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儿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正>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认识分数、体会分数意义的重点,也是今后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学生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就没那么容易了。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多重比较、举一反  相似文献   

3.
一、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目标"认识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上册是通过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三年级下册是通过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五年级下册主要引导  相似文献   

4.
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在上册中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感觉到分  相似文献   

5.
一、分数的概念和性质1.分数的定义。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如果把整体“1”平均分成 n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记作(1/n),读作 n 分之一;表示这样 m 份的数记作(m/n),读作 n 分之 m。对分数的定义,要着重理解:(1)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件或一些事物看作整体“1”。如一个饼,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数,一堆苹果,一个学校的学生人数等,都可以看作整体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内容 “认识分数”是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三年级 (上册)第十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只让学生认识把 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或几份的分数,而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若干份的情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本单元的内容安 排先是认识几分之一,然后再认识几分之几,在认识 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一些简单 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相似文献   

7.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将面临一个挑战,既要实现从“一个物体”到“一个整体”的认知突破。又要沟通“一个物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与“一个整体平均分后得到的分数”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8.
方案一:同学们,今天是猴王的生日,它给小猴们带来了最好吃的仙桃。请你们帮帮猴王,把它平均分给4只小猴。仙桃就在桌上的信封里,请大家一起分分。学生操作,汇报。生:我们把4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猴子分到1只桃子。师:那你知道这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吗?生:……(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桃是分散的,没有整体的感觉。)师:我们把这盘桃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多媒体显示。)生:每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师:我们把4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还有哪个小组来汇报?生:…  相似文献   

9.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97):91-92
<正>一、教学片段呈现1.课件出示一块蛋糕,准备分给四个小朋友。师:怎样分才比较公平?生:要平均分成4份。师:其中的1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生:四分之一(异口同声)。师:四分之一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到四分之一的?生:以前学过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师:好的,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2.出示3块比萨饼,仍然准备分给这四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10.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算术理论》是这样定义的:“把整体‘1’平均分成几份,表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如果把整体“1”平均分成 n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就是1/n,表示这样 m 份的数就是 m/n。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认知突破。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八册第63面的分数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而有些教师(或数学书刊)把分数定义叙述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两相比较,发现前面的“单位‘1’”换成了“一个整体”,“这样的”换成了“其中的”。两者各有何利弊?  相似文献   

13.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3-5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与意图】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的"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课堂片段回放——几分之一的认识生:1/2、1/3、1/4、1/5、1/6、1/7、1/8……师:这些数,我们都称它为分数,我们今天只认识其中的几分之一。你们能创造出这些分数吗?生:我创造的是2/8,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两份,就用2/8表示。(我吓了一跳,第一个学生就创造了几分之几,我该如何处理,一个错误的决定产生:我采取了冷处理——不理这个几分之几,只选我要的几分之一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五册P_(117)。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略) 二、导入新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又是它的几分之几呢?(揭示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教学目标:1.借助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能用实际的操作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并正确地读、写分数。  相似文献   

17.
<正>学生认识分数,是从三年级上册开始的。上册教材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三年级下册继续教学分数,让学生认识到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五年级下册将再次认识分数,形成单位"1"的认识。多年的实践经验让我们感觉到分数这一块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概念,认识分数本质呢?借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活动的平台我们再次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着力体现以下三点。一、丰富学习素材,关注学生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如何形成概念?是记忆还是感悟?在我们一贯的演绎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常常停留在字面理解上,很难理解其抽象语义。所以,对于概念教学能否改变演绎的方式,用归纳生成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对分数的定义,都是基于对一个整体平均分之后的份数.《辞海》中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分数的这一“份数定义”,直接从英文的fraction一词的意义翻译过来.fraction兼有“片断”和“分数”的双重意思,把二者混同起来,是英文的缺陷.我们全盘移植,未必妥当.  相似文献   

19.
张娟 《今日教育》2009,(7):80-80
课堂片段回放—几分之一的认识生:1/2、1/3、1/4、1/5、1/6、1/7、1/8……师:这些数,我们都称它为分数,我们今天只认识其中的几分之一。你们能创造出这些分数吗?生:我创造的是2/8,表示把这张长方形平均分成八份,我涂了两份,就用2/8表示。(我吓了一跳,第一个学生就创造了几分之几,我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0.
宜芝玲 《陕西教育》2001,(10):30-30
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观察问题的角度不能拘泥于一个角度、一种模式,如果观察问题单一,往往会造成学生思路单一,思维僵化,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使学生思路开阔,必须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突破常规,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教学“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时,如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阴影部分,阴影部分表示几分之几。这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取这样的2份,用分数表示是2/3。紧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下图,并求出阴影部分是多少。如图: 让学生观察,依据左图,阴影部 分为5/3,又可根据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观察两例图中的阴影部分得出,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圆,还可以表示一个集合整体,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两个圆作为整体,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取这样的5份,用分数表示是5/6。这样,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认识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