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依文 《新闻界》2000,(4):25-27
春来秋往 ,岁月匆匆。伴随着一声“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 ,《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如今已报道了2000多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优秀分子。它一反过去人物报道以介绍事迹为主的方式 ,通过主持人的现场访谈 ,让人物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直接地、面对面地、近距离地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袒露自己的思想 ,表达自己的主张 ,张扬自己的个性”① ,这种方式灵活、自由 ,更便于探索人物心灵世界的方方面面 ,既突出了人物的先进性、独特性 ,又显示了人物的丰富性、多面性。这就使《东方之子》在人物报道的视角上突破了过去…  相似文献   

2.
面对电视镜头,主要通过语言的交流来表现有所成就的人物的人生状态和人生感悟,细数起来,是《东方之子》首开了先河。立志要“改变中国人不善于用语言表白自己”的《东方之子》,开辟并在全国成功地推广了电视人物短片创作的这种新模式。今年年初,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全国电视人物短片大赛。大赛共收到作品60件。其中30件作品获一、二、三等及优秀奖。笔者参加了本届大赛和今年5月底举办的研讨会。通过观摩获奖作品和研讨交流,笔者对《东方之子》式的电视人物短片创作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一、如何…  相似文献   

3.
对于旧版《东方时空》中的知名栏目《东方之子》,大家都会耳熟能详,它不但为一个个人物展示语言魅力和发表独到见解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更主要的是在人物访谈类节目中,《东方之子》真正做到了浓缩人生精华,体现人文关怀,在人物内心刻画与情感沟通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品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13日,CCTV-10科教频道的栏目《大家》进驻央视一套,与《东方之子》挤在了同一屋檐下。两大高手面对面,难免不为观众一番打量。在我国人物访谈电视栏目史上,《东方之子》资历老,比《大家》整整大了十岁,是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鼻祖。《大家》栏目于2003年5月18日开播于科教频道,当时全国上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为SARS所牵扯,因此,这个栏目的出现显得“静悄悄”。但是,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大家》栏目凭着她落落大方的姿态一点点地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心中。从栏目名称上来看,《东方之子》和《大家》都是以“人”来命名的,而且…  相似文献   

5.
自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面对面》节目与观众见面以来,人们发现,电视人物报道的形态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典型人物到新闻人物。具体表现在人物定位、访谈内容和节目风格方面。人物定位。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物报道大都是典型人物、模范人物。90年代以后,出现了《东方时空·东方之子》,其定位是“浓缩人生精华”,虽然增添了许多新闻性的内容,但仍然是宣传正面人物,如行业精英、政界高层人士等。而《东方时空·面对面》把所报道的人物明确定位为新闻人物,也就是说,这个人物可能是典型人物,但更多的是新闻人物,甚至是有些社会争…  相似文献   

6.
为了记录真实的语言和表情──访《东方之子》制片人时间郭秀媛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其清新的视点、独到的访谈艺术和每日一次的密集冲击力,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作为一名制片人,当时受命时只有两个字:人物,此外一切皆是未知数。《东...  相似文献   

7.
《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之子》栏目开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之先河。《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效应,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历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东方之子》主持人的特性入手,论述了它“文化超越”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文章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对《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是其栏目定位的内容之一。是制片人高品位栏目包装的组织部分。它是为栏目实现其商业目的服务的。二、《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整体文化形象,是由主持人多样化的文化个性及其表现力构成的。而主持人的文化个性魅力是由文化超越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赋予的。文化超越,是《东方之子》主持人遵守职业规范和个人文化自觉意识体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主题:《东方时空》目录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五、《东方之子》的两个尴尬二、商业路线六、《东方之子》的“精华”与创作者的眼三、双重权力制约下的话语协调力不足四、关于访谈七、创作队伍的问题与出路一、从后台走入“平民化”生活朱光烈(本刊副主编);这几...  相似文献   

9.
英雄依然辉煌──《东方之子》观后感姜依文近几个月,我陆陆续续观看了《东方之子》的一些篇章;又阅读了几个杂志对它的评论,引起我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当今时代是否需要英雄?什么人是今天的英雄?怎样表现英雄人物?这些都是人物报道的老问题;然而,在新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0.
浅议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节目样式。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面对面》、《人物》、《大家》、《名人面对面》,上海卫  相似文献   

11.
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内容能否吸引广大电视观众,与人物节目的整体结构有很大关系。因为各类人物在节目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对收视率有很大影响。根据对1993年5月1日至2004年8月31日期间《东方之子》播出的3376期节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方之子》的节目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主题《东方之子》’94研讨会学报沙龙整理:于爱群本刊在今年第三期的“学报沙龙”栏目中,对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节目进行了点评。不想这引起了《东方之子》栏目的创作人员的重视。以此为由头,10月下旬《东方之子》节目组在香山组织了有该节目创作人员、本刊编...  相似文献   

13.
李利 《声屏世界》2000,(3):24-24
英国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性格即命运”。人物的性格主要通过他的思想和行为来表现的,这两种个性决定着他的生存状态。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是通过访谈的形式试图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魅力,而《生活空间》则是用纪实的手段记录人的行为来塑造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4.
嵊钧 《新闻三昧》2008,(3):44-45
1只4日,在《东方早报》读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先生所撰之题为《“领导不可冒犯”的时代正在过去》的评论,当时便有一种感觉——曹林先生太过乐观!果然,当天便又出了一个比“最牛县长”还要牛百倍的县官:《法制日报》记者朱文娜,采写了一篇题为《辽宁西丰:一场官商较量》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创新典型人物的报道方式,让受众真正乐于接受典型引领,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报道效果,笔者以宝鸡日报人物报道《一个奇女子的大善大德大爱》为研究对象,浅谈运用赤诚之心、灵巧之心、宽广之心来让典型人物真正走进读者内心。  相似文献   

16.
高品位的栏目主旨平民化的表现手法──对《东方之子》的思考和建言吴中美《东方时空》为中国电视界及其它媒介树立了探索新的传播路子的榜样:如何选择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传播角度;如何运用纪实手法真实地再现生活。作为《东方时空》开场先声的《东方之子》以推出“民...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题目是《郭梅尼作品的生命之源》,介绍的是科技日报记者、《生命的支柱——张海迪之歌》的作者(和徐家良合作)、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郭梅尼“磨笔头”的故事。文中说,有次她到岳西一个贫困偏僻的山村采访,“是一家一家 地跑,打开碗厨看看剩菜,掀起床单摸摸铺垫”,“样样事都那么一腔热情”,“吃饭时还要和村干部聊天”。 郭梅尼采访为什么有“一腔热情”,被采访者为什么与她“心有灵犀”?在读她的属个人体会性的文章《在人生的跑道上》中,我找到了答案,她说:“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往往有一堵墙”,“这就要求记者掌握一把打开人物心灵宝库的金钥匙”,“尽快地推倒”这堵墙,“使自己的心和采访对象贴近”。  相似文献   

18.
始终与时代同行从《东方之子》看人物节目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夕 《传媒》2004,(9):52-53
10年前,中央电视台一批不甘平庸,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决心闯出一片天地,在清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时段里让《东方时空》这个崭新的栏目在中国电视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当时的《东方时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方时空》独特的电视理念--真诚面对观众.其中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关注时代变革、社会进程中人的命运起伏,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通过与人物的对话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向观众呈现一个个个体的独特经历、心灵感受,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朝鲜”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大传》、《史记》、《山海经》、《战国策》等典籍之中。汉唐人认为“朝鲜”一词来源于水名,这是不正确的。后有人指出“朝鲜”之名乃指日出之地,这个说法已接近本义。其实,“朝鲜”一词与时谷《汤谷》、明夷一样,均属汉语言文化系统,来源于东方海上日出之象。朝阳从东方海水(甘渊、汤谷)中升起,海水为之沸腾,明丽新鲜,光华灿烂,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在乌鲁木齐,当一名汉族女大学生遭遇歹徒抢劫时,19岁的维吾尔族打工青年艾尼·居买尔挺身保护,被歹徒刺成重伤。此事经《新疆法制报》持续强势报道后,在社会上激起了强烈反响。随后,中央媒体相继介入报道:6月1日,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艾尼事迹作了专题报道;6月3日,央视名牌栏目《焦点访谈》报道了艾尼的事迹。在这一事件的报道中,始终由《新疆法制报》来“领跑”,该报的系列报道因持续时间长、策划周密而广受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