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铁 《文化博览》2006,(11):46-47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慌了手脚。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  相似文献   

2.
我有一个学生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过我的逻辑课,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威廉依然缺课,一直缺到期末考试。他请我不要给他不及格,给他一个"课目未结业"。他说他的部队要到前线去打仗了,因为他是现役军人。我一听立刻同意。这天,我突然接到军人驻校办公室的电话。一个军人问我:"为什么威廉一年前的课到现在都没有结业?"我说:"威廉到前线去啦。"那边立刻提高了嗓门:"他到什么前线?他撒谎。他知道在他读书期间,部队不送他去前线!"我一听很生气,立刻给了他一个不及格,送到成绩部去了。没想到,部队三番五次打电  相似文献   

3.
刘波 《文化博览》2006,(12):26-27
在美国居住、学习、工作的七年中我交往过很多美国朋友,接触过很多美国的人事。在许多文化、习俗上,我对美国文化有过怀疑、颂扬和吸收,也有过碰撞和抵触。但有三位美国朋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多年来思索不已。千万富翁之子当厨师Keith 是我在丹佛工作时的同事,我认识他的时候他26岁,是一个很普通的美国青年,沉默,踏实,向上。我们共事了很久以后,有一个国庆日,他请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家的牧  相似文献   

4.
玫瑰园之误     
老家小镇上有两个邻居:王老板经商,李阿姨务农。王老板赚了很多钱,李阿姨养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儿子,他们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王老板的老婆很想去旅游,去八达岭看长城,去陕西看兵马俑。王老板也想去,但总是说:"好!等我们赚够钱的时候,就好好出去玩一趟,不光要看长城、看兵马俑,还要去巴黎看艾菲尔铁塔,去埃及看金字塔。"那时他只有几万块钱,是少了一点,后来慢慢地有了十几万、几十万……但总是觉得还不够多。后来,一次急病夺走了他的生命,他老婆告诉我,他留下的钱财已足够供他们周游世界了,可是他连长城和兵马俑也还没看到。  相似文献   

5.
于丹 《文化博览》2007,(6):36-37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了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有两个从德国移民美国的兄弟,1845年,来到纽约谋生。这兄弟俩觉得生活很艰难,就商量怎么样能够活下去。作为外来的移民,哥哥原来还有一技之长,在德国的时候,他做泡菜做得很好。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哥哥说,我们外乡人在纽约这么一个都市,太难生存了。我去加利福尼亚吧,我可以种菜,继续做我的泡菜。弟弟想,反正我也没有手艺,索性一横心一跺脚,留在纽约,白天打工,晚上求学。他学习的是地质学和冶金学。  相似文献   

6.
赚了点钱,我周围的许多人都开始了寻找,寻找山清水秀的地方,买房置地。这没错,但结果与美好想像往往存在差距。道理很简单——你去了,他也去了,大家都去了,山清水秀的地方往往就不再风光旖旎。有一个外国人也在寻找,不过他是从寻找爱情开始的。这个加拿大的小伙子爱上一个中国姑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选择了长江边的一个城市住下。但很快他就觉得无法适应中国城市的喧嚣。在他的坚持下,小夫妻将家安到了沿海的一个小渔村。  相似文献   

7.
据说,古希腊有个习俗:即使是对一个十恶不赦的死刑犯,也不能让他饿着肚子去见上帝。于是,从那时起就开始了一个传统:在死囚临刑前,一定要为他提供一顿最丰盛的晚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美国。10月的一天,得克萨斯州普拉维监狱死刑犯巴里即将被送上电椅,在临刑前的最后一晚,根据传统,巴里可以选择他最爱吃的食物,监狱将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巴里也毫不客气,他列了一个  相似文献   

8.
事情发生在美国。在学校里,他虽然理科成绩一般却对政治很着迷,每周都认真看电视台对城市理事会会议的转播。一次,学校竞选中学学生会主席,他第一个去报了名,满以为自己能够当选,可在家苦等半个月之后却只得到失败的结果。为此,他整天郁郁寡欢,怎么也开心不起来。母亲知道后,严厉地对他说:"这么点儿打击你都挺不过去,今后还能成什么大事?人生失败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失败了要主动找出原因再接再厉,而不能自  相似文献   

9.
那天,一个美国同学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我,能不能帮他一个忙。原来他的太太在邻近镇上的一所初中教文学课,这个星期,学生们的阅读材料是一部多处涉及中国文化的小说《龙翼》,老师想找个中国人去班上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文化。还未等同学说完,我已经被兴奋之情攫住了。因为先前我一直对美国的教育体系感到陌生和好奇,现在,一个绝好的机会自动送上门来,让我得以亲眼目睹美国孩子的初中生活;另一方面,我也对有机会临时担任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感到受宠若惊,我二话不说答应帮这个忙。去学校的前一天,我制作了一个图文并茂的幻灯文件,准备到时候边…  相似文献   

10.
班上较笨的人就是我我多次到大学招聘,听到最典型的语言就是"某某去了哪个公司,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听说深圳工资高,到某某公司比留在西安多赚2000元;或者上海这个机会很不错嘛,可惜我女朋友不让去",大家听了这些觉得很熟悉吧!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出国非常疯,你考托福他也考。有的人很聪明,但是也许是太聪明了,他们的选择没有一个始终不渝的方向感,缺乏一个内心的理想,每一次方向的变化和选择都意味着要从零开始。我是班上比较笨的几个人之一,1988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1992年念研究生,我的学历非常普通,但有一点我和其他同学不一样——进  相似文献   

11.
1997年9月,我应美国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之一巍珂公司的邀请,访问了美国。以下是访美归来对外宣工作的几点思考:一、开拓外宣新样式,直接面向美国大众作宣传。此行途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美国中西部著名的大城市——芝加哥周围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两旁和市中心去机场的高速路旁,新矗立起了6块宣传上海的大型户外广告牌。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在美国出现的、旨在宣传社会主义中国充满活力的城市整体形象的大型户外广告,也是上海借助外力开拓工作,把对外宣传做到海外去的一个新样式。  相似文献   

12.
董明珠 《职业圈》2012,(1):42-44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质不是一种幸福,他要不要,你作为企业都应该给他考虑。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断地成长起来,要成为有用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困难,我们就是因为有能力去克服这些困难,才显示了个人的价值。虽然累,但是因为有价值,所以也就觉得不累了。所以,人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我的目标很清晰,我要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法国做生意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他因为生意上的事情,需要从巴黎乘坐法兰西航空公司的飞机去德国汉堡。这趟飞机他坐过很多次,是一趟直达的班机。但是这一天晚上,飞机行程刚过一半的时候,却突然降落在一个不知名的机场。乘客们开始疑惑起来,他也连忙问身旁的空姐发生了什么事情。空姐微笑着细声解释说:"我们只是中途停下来加油而已,因为今天,我们的飞机人员超重了,起飞时卸下了部分燃料……"  相似文献   

15.
咨询台     
时雨欣老师: 您好! 我在贵刊今年9期杂志26页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小伙子在北京创业的经历,内容是他发现了一种速干吸水毛巾,并且经过8个月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我对这种产品很感兴趣,能不能麻烦您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人生的转折,我很想自己做一些事情,靠自己的能力去打拼。我想贵刊创办的目的也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包括大学生、下  相似文献   

16.
一米八八的个子,很魁梧。一头披肩长发,很现代。一副朴质的脸孔,很忠厚。一 心画的是钟馗,很古典。 陈光林岂能不使人过目难忘。 安徽省美学学会在二十世纪的80年代,与安徽教育学院联手办了一次美育讲习班,我在那里讲了一次“大文化、大美学与绘画美学”,陈光林是听众之一。 就凭这个缘份,他最近一打电话给我,说了个子丑寅卯,我就想起了他。 他来了,带了画,带了大量画作的照片,还有一摞子关于他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獠牙     
宗乡 《生态文化》2013,(1):28-30
1960年,张林从河北老家一个人挑着行李跟着表叔闯关东到了东北,那一年,张林20岁。刚到东北,张林就傻了,黑黝黝的大林子一眼望不着边,就像没有尽头似的。跟着表叔第一次钻林子,张林就更傻了,表叔一钻进林子张林就看不见他的影儿了,吓得张林扯着嗓门儿直嚷。表叔只好钻出来等张林,张林一看,其实表叔离他并不远,是林子的枝叶太密了,密得不透风,两个人相隔几步远竟然互相看不见。张林跟着表叔闯关东是要去当工人的,张林的表叔听说东北大林子正在招工人,就问张林愿不愿意跟他一块去当工人,说到了那儿有吃有穿。  相似文献   

18.
G君来电话,说刚从美国飞回来。近二十年来他满世界飞来飞去,美国也不知去过多少回了,为何非来电话,仿佛报告一桩大事?又说想马上来我家,送我一样东西。我跟他说,老相识了,何必客套?况且从美国买回来的礼品,多半是MADE IN CHINA,很难令人惊喜。  相似文献   

19.
身兼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脏病研究所所长等数职的胡大一,出身于河南省的一个医生之家。他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美国深造了2年后,决定回国。导师问他:“为什么不留下来?”胡大一回答得很干脆:“在美国,我只是您的助手,在中国,我要成为您的竞争者。”同时,“介入心脏病学”也同他一起来到了中国。从此,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东西南  相似文献   

20.
卢庆成 《职业圈》2005,(4):20-21
几经沉浮,英雄落魄长江口 今年40岁的柴长茂出生在老汉口花楼街一个卖糊汤粉的世家,从小目睹爷爷和父亲挑着担子卖糊汤粉的艰辛.他发誓长大后不干这一行,要做一个挣大钱的生意人,但有时兴趣来了,也模仿着父亲做一碗糊汤粉,那只是为了解解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