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学习了物理《光现象》这一章后,你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光的现象吗?1.当你站在哈哈镜前,为什么会引起你的哈哈大笑?当你走进公园的哈哈镜娱乐场,站在哈哈镜前,看到自己的模样是那样的滑稽,难免会哈哈大笑。这是因为哈哈镜表面是弯曲不平的,各部分  相似文献   

2.
惊险哈哈镜     
如果你想变美丽,就去照哈哈镜;如果你想长高,就去照哈哈镜;如果你想变丑,也去照哈哈镜,如果你想分身,更要去照哈哈镜! 这是一家哈哈镜制作有限公司打出的标语牌。这个公司是本市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专门制造各种性能的哈哈镜。最近,听一个产品开发部的工程师讲,有一种最新的哈哈镜即将面世,它的名字叫“惊险哈哈镜”。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活动室,教师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与探索的前提条件。下面谈谈提供活动室材料的几点做法:一、强化材料的操作性能能动手操作是幼儿喜欢到科学活动室的重要原因。通过操作,幼儿对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并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准备材料时,不要只提供适合于观察的材料,而要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例如,我们把“认识哈哈镜”活动变为“我做哈哈镜”。在幼儿尽情地用哈哈镜照看自己的怪模样之后,我们  相似文献   

4.
镜子     
镜子,是多种多样的。有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哈哈镜……平面镜能真实地反映你的面貌,而哈哈镜则为了博取你的开心,不惜将你的形象肆意扭曲。你可别信了哈哈镜里的形象,别因它把你的形象放得很大而得意洋洋,也别因它把你的形象缩得很小而自卑,在生活中也要时刻提防“哈哈镜”的欺骗。生活中有些人就象哈哈镜一样,出于各种目的,时而把你捧上天,时而把你说得一文不值。可  相似文献   

5.
哈哈镜     
哈哈镜是奇怪又有趣的镜子。一天,我和妈妈到百货大楼去买东西。一走进大门,就看到四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咦?怎么会有这样的镜子?”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哈哈镜。”“哦!”我恍然大悟。我蹦蹦跳跳地来到一面哈哈镜前。“这是谁?”我迷惑不解地问。我左看右看,想来想去。“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作了细密的解读,在此基础上,阐发了梁氏小说“四力”说中的“熏力”和“提力”对当今一些文化和艺术现象的针砭作用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哈哈镜     
一天午饭时,活泼可爱的金辰惊奇地喊到:“老师,你快来看!”我看了说:“勺子上干干净净的,什么也没有呀!”他急了,走到我的面前,把自己的脸对着勺子凸起的一面做起了鬼脸。“你看,勺子里也有一个我!”我也很惊奇,这不是同哈哈镜的原理一样吗?勺子里照出的影像也是有变化的。由此我想,和小班幼儿开展照哈哈镜的活动一定很有趣。通过照哈哈镜,让幼儿发现哈哈镜里照出来的物体会变高、变矮、变胖、变瘦。  相似文献   

8.
语文评课的“隐性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鲁迅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对文学批评中的“捧杀”与“棒杀”现象给予过有力的针砭。不知文学批评界现在的情况怎样,笔者倒是觉得“捧”与“棒”的现象在目前的语文课堂评论中仍时有所见。我经常听到一些年轻老师上公开课、竞赛课,当然,每次课后照例会有大小“专家”对这些课的指点评说,根据情理和习惯,大庭广众之下,“专家”们的评课一般是“捧”多“棒”少,不过,即使是“捧”,似乎也还不至于有“杀”的危险,暂且还没有必要对这种评课模式“横挑鼻子竖挑眼”。其实,评课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捧”还是“棒”,而在于评论者的眼…  相似文献   

9.
做有心人     
我们幼儿园大厅里有几面哈哈镜。一次午饭后,我带幼儿来照哈哈镜。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但我发现他们只注意扭曲的、多变的、滑稽可笑的形象,并不去思考它的成因。于是,我问:“为什么人会变样?”孩子们发现“镜子是弯来弯去的”,“上面凹进去把脑袋照得那么长,下面鼓出来,我们成了小短腿”……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余兴未尽,仍在议论,我乘机进一步启发:“你们家有哈哈镜吗?”“没有。”我又肯定地说:“有的,家里有,车上有,路上也有。想一想,什么东西一照就变样?”“妈妈推自行车送我上幼儿园,车铃盖能照见人,我一动,脸就变样。”别的孩子受到启发,七嘴八舌地喊起来:“钢精勺是弯的,一照,脸就变样”“我家的打气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有过照哈哈镜的经历。第一次照镜时,镜中形象可能让你惊讶不已,忍俊不禁,照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面对哈哈镜,我们也许对镜中的  相似文献   

11.
赏读点示: 在林林总总的漫画作品中,讽刺漫画是主力军,作品最多,也最耐读。与歌颂漫画不同的是,讽刺漫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讽刺”与“揭露”,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批判性。它讽刺和揭露人类生活中各种丑恶现象,并针砭其本质。讽刺漫画从选材上分,可分为对敌人的讽  相似文献   

12.
习作要求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三·我的小笔头”:从《照哈哈镜》这幅漫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习作法宝你照过哈哈镜吗?由于哈哈镜的表面有的是凹进去的,有的是凸出来的,有的是在一个镜面上凹凸不平,所以站在哈哈镜前,照出来的样子千奇百怪。有条件的话,你可以亲自去照照哈哈镜,体验体验那无穷的乐趣。法宝一:1.要认真观察,具体描述。这幅漫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两只小花狗,一只叫笨笨,一只叫蛋蛋。他们谁都瞧不起对方,都认为自己比对方更加高大强壮,于是他们决定去哈哈镜博物馆,在镜子里看到底谁更加高大强壮。第二天,笨笨、蛋蛋到了哈哈镜博物馆,都认为自己肯定会赢。笨笨刚走到一面哈哈镜前,就瞪大了眼睛,眉飞色舞地跳起来说:“哇噻,镜子中的狗是我吗,我简直成了狗中超人了。哈哈。”蛋蛋好奇地从旁边瞄了一眼,一看笨笨又高又大,心想:我肯定会比他更高大的。它连忙站到另一面哈哈镜前一照,眼泪不禁流了下来,伤心地说:“我怎么会这么矮小,我太没用了,简直就是狗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时尚的米莎     
第一,“大口罩”一笔,说明作者思维在发散后能聚合。第二,“僻远的小城镇几乎不受影响”中的“几乎”,为后文“将米莎强制带走”预留空间。第三,“有不少人暗地里模仿”,将针砭对象作了由点到面的拓展。还需锦上添花的是,标题中“时尚”二字宜加上双引号。  相似文献   

15.
杨兰一 《科学课》2009,(3):35-35
《光照在镜子上》一课编排了“阳光接力”、“给字照镜子”、“看着镜子将字写正确”、“照哈哈镜”、“制作潜望镜”五个主题活动,正常教学需用两课时。下面我就执教第一课时“学习平面镜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中的得失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光照在镜子上》一课编排了“阳光接力”、“给字照镜子”、“看着镜子将字写正确”、“照哈哈镜”、“制作潜望镜”五个主题活动,正常教学需用两课时。下面我就执教第一课时“学习平面镜反射光的性质和成像的作用”中的得失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哈哈镜     
很多人都有过照哈哈镜的经历第一次照镜时,镜中形象可能让你惊讶不已,忍俊不禁,照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面对哈哈镜,我们也许对镜中的自己感觉非常陌生,但你无法否认那个变形的人就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在展览馆的大厅里,并排摆着几面哈哈镜。参观展览的人们走来,照着,说着,笑着……一个戴红领巾的孩子兴致勃勃地来到一面哈哈镜前。这面哈哈镜逗孩子说:“小朋友,你不在课堂里安分上课,到这里来凑什么热闹呀?”这个孩子一听,急忙分辩说:“不是凑热闹,我是走出小课堂,来到大课堂参观展览,增长知识呀!”  相似文献   

19.
波比:爸爸,我要到中国去读书。爸爸:噢?波比:到那里求学可以发财呀。爸爸:啊?波比:因为我读过许多中国孩子的作文,他们中的多数都捡过钱包呢!这则外国幽默,从一个侧面针砭了我国中小学生文风不正的现象:作文教学一直颠簸在“伪圣化”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2004.3A)所登洪劬颉先生《警惕教育管理中的工具论现象!》一文,读后令人深思。但笔者的感觉是,洪文仅仅罗列了一些众人都可看到的教育工具论产生的直观现象,并指出了这些现象的现实危机和长远弊害,促使人不得不为之警醒,却未敢直言其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与时代背景,倒是“编者按”更有直面针砭社会现实的一腔勇气,提出种种问题征求讨论。依笔者认为,我们更应把教育工具论的产生、存在和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