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熊建成是一很中国化的作家,他的小说集《激荡的大宁河》是一部精品。作品呈现给读的是一个虽有缺陷却不和温暖的世界,对人的同情、理解与关爱,构成了熊民小说最普遍的底蕴,小说结构看似随意,实是运匠心于无形,小说语言简洁、质朴、机智。  相似文献   

2.
乡土学派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山药蛋派是当代学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小说流派。前表现了农民的悲剧生活;后表现了农民的喜剧生活。一个较多讽刺;一个较多幽默。其基高速一个是忧愁,一个是欢乐;前空灵有余而厚实不足,后过于滞重而有失活泼。  相似文献   

3.
小说诗化,是现当代小说一个重要特色。诗化小说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素材处理的以小及大、侧面切入,着意于对“美”和“情”的发掘上;对人物刻划,着力于人情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和氛围的创造着意构造诗的意境;结构散文化;语言既诗意盎然又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地理学方法分析文学小说。从空间维度将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看作是一个在社会实践和地理语境交集下不断反复出现的、由小说内在关系产生的事件。并重新定义了多琳·梅西有关空间的三个命题,即:小说的地理可以理解为将作家、文本和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非常复杂的空间相互关系;无论何时,任何一部小说的多次写作、重写、阅读和重读在空间层面是并存的;从地理角度来看,小说本身不应被理解为一个固定不变的分析对象,而应是一个永远开放、总未被完成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樊星关键词汉味小说;风格;方方;池莉“汉味小说”,即以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味的文学语言描绘武汉风土人情的小说,它无疑已成为当代地域文化小说、当代城市文学总格局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方、池莉两位女作家便是“汉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当代学史上,以农村为背景创作小说的作家,不仅仅是赵树理一个人,而一个作家一生的小说创作一直是以农村为背景,却只有赵树理一个人。他的小说创作就是一部农村变革的学记录。赵树理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农民:有不觉悟的老一代农民;有勤奋上进的一代新人;还有农民中蜕化变质的干部形象,丰富多彩,感人至深,为二十世纪中国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的人物,是故事情节发生和发展的动因,也是使一个故事真正具有意义的根据。从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物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进展;而从人物自身的审美价值来看,人物则应当是具体生动的形象。这两个方面的意义构成了小说人物的二重性:即格雷马斯所说的,既是行动主体,是“行动元”:又是性格,是“角色”。(《行动元、角色和形象》)因此,大凡优秀小说所塑造的主要人物都应当是一个文学形象,一个性格;否则,  相似文献   

8.
鲁迅,沈从文都是为中兴民族而注目于传统文化的渊薮-地方民族的民风乡俗,一个批判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一个却在寻民族文化的根,赞美自然的人性传统美德;一个为乡土小说奠基,一个使乡土小说分流,都超逸出了乡土小说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9.
当王小波的小说在台湾获奖、在海外产生影响时,大陆文坛还在水波不兴;当王小波生前为出版他的小说费尽周章时,决没想到死后他小说的火爆畅销;当王小波的小说在读者那里畅谈不休,而“圈内(作家圈内、学术圈内)”大都还保持着沉默是金:不想王小波的逝去使自身膨胀、喷发为一个现象,王小波终于不再是仅以杂文而知名、却成为以“大器晚成”的“文坛外高手”被命名的一个小说家。王小波的小说终于崛起在其杂文之上,闯入学人视野、学术话语圈,满脸既庄重又神秘的坏笑,以致人们研究它的欲望也高涨了。  相似文献   

10.
第一节 亲情友情 文体简说  小小说有很多别称,比如微型小说、精短小说、超短篇小说、极短篇小说、微信息小说、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袖珍小说、焦点小说、瞳孔小说、拇指小说、迷你小说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小小说以讽刺、幽默见长,偶尔也见对真善美的赞颂。   小小说可以表现各种人际关系,有的是两代之间的感情,父子情、母子情等;有的是三代之间的感情;有的是隔代之间的感情;还有的是师生之情、陌生人之间的友情。所有这些浓浓的情意,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彩,使我们感到暖意融融,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近年来王安忆小说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是”字结构入手,首先,分析了“是”字结构在其小说中的多种形式及其用法;其次,就这一结构产生的几个美学风格分别进行了详细论证;最后。指出“是”字结构是打开王安忆90年代以来小说文风之所以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暗码。  相似文献   

12.
坠落的金箭--解读《洛丽塔》的三个关键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丽塔》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其实只是作家纳博科夫借以悬置展示主人公亨伯特主观图景的一个框架;小说休整是有个性特色但终归失之于华而不实;惟有小说人物的认识意义和欣赏价值至今犹存。解读《洛丽塔》,准确把握亨伯特性格特征、情爱美学及悲剧意蕴至关重要,而重新审视一般论赞美有加的小说体亦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考察我国古典小说和新闻的产生与发展,可以看出,小说和新闻有着相近相通之处,但也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二者各有领域和归属,是互有借鉴的两种独立的文体。小说以写人为主;新闻以写事为主。小说表现生活是折光的、艺术的;新闻反映现实是直接的、真实的。小说不论时空,能虚构夸张;新闻受时空限制,不能想象夸张。小说以消遣为目的,美居首位;新闻以功利为目的,认识教育功能第一、小说不必引导舆论;新闻则以指导性为要义。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15.
理解金庸小说《鹿鼎记》,小说故事的历史背景和金庸本人的历史观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以康熙帝为切入点,可以看到金庸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态度;而从天地会入手,则可据此分析金庸的历史观;上述两个角度在韦小宝那里形成了一个结点,从而使得《鹿鼎记》成为金庸小说中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着力探讨了长篇小说的结构技巧。首先,小说结构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小说结构应具有形式美。我们对此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这对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美学,对当今的长篇小说创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夜籁人静,读着小说《脆弱的蓝色》(明天出版社2001年1月份出版)情不自禁,止不住拍案:好,精彩。一部小说,就是一个世界;阅读一本小说,就像走进一个世界。《脆弱的蓝色》所构筑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富有浪漫诗情的世界。那里有着美丽的古城、浩淼的古运河、古朴的城墙,还有住在古旧老宅里的吴奶奶,让人感觉多么新奇呀。在那个世界里你会看到UFO飞越、陨石雨的降落;你还会听到有关火星、金星、泰坛星、太空、宇宙的精彩讨论。更让你惊喜的是,走进那个世界,你会结识一群中学生,他们一个个都富有个性,充…  相似文献   

18.
微型小说要出精品,关键在于要有“小说精神”。直面人的生存状态与价值,重视人文关怀;展露自豪感与自尊心,表现忧患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崇尚理想,张扬崇高,烛照世人灵魂;等等,都是小说精神的体现。重视小说精神,追求小说精神,是微型小说长盛不衰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微型小说,顾名思义,“微小”是它的基本特点,而“微小”又突出地表现在篇幅短、人物少、情节简单等方面。但这些仅仅是表面的特点。微型小说固然难以展示宏大的历史画卷,但同样能够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深刻的人生主题。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从文体特征上看,自有它独特的内部审美机制,概括地说,就是点面结合,言微意远,以小见大。在美学特征上,微型小说以高度的艺术概括的手段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为单纯美与含蓄美的融合。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认为,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一、立意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这可以说是我们鉴赏微型小说的一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格拉斯的《铁皮鼓》与20世纪小说叙事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皮鼓》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它以第一人称叙事统帅九种叙事法而与一般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不同;它有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符号象征系统而与一般用象征手法叙事的小说不同;它以超越国界的广阔人性真实为描写对象而与一般描写人性的小说不同;它继承和发展了日耳曼民间笑文化传统而与一般当代西方小说的话语资源不同;它以历史和现实为镜探索当代人性及当代世界的前途而与以神话影射现实的西方小说不同,因此它是20世纪小说叙事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