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射箭要瞄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办广播也要看对象。农村有线广播是面向农村,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为把广播新闻节目办新、办活,使听众听着起劲,品有趣味,理解快,印象深,这就必须做到通俗化。及时反映群众的心声广播新闻的通俗化,就是要求宣传报道深入浅出,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特别  相似文献   

2.
把广播办到农民心坎上李家成汉阴地处秦巴山区,是陕西的贫困县之一。全县27万人,农村人口占24万多。我们办广播,想问题,注意从这一基本县情出发,做农民的知心朋友,实打实地为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服务,赢得了农民赞誉,使有线广播在农...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干部和群众中,重电视、轻广播,特别是轻视有线广播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线广播呈现停滞、甚至衰退的现象,覆盖率急剧下降。有人说,有线广播陷入了困境,或者说出现了危机,黄金时代过去了。许多农村干部和群众呼吁领导关心一下有线广播,救救有线广播。怎样克服轻视有线广播的倾向,扭转覆盖率下降的趋势?我认为重要措施之一,是努力办好有线广播自办节目,搞好有线广播宣传,发挥“喉舌”和“桥梁”作用,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听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4.
"农村广播站在编排节目时,究竟应以自己办的节目为主呢,还是应以转播中央台和当地省区台节目为主呢?"这是农村有线广播站工作者经常争论不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农村有线广播在农业生产大跃进中,已经成了一股巨大的鼓舞力量;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已经同它结成亲密的伙伴,每天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国内外大事,通晓一些必要的知识,并且在一天紧张劳动之后可以得到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因此,广播站的节目办得好坏,自办节目和转播节目安排的是否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生活,应该妥善地加以解决.农村有线广播站是一个县或一个地区的广播宣传机构,每天面对全县或全区人民进行宣传,自己应该办些反映当地情况的节目;否则,只转播中央台及省区台的节目,显然是不能满足当地听众的需  相似文献   

5.
褚敏 《新闻实践》2013,(5):59-60
"十一"期间,全国范围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受农民欢迎的有线广播重又走进千家万户。农村有线广播走在浙江省前列的嘉兴市,在高标准实现农村有线广播"户户响"之后,2012年开始进行可寻址广播等"提升"工程试点。本文以王店镇"有线广播进企业"为例,试就农村中心镇顺应工业化发展的新形势,将农村有线广播推进到企业,增办节目,扩展党在农村地区的广播宣传阵地,以及有线广播的提升发展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有线广播网是党和政府向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体,也是农民群众获取科技知识、丰富文化生活、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当前农村现实经济条件下,有线广播仍是深受许多农民群众喜爱的有效工具。尽管随着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实施,广播信号可以“同缆共输”,但从实际情况看,如何加强农村广播线路的维护和管理,使之进村入户喇叭通响,满足众多有线广  相似文献   

7.
农村有线广播的历史使命是否已经完成?它将向何处去?是继续发展,还是被取而代之?这已成为近几年广播系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从而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和思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广播事业也应当有一个大发展。但是,不少地方的有线广播却越办越难,甚至陷于困境。不少同志感  相似文献   

8.
肖斐 《新闻世界》2014,(5):20-21
实践证明,农村有线广播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传递信息最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之一。作为基层,尤其是乡镇,要积极借助有线电视HFC网络,进行市、县、乡村的三级广播信号传输,实现农村广播、电视"两网合一",发挥农村有线广播帮助农民"了解政策、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宜兴县丁蜀镇党委把整修农村广播线路,扩大有线广播的复盖面作为今年要办的八件大事之一来抓,更好地发挥农村有线广播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宣传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进 《视听界》2004,(3):19-20
乡镇广播自办节目是我国广播事业的一朵奇葩。她萌芽于沃土,扎根在农村,以其贴近性强、服务快捷、集约运营的特性,越来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五级办广播新格局的重要环节。当前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充分发挥乡镇自办节目独特的宣传促进作用。一、乡镇广播自办节目在推进农村总体达小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宣传作用全面建小康,重点在农村。解决农村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单纯依靠上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不行。一个县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乡镇,一个乡镇在上级台不可能占有太多的份额和空间,依靠农村有线电视也不行。现在有不少地方,是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但远没有实现户户通,不少农民还没能看上有线电视,东台市在苏北率先实现有线电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有线广播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自身宣传作用的发挥程度。而农村广播宣传质量好坏,归根结底在于有没有一支阵容整齐、能征善战的新闻队伍。然而,农村广播工作队伍的现状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有线广播工作者任务重、条件差、受冷落,因而出现了“跳槽”、“攀高枝”现象,妨害了广播宣传事业。如何抓好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我感到,需要在“建”、“稳”、“训”三个环节上下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2.
“书记的嘴,主任的腿”这是南城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对有线广播的作用的由衷称赞。由此,笔者联想到,在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工作中,固然应该重视调频广播、广播与电视共缆传输等先进的传输手段的椎广运用,但也不应该忽视现有有线广播的巩固和适度发展。尤其是在行政村一级,建设村广播室和小面积有线广播仍然十分必要。这也与电视不能取代广播一样,调频广播不能取代有线广播。因此,在事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上,不仅要考虑如何扩大广播信号的有效覆盖问题,还要考虑到怎样使农村广播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六、七十年代是我省农村有线广播发…  相似文献   

13.
顾平  杨实 《中国广播》2006,(3):50-52
一、县域农村广播的现状我国的农村广播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辉煌。1989年时全国市、县广播台(站)2525个,乡镇广播站48861个,农村有线广播专用线路280万杆公里,用户喇叭8238万只,广播人口覆盖率73%。当时在一些地方还推广了、  相似文献   

14.
1.经济贫困带来了有线广播的落后状态 1988年底,南通市广播电视局组织人员到所属六县一些贫困乡镇就农村广播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同它们经济上的落后一样,有线广播也处于落后状态。尽管当地农民对发展广播呼声很高,乡村领导因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而束手无策。从调查情况看,南通市254个乡镇中属于相对贫困的约占15%左右,主要集中在如皋、海安两县部分高沙土地区。这些乡镇广播入户率、通响率、村通播率平均都低于  相似文献   

15.
农村有线广播具有覆盖面广、收听方便、投资少、效益好的独特优势。然而 ,随着电视的兴起 ,农村广播却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广播的地位作用淡化 ,投入严重不足而致使网络破旧 ,分级办广播责任难落实 ,喇叭入户率、通响率逐步下降。这些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程度存在 ,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贯彻 ,成为困扰广电部门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 ,一是领导存在着重电视轻广播思想。二是投入无正常来源 ,事业经费无法解决。三是分级办广播责任难落实。针对农村广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相似文献   

16.
有线广播在我国农村已经基本普及,并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它已成为县以下各级党政组织和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新闻工具。为了发挥这个宣传工具的作用,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加强了对有线广播宣传的研究。这里我想就有线广播批评的特点以及如何发挥这个特点,编辑、记者如何适应这个特点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有线广播是县委领导的,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宣传工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转好上级电台主要节目的同时,解放思想,紧密联系本县农村实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自办节目办到农民的心坎上,使农民喜闻乐听。对促进全县的农、副业生产,巩固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起了积极作用,受到县委和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线广播事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以县(市)区广播台(站)为中心,以乡(镇)、街道广播站为基础,连接千村万户的农村有线广播网,成为农民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但是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线广播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衰落。到今天,不少地方的有线广播已呈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由点到面逐步建立起有线广播网。目前,全国已有广播喇叭近亿只。农村有线广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一部分农村愈来愈富裕,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等在农村开始普及或开  相似文献   

20.
农村有线广播在新时期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有线广播宣传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在有线广播宣传工作中深刻认识自身的短处,并通过改革寻求弥补的办法无疑是必要的。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相比较,至少有以下三个短处:一是收听节目的无选择性。目前农村有线广播只有一套节目,收听者没有选择余地。二是接收装置的固定性。有线广播喇叭固定地安装在一处,声音传播范围有限,不象收音机那样可以到处搬动或随身携带,收听方便。三是信号传输的不稳定性,有线广播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