半年专科五十三个专业,本科十二个专业,报考人数达到39万人,后六年间,纯增考生30万人。每次报考的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1997年4月的考试,报考人数为46万余人。我省自学考试的报考人数,目前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占第一位,而且还处于上升  相似文献   

17.
营浦故城考     
我区西汉营浦故城,为汉营浦县治所在。据史料记载:营浦县设置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零陵郡。营浦县治延至三国两晋时期,历六朝,有“六朝古城”之称。  相似文献   

18.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19.
文言趣读     
一呆役押罪僧一呆役押罪僧赴州府,临行恐忘其事,细加查点,又自编二句云:“包裹雨伞枷,文书和尚我。”途中时时熟记之。僧知其呆,以酒灌醉,剃其发以枷套之,潜逃而去。役酒醒曰:“且待我查点:包裹雨伞,有。”抚颈曰:“枷,有。”见文书,曰:“亦有。”急惊曰:“和尚何之?”顷之,摸其光头曰:“喜得和尚尚在,然”我“何以不之见?”(选自《笑林》)  相似文献   

20.
士燮(?一公元226),字威彦.苍梧郡广信(今梧州)人.汉灵帝光和年间交趾太守.士燮的祖先为鲁国汶阳人,在王莽作乱时,为躲避动乱移居交州.士燮年少时求学于京城,随颖川人刘子奇学习,研究《左氏春秋》,并为之注解.陈国名儒袁徽给尚书令荀彧的信称赞说:“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三国志.士燮传》)由于他学问广博,胸怀若谷,礼贤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三国志》),至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三国志》).因此,有很高声望,被称为“士王”原交州刺史朱符死后,汉室派张津为交州刺史,张津后又被部将所杀.汉闻张津死,便赐“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三国志》).后来,士燮派官使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