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生是有着不同学习需要的独立个体。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从阅读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交往需要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从选择需要出发,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如此,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能力,是适应中国开放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是适应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对高职学生而言,英语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今的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很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这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课堂的理念的召唤下,如今的课堂确实是热闹了,活泼了。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口号;而"能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实效。"真"语文,需要的是"真"活动;语文课上的活动,也需要求"真"打"假"。如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活动的表象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冷眼旁观,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这已是行动;而"真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引导挖掘概念本质,激发学生探究的需要;体验知识实用价值,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以实现学生潜能的最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关注他们的现实处境和需求,帮助他们融入课堂,是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关注的问题,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基本心理需要视角来看,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是课堂教学中"边缘人"存在的根本原因,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去边缘化"的关键。教师转化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补偿其基本心理需要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存在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关联需要;通过增进学生的力量感、自信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胜任需要;通过增加学生的自主感、价值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自主需要。  相似文献   

6.
"立德"是指确立道德品德,班主任要想做好立德教育,需要拓展视野,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寻找突破点;需要自我修炼,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去唤醒学生的道德;需要以身作则,用自身行为影响学生;需要克服偏心的毛病,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只有如此才能春风化雨,做好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弹性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新理念的出现,给体育"备课"注入了新鲜血液。正确处理好静态教案的预设与动态学案的生成的关系,是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的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王春影 《辅导员》2013,(6):55-55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要"质疑",就需要给学生时间,需要耐心地听取他们提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无疑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要实现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需要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需要把握90后学生的是非判断规律,击中要害点;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找准着力点;需要正确理解课程定位,把握课程考核点。一、依据教材教学内容体系,选好"切入点""05方案"明确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任务是"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就必须依照教材提供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课改十年,我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努力尝试着改革教学方式!坚守"儿童立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绝不替代;需要学生由"感"而"悟"的亲历过程,绝不"走过场"……力争做到"教"在学生"学"的起点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获得生动成长!努力向着"接地气"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去;需要完善制度、共同管理班级;需要关爱"问题生",善做小事,注重细节;端正态度,明确目标,需要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言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意义已毋庸置疑。语言积累需要扎根于课堂之中:倾听,指导学生在"听"中积累;鉴赏,指导学生在"读"中积累;理解,指导学生在"说"中积累;练笔,指导学生在"写"中积累。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教育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更应该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思考全新的教育模式。加强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市场的结合,让教育不脱离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拓展教学空间,让中学生的音乐课"动"起来;重视学科综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学生好",是一句最为朴素的话语,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和行动目标,本无需讨论。然而当学生无法承受来自教师的"好"时,这个"好"就得打上问号;当学生因为你的"好"而变得唯唯诺诺、束手无策时,这个"好"就得重新审视。"为了学生好"这个短语的中心词应是"学生",即"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立场、需要、权利。这个"好"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是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需要为立足点,尝试着提出渗透一个"趣"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融入一个"玩"字,学生成为快乐的参与者;倾注一个"活"字,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体现一个"新"字,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等策略,创新作业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故事可以理解为"与教育有关的故事"或者"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发精神动力、引导人生规范行为的德育价值。实现教育故事德育价值需要教育工作者丰富与升华教育故事的内涵与价值;需要学生体验与内化教育故事的德育价值;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并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品析词语,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词汇意义,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词语教学需要细腻,需要彰显"三多":多点体验,引导学生感知更正确;多点辨析,引导学生认识更明晰;多点对话,引导学生理解更深入。  相似文献   

19.
以课堂为主阵地,促进学生"生成性"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长远发展;建构开放式教学不仅是对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转变,而且是促进学生"生成性"自主发展的需要,但这需要教师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音乐课教学中融入小器乐教学是音乐教育的新方向。"小器乐进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约法三章",上好入门的第一课;需要家校互动,帮助学生保持器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本,努力积累课堂器乐教学经验。我们应将器乐教学落实到课堂的每一处细节中,进而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