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外宣传要"借嘴说话","讲好中国故事"。中央提出了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五支队伍"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打造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公民"故事员"五支主力军,也需要培育几只特殊小纵队,尽可能使我们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河北省委外宣局通过开办外宣专题栏目、举办留学生才艺大赛、组织外国人采风活动,以及做好外国友人服  相似文献   

2.
<正>提升"美丽河北"外宣品牌,对于提升河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于凝聚河北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向心力,对于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去年以来,河北省外宣战线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不断深化对外宣传工作,着力打造"美丽河北"外宣品牌。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南京以打造"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为城市奋斗目标。那么南京现有的国际形象如何?其与奋斗目标有何差距?为此,南京市委外宣办专门针对在宁外国人群体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历史悠久""人文特色""绿都"称号等方面获得国际人士的普遍认可,但在"国际性"的认同上却有明显欠缺。如何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化形象?南京外宣一直在寻找路径、方法和渠道。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促进文化"走出去",江苏在实践中开拓思路与模式,创新传播形式和载体,探索针对异域文化行之有效的传播方式,积极主动"借船出海"广辟渠道,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基本做法(一)树立特色品牌,彰显文化魅力近年,江苏以"凝练文化精髓、传播文化基因"的思路,打造了诸如"感知江苏""同乐江苏""符号江苏""美好江苏"等一系列集系统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外宣品牌体系。"感知江苏"是以整合文化艺术、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5.
正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要求,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在国新办对外推广局的指导下,由五洲传播中心牵头发起"体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将外国体验者"请进来"体验和分享中华文化,采用视频拍摄、主题活动、影视项目、演出和展览等方式,借助国内外全媒体传播平台,带领全球观众深入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旅游风物、社会风俗、建设成就、科技创新和民族文化图景。"体验中国"外宣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播,展现中华文化深远影响与价值,更是对中国当代蓬勃发展的真实呈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南京在做好以政府为主导的外宣工作的同时,通过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方式,着力挖掘、整合民间外宣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不断拓展南京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渠道、新载体,成功打造了南京对外文化交流"双百"工程、在宁外国人文化参与系列活动等官民并举的外宣品牌项目,增强了外宣工作的力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了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南充作为川陕红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拼图,孕育了朱德元帅、罗瑞卿大将、民主革命家张澜和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等伟大革命先辈.作为南充文化核心组成部分的南充红色文化是彰显城市形象和内涵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大背景下,南充红色旅游文化外宣方兴未艾.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探析如何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3个维...  相似文献   

8.
(二)在“出去”上想办法,加强外宣针对性。对外宣传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外”字,它的对象是外国、外国人。因此,只有走出去,送出去,打出去,才能使宣传更直接,更有效。一要疏通渠道走出去。首先,对出国人员要强调对外宣传的任务,使出国的同志都成为外宣队伍中的一员;其次,外宣要同对外文化交流紧密结合,把对外宣传寓于文化交流之中;第三,要开展广泛的外联工作,要以“文”会友,以“情”结友,以“物”(外宣品)联友,以“诚”固友,这样就会海内存知己,朋友遍天下,渠道自然会多起来。走出去宣传,效果明显不一样。1994年,湖北省组织一个文化代表团赴美,举办中国三峡书画摄影展。参观展览的美国观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14,(11):57-58
正随着城市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外宣品在向世界说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情况,以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南京在提升外宣品实效性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念好"精"字诀,力争内容入脑入心策划精心,以情感人。当前,很多外宣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口号式的表达,种种豪言壮语、溢美之词的运用大而无当,让外国受众难以理解,自然无法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弘扬陕西红色文化,并对其进行外宣翻译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在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时,可采用音译、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翻译方法,译文要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用外国人所能接受的方式去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陕西红色文化。同时,应充分考虑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对传播效果的影响,才能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扩大陕西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该文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依据,对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进行审视,对影响其传播效果的要素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为陕西红色文化外宣翻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2010年河北省扎实推进“走出去”的外宣战略,相继在国外及台湾举办了“加拿大河北文化周”、“河北文化宝岛行”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温哲平 《文化交流》2013,(9):F0003-F0003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浙江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越来越多外国友人来浙江求学、工作和生活。来浙江的外国人中,不少是专家、学者、艺术家。他们在浙江各地或参观访问,或采风创作,或倾情献艺。这里刊出的是他们在浙江进行文化活动的一组镜头,由此反映外国友人在浙江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外国人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其精髓。因此文化的外宣报道需要既能吸引受众眼球,又要兼具系统性,关于这一点,网络媒体无疑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整合在文化外宣中的应用整合不是将信息一味堆砌,而是要把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既独立存在,又是一个整体,这样报道才有灵魂,而不是机械刻板的,网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计划组织一批稿件,记录中国外文局各种出版物的业务经验,这是很好的设想,也就是继往开来吧。在谈到《今日中国》的经验之前,先说三句话。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外宣老领导朱穆之同志的话。他说:“外宣工作是朝阳工作,前途无限,前景广阔。”他又说:“做宣传工作就要看对象,内宣和外宣不同就是对象不同嘛。当然,内宣和外宣有不少是相通的,这应该承认。但是中国跟外国不一样嘛,中国人跟外国人不一样嘛,怎么可以在宣传上不分内外呢?”  相似文献   

15.
民俗文化是当地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岛有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俗文化,然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俗文化外宣在展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该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分析了青岛民俗文化的概况、外宣价值及其外宣现状,探索了青岛民俗文化外宣的策略创新。研究发现,当前青岛民俗文化对外传播存在着外宣意识不够强、传播方式不够多、翻译资料不够足、翻译质量需提升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协同增强外宣意识、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手段、多举措培养翻译人才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日本文化名人、中川美术馆馆长中川健造先生及夫人,应邀于2008年8月6日至11日来华出席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回国后,中川健造先生追忆奥运,先后接受了《读卖新闻》及日本多家媒体采访,把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日本主流媒体传递给日本民众。其中,日本《读卖新闻》从8月28日起连续3天,以上、中、下的形式刊登了中川先生的文章《文化金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历记》。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一块文化金牌"为主题,详细描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文章说,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和平友好的国家形象。邀请中川健造夫妇来华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取得的外宣效果是明显的。一个有影响的日本文化人在日本主流媒体上所作的客观介绍,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真实而生动的中国,让那些没能亲临开幕式现场或者不了解中国的普通日本民众加深了对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的了解。这是我们外宣工作一直追求的目标,是国务院新闻办和外文局领导周密部署、相关接待单位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种让外国人亲历亲为、顺其自然、"眼见为实"的方法,对于今后利用外力的工作不无借鉴。现将日本《读卖新闻》连载的中川健造先生的文章译载如下,让我们一起来体味一个日本友人笔下的奥运开幕式。  相似文献   

17.
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当下,中国的对外出版需要以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生动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发展的全貌。在林林总总的对外出版物中,接地气的各省市外宣品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地方外宣来说,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打造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树立自身的城市形象,帮助外国读者读懂中国。然而,如何做好地方外宣,却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聘请外国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高端专业人才,参与我们的国际传播,有助于融通中外话语体系,贴近外国受众,弱化外宣媒体"喉舌"特征,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本文以英文媒体为样本,分析当前外宣媒体中外籍新闻人才的聘用现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外籍员工引进和管理的问题与路径。一、国内英文媒体聘用外籍新闻工作者的现状我们向世界传播中国,关键在于如何让外国受众"想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包粽子、吃粽子则是中国人庆祝端午的传统方式。然而端午节和粽子对于很多外国友人来说,还很陌生。5月23日上午,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等单位邀请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在宁外国人参加了一场名为“南京百名文化交流使者欢度端午”的包粽子擂台赛。  相似文献   

20.
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有两方面任务,一个是内宣,一个是外宣,都重要,都必须做好。但有必要在我国新闻队伍中强调加强外宣意识和外宣工作的力度。国际问题的外宣包括两方面:正面介绍我们对国际问题的政策、主张和观点;进行国际舆论斗争。从对内来说,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要正确引导我们的人民了解外部世界,全面地认识世界,理解并拥护我们党和政府的外交政策,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得全国人民都能捍卫我们民族的利益,努力增强国际的交流和友谊。对外界而言,我们的国际新闻报道不仅要在世界上发出中国的声音,而且要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外面(主要是外国人、外国的决策者、政界、工商界、舆论界,当然也包括华人、华侨)听到中国的声音,看到中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