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历史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规律《周易·既济》爻辞说:"君子以思患而豫(预)防之",说的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要发生的祸害,事先做出有效的防范。从治国安邦的角度看,腐败就是国家之大患,应时常预防和治理。虽然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都与腐败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表明,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私有制出现后,腐败就有了产生的条件和  相似文献   

2.
王威 《青年记者》2010,(8):28-28
一 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中央传媒还是地方传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直接反映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因此,人们又把道德失范现象叫做"道德腐败"。  相似文献   

3.
2000年中国处决的两大贪官,因为两个特征而成为本刊年度新闻人物派对:一个是建国后第一位因腐败而被处决的省部级高官,一个是迄今为止因腐败问题被判极刑的最高级别官员。中国政府显示出的反贪决心,使海外再无人议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龙年中国的反腐行动震撼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第三年,本来就是小雨小灾、大雨大灾的苏北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海啸的袭击,灾情惨烈。此时,日寇和华北伪政府尚未实际入主苏北,国民党政府却因疲于战争,对救灾、重建草草应对。于是,本应救民于水火的海堤修复工程,变成了腐败的政府人员大发国难财的机会。耗费国帑重修的一道海堤,次年又垮于海潮,苏北灾情再起,民怨沸腾。由于主持修堤的是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苏北人从此牢牢记住了一道"韩小堤"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业者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经常要面临价值选择上的“两难”冲突,以至在道德选择中陷入左右为难的伦理困境.新闻采访的“茶水发炎”事件和新闻写作的“媒介审判”事件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佐证.伦理困境的存在,理性上困扰人们的道德选择,情感上拷问人们的道德良心.揭示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成因,把握伦理困境中道德选择的方向,是超越新闻采写伦理困境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解决“利益冲突”着手反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人在防治腐败方面有两个重要基本假定:一个是人性恶,任何人无论有多么高的道德水平,都会受到私人利益的诱惑;另一个是,反腐败不仅要依靠事后惩罚,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靠事前阻止,即:不造成利益冲突的可能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的最大危险金钱和权力是政党政治绕不过的迷宫。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无论是法定执政型政党,还是自由竞选型政党,很容易受到腐败滋生、党纪废弛、派系斗争等"政党疾病"困扰。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因长期掌握国家权力和公共资源,一旦监督制约力量受到削弱,极易导致累积性腐败,有的甚至出  相似文献   

8.
陈芳 《新闻与写作》2006,(11):28-29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对话。对话者是卫生部部长高强和实名举报医疗腐败的医生肖启伟,及来自山东、四川基层医院的两位医生。今年3月21日,新华社播发了《一位实名举报医疗腐败医生的遭遇》的报道,反映了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医院原外科医生肖启伟,因实名举报揭开了当地医药机构部分  相似文献   

9.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这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角度谈谈对新闻腐败的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10.
信息腐败是在社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与其他各种形式的腐败相比,信息腐败更具有隐蔽性和危害性,也更加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反腐倡廉和信息化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信息腐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1.
子才 《传媒》2014,(3):78
正1月19日《经济观察报》刊发的《腐败排行榜:闽浙较严重京沪腐败度最小》一文,阐述了一位教授对"每万名公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立案数"的统计整理结果,并由此列出了"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的腐败程度排序"。从这项统计的数据上看,我国最腐败的地区多数是东南沿海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其中福建、贵州、浙江等位居前列。这一文章披露的腐败排行榜,依据不足,缺乏科学性。这种做法很不应该,更不能将此文刊登在大众媒体上。  相似文献   

12.
看到并不熟悉的小女孩落入冰水,一个小男孩勇敢伸手救人,因力气太小也落入了水中。两个孩子的父亲赶来后,第一反应是不分先后:男孩的父亲救出了女孩,女孩的父亲救出了男孩,他们共同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爱之歌。目前,小女孩已出:,男孩仍在重症监护室,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13.
落笔何妨再思申非才思敏捷的人,凭记忆和联想,可一局速地构思,得心应手地用词造字,运笔行、父。严谨慎重的人,常常是二一思而后行,因而言寡尤、行募悔,少出差错。这两者的长处如果兼而有之,对于提一局编辑工作质量,肯定是有益的。曾见某报载文对电影《阙里人家》...  相似文献   

14.
杨驰原 《传媒》2012,(8):36-37
前段时间,《西安晚报》记者因报道"天价烟"被停职一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在百度搜索该消息,已经超过十万个相关结果。公众的反应,多数是源于对腐败的愤恨和对记者被停职的同情,继而扩展到对公权滥用的批判。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公众发表意见更为便利,"众说"难免"纷纭",那么我们传媒人应该  相似文献   

15.
原则一:时效性有时是相对的,不同案件的报道有不同的时效性,关键是不缺位,不越位. 对重大案件的报道,媒体应针对案件的性质,对报道时间作出正确选择.在操作层面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法律意识应放在首位,对于查处腐败大案的新闻,因办案的复杂性和对案情真实性的严格要求,时效性应无条件服从办案需要,做到"帮忙不添乱",这是报道查处腐败案件时必须坚守的新闻纪律.不能为追求一时的所谓"轰动效应"而越位,也不能因"缺乏"暂时的"时效性"而缺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侵权、媒体审判和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介道德的缺失,使新闻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追求卖点,有的媒体大量刊登或播出煽情的新  相似文献   

17.
腐败问题是全世界一切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与环境污染、毒品一起被列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毒瘤。所以,反腐败也就成为各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关系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如何防范和治理腐败,是我国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成为学者们热烈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为当代反腐倡廉工作提供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内腐败之风日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严刑峻法铁腕治腐,加强组织工作强力反腐以及组建专业的反腐机构"燕廉"专司反腐,甚至派蒋经国坐阵上海"打虎"。结果却是"越反越腐",无法挽回国民党败亡的结局。腐败就像癌症已经深入国民党"骨髓"。国民党腐败的根源乃是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强大的官僚资本的腐朽统治,而"一个腐败的政权是不能真正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9.
我思故我在     
我已参加两会报道十余年.今年两会结束时,与同事聊天,他感叹现在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兵强马壮,规模浩大.十几年前,一个报社能参加两会报道的常常是一两个人,多经过千挑百选,是报社公认的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好手,所报道内容也通常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民主制度严肃而宏大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反馈     
制度性腐败是腐败分子巧妙利用现行制度中的弊端或漏洞,为其腐败服务,因而简单、方便,而且高效,因为都是在制度内的腐败,不仅安全还不用冒多大的风险,因而腐败的金额一个个都是天文数字。《新闻周刊》在2000年11月18日出版的第24期中针对中国的现实,敏锐地提出了“制度性腐败”,虽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这个词使人震惊,使人可怕,使人窒息,但它是向公众指出了盘绕在中国的大地上久医不去的腐败的病症。掩饰或者隐瞒病症都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于对症下药更是不利。这比那些扭捏地提出的集体腐败、行业腐败、系统性腐败更本质,更概括,不仅看到了树木也看到了森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