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定位为两本"法治教育"专册,两本专册同出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一脉相承,既在目标的层次上螺旋上升,又在内容的难度上深入拓展。两册教材从整体结构来看,整体思路一致,单元主题趋同;从教学栏目来看,在培养目标和呈现形式上各有不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衡量好不同阶段法治教育推进的深度和宽度,把握好教材之间的衔接,做到不赘述、无漏洞,使法治教育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已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系统的法治教育正式纳入德育课程体系。然而,面对教材中法治内容的增加,中小学的法治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分析原有思想品德教材中法治教育的不足,进而得出为何将课程名称改名为《道德与法治》。从法治教育课程标准的设定、法治理念为主线的课程目标及体系的设计、课程实施中处理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及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对今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主持人语·目前,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普遍存在着被动学习、浅层学习的现象。深度学习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阻碍其核心素养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的"知识化"倾向、教学探究的"碎片化"缺陷以及学生学习的"浅层化"弊端等。为此,我们提出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全社会  相似文献   

5.
刘鹏 《天津教育》2021,(2):30-31
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道德与法治的培育。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做到"德"与"法"相结合,否则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的理论教育。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一些明显存在的弊端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一线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理念的把握,及时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A1):117-118
本文立足于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从"立足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主体""利用先进技术""教师优化教学情境"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对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本进行有效解读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于充分发挥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载体优势,继而促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健康、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2016年教育部发文将中小学"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后,新版教材编写更具特色,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增设了"探究与分享"模块。笔者就该模块的形式与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爱在家人间"(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的使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教师应着重把握好"四度":教学目标的精准度、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教学方法的适切度、教育环境的融合度,进而构建更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9.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教材以"初步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为目标进行编排。为了贴合小学生的特点,增强教学实效,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园"。我将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活动园"进行了分类梳理,并基于课堂观察、课例分析等,对不同类型"活动园"的应用方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9,(93):124-125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实践性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特别需要在尊重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开发并整合课程资源。诸如开发以时事政治、中华传统节日、"八礼四仪"、家乡自然和人文景观、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更有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真实具体,可感、可触、可理解、可实践,就会真正起到了走进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知行合一"即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合一,是主体通过道德知识及从实践中不断获取和提升道德认知,在真实情境中践行道德认知、践履道德行为,再次升华道德认知,是道德认知与实践相互促进、整体提升的过程。用"知行合一"思想审视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索学科教学校本化实施,是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发展人格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知识源于教材,更源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应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设计由浅入深的梯度内容;展开由"我"及"他"的温情观照,丰富学生的个体经验;进行"变客为主"的主体转换,提升学生的成长智慧,实现学生更好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梁青芳 《新教师》2019,(8):71-72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法治意识形成、建立及实施的主渠道.教师或学生如果只借助道德与法治教材获取信息,那么学生对道德底线和法治意识的建立是有局限性的.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到来,以及远程教育工程、城乡对接同步课堂等在学校的推广,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动力,结束了"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或"仅靠图片、简单的课件"的传统简单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也不断更新。2017年秋季,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进入课堂教学。对于已经教了十几年旧教材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新教材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教材、新理念,有效地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政治教研员,中学正高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基地(广东)常务负责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基地特聘兼职研究员,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教育家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兼职教授、硕士生实践导师,广东教育学会中学思政课教学专委会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博览》2018,(9):90-91
有人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无关,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探究与分享"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重要栏目,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中学序曲》为例,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道德与法治命题呈现出“无情境不成题”的特征。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丰富而多元的栏目中蕴含大量日常生活情境、生产劳动情境和国家社会发展情境。用好教材栏目,挖掘命题素材,设计适切问题,能有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拓展教材栏目的铸魂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教材在编排上对学科核心素养给予了充分呈现,成为该册教材显著的亮点。该册教材继续沿用七年级的栏目设计,其中《探究与分享》栏目以"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为旨归,直面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矛盾与冲突,为展开道德探讨与对话提供了重要议题,为提升学生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法治素养提供了重要契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也产生了一些疑问。  相似文献   

19.
2016年秋季开学,思想品德改为"道德与法治"。通观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会发现教材中有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增进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新教材呈现的"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特点,为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初步展开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的形式及作用探究。  相似文献   

20.
<正>方峥嵘,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级教师,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授课教师。参编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及多套地方教材。主持并完成多项课题研究,参与研究鲁洁教授主持的课题"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该课题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曾获国家、省、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并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