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雨霞 《兰台世界》2013,(12):60-6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建设的基石,历代国人都在儒家思想的传统理念下成长,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理念.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治国思想,此种思想传承了数千年,对国人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建设的基石,历代国人都在儒家思想的传统理念下成长,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理念。在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里,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治国思想,此种思想传承了数千年,对国人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亚洲,和日本、台湾、香港等其他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韩国已经是完成工业化的现代国家,儒家思想在社会以及人群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习俗与礼节中.在国家主导性的文化层面,儒家思想并不占据主要位置.这样的一种思想现实,决定了在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体现出"儒家思想最大公约数"与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这才是<大长今>等剧真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丽  贾伟 《图书馆学刊》2006,28(3):23-24
儒家思想文化及儒家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的图书馆服务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儒家思想文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意义,图书馆领导和工作人员在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中如何充分体现人文精神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义教化的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封建礼教对中国古代妇女的道德规范与行为约束,也始终居于主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古代妇女都是处于男尊女卑的状况,被“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等伦理道德观念所约束。但是,由于每一具体朝代,每一具体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不同,妇女的地位、作用并不完全相同。而且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只哺育了中华男儿,同时也在哺育着中华女儿,因此,中国古代妇女在受到重重束缚的情况下,仍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本文仅就儒学礼教的发展与中国妇女相夫教子的传统问题讲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民间档案指在民间各项活动中产生、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一定价值、并具有档案内涵特征的原始记录材料.中国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使得大量记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面貌的档案散存在民间,这些档案在传承民间文化和保留社会记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档案馆体系建设多以官方为主导,无论是在场馆数量方面,还是在馆藏资源方面,都无法反映我国民间所藏档案资源的全貌.因此,在当前的档案社会化趋势下,广泛借助社会与民间力量,建立多元化民间档案馆,是完善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兰台世界》2014,(S6):90-91
<正>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孔子开创,孟、荀等人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先秦儒家思想理论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先秦儒家思想理论体系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处处闪烁着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其重人重民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天人关系上,孔子对西周以来的天命观  相似文献   

8.
邢薇薇 《兰台世界》2016,(23):144-146
通过明代嘉靖四十四年的《福赞》碑刻,考证了碑刻所蕴含的深刻历史意义,论述了儒家文化关于"福"的智慧和对文人的道德教化作用,并对撰写人张大猷生平进行了研究和剖析,为研究中国福字文化和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一种解读体育传播政治功能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体育传播为切入点,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及在进入21世纪后和平崛起三个阶段,分析了官方媒体通过体育传播对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中国官方的体育传播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建构功能,这种建构功能主要体现在民族情感的建构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化时代及我国后奥运时期,体育传播应以奥运精神的传播和培育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文化认同作为传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由于历史、文化、地缘等原因,儒家文化在朝鲜半岛广泛传播.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儒教形式和内容有所改变,但儒教的基本理念已深深根植于韩国文化中,成为韩国民族精神的基石.① 韩国注重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根据本国具体国情,把本民族文化发展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与传媒想象——周立波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立波现象在全球化背景下构成了地方主义崛起的文化景观,传媒对于这个文化景观的阐发,表明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中国,城市这个中观层面的地方主义开始浮现.在上海迈向中国唯一的"全球城市"的背景下,传媒借由上海的独特历史,建构了关于"上海隐情"的话语叙事,赋予上海城市地方主义以多重文化意义,重构了上海城市与民族国家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玉梅 《青年记者》2012,(18):58-59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和灵魂,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地方晚报以地域文化、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特征,牢牢抓住读者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生存之道.《牡丹晚报》在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立足本土,为沉寂的历史拂去灰尘 文化资源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地方晚报占据丰富的矿藏.可以说,每个地方、每座城市由于长期的文化积淀,都拥有自己特有的风土人情,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主体是中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集权型、礼治型、伦理型三大基本特征,使其对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重性影响.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基本特征和两重性的反思和审视,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寻找生机和活力,让其现代化,使其成为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校特色档案不仅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见证,也是"一带一路"战略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高校为标志的中国民族高等教育整体发展记忆的基石,在民族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和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西北民族大学为例,  相似文献   

15.
王杰同志的新著《儒家文化的人学视野》以古代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以其中所蕴含的人学思想作为自己研究的视角,对自殷周至战国末期的儒家人学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的历史给予了系统全面的梳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儒家思想文化做了深层次的挖掘。该著作大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系统的梳理。中国传统人学思想近几年来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尽管人们对于其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存在分歧,但却充分肯定在中国儒家思想宝库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应当给予大力的研究、继承和弘扬。人们围绕着这个课题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美官方西藏主题新闻发布的政治修辞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为研究主题,对2000年以来中美官方以西藏为主题发布的政治话语进行修辞分析。研究发现,中美两国官方对周年纪念的诠释,在纪念日的命名、隐喻的运用、话语的结构上均存在较大分歧。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官方以经济发展为主线的农奴解放话语与美国官方以信仰自由为主线的被迫出走话语的对抗。西藏主题在西方以与中国几乎完全对抗的解读方式而流行,其修辞意义在于,所谓自由、信仰和被迫出走在西方具有相比于经济发展更为深厚的文化认同基础,而中国的农奴在西方的历史上甚至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概念指向。  相似文献   

17.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最深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间,通过经筵日讲的形式,系统地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推动治国理念和康熙朝文化的发展。本文以《清代起居注册(康熙朝)》为主,对照《康熙起居注》、《圣祖仁皇帝实录》、《乾隆朝上谕档》及其他文献记载,推定康熙朝经筵次数应是60次,并对其具体日期、具体内容逐一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晚报.上海的新民晚报,是目前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的晚报,早在上个世纪的后20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重要的"灯下客",读新民晚报是许多上海人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格日才让 《大观周刊》2011,(10):134-13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不仅有深远的渊源,而且各民族又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光彩夺目,同时又多元一体,正是受这种民族传统的影响,在音乐领域中少数民族音乐袁现得更为突出,从而为缔造中国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历史角度和少数民族音乐的四种体裁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20.
文化出版是一个国家、一个历史时代最重要的中介载体,历史与当下的一切都反映在出版物当中.每个国家、每个时代由于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等各种原因形成自己的出版特质,具体表现为出版的文化制度、职业伦理和道德素质等诸多外在特征,从一个历史时代刚性的出版法规到出版物的装帧、封面设计等产品形态,再到出版群体的精神追求,都是时代出版特质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