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7年2月10日,《人民政协报》发表张隆为文《<汕报>与汕头事件》,该文曾被《报刊文摘》转载,并为1988年新编《汕头大事记》采用,文中说:“1933年朝鲜义士尹奉吉行刺日本天皇失败,以身殉国。”《汕报》社长兼总编辑张怀真在《汕报》发表社论,号召我国民众应向尹义士致敬,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不料,这篇社论竟引起了一场‘汕头事件’风波。据笔者手头接触到的一些资料看,这段文字似有两处失误须予以订正。  相似文献   

2.
《报任安书》为司马迁构筑了一座人性的大山。他那身处困厄而完成千秋史册的坚毅,为后人竖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他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格言,为后人确立了人身价值的尺度。因李陵兵败投降匈奴的事件,司马迁遭受了极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一所山区学校初中部的撤留事件,一个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再次提到人们面前。能否在百姓利益和教育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式,从而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呢?从南京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来看,教育布局调整应遵循4个"有利于",而统一这4个"有利于"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教育报》(新闻综合,2014年6月13日)1.重头新闻的时效性大大增强。一版头条《寻找"美德人物"宣传"美德事迹"》、副头条《引导教育舆论服务教育民生》以及新闻图片讲的都是发生在6月12日的新闻事件,对出报纸前一天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所反映。从编者到作者都有很强的新闻意识,特别是对时效性的把握,值得称赞。2.注意挖掘基层有价值的新闻。一版  相似文献   

5.
在1946年11月至12月"制宪国大"召开期间,《大公报》连续发表多篇社评,就制宪中许多问题进言献策,呼吁制定一部民主宪法。《大公报》的部分建议得到了大会采纳,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从条文上看是一部比较民主的宪法。然而,国民党并无真正还政于民的诚意,《大公报》呼吁的民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国际新闻评论是以国家为主体,针对国际事件,代表国家立场进行的意见表达和话语权争夺。《环球时报》作为我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先行者,在解读国际新闻事件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以《环球时报》的社评文章为例,探讨国际评论在国际事务的舆论引导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其在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促进作为主流媒体的《环球时报》在国际问题的舆论引导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3,(12):2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苏红博士在1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把"关键事件"作为反思对象。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关键事件在初始状态时基本上都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描述、分析,找出事件的普遍意义,并加以归类,使之成为关键事件。具体分为两类:一是反思教师以往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个体经验中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沉鱼落雁"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女子美貌,但是如果你认真一查,会发现它的本义根本不是后人认可的意思。"沉鱼落雁"典出《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01学前教育立法【事件回溯】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解决学前教育事业根本性发展难题,引起社会和学前教育界前所未有的关注。3月5日、3月15日,中国教育报先后刊发文章《庞丽娟呼吁:尽快研究出台〈学前教育法〉》,刊发整版深度报道《为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而立法》,回应学前教育立法这一热点。02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事件回溯】在全国"两会"期间,某  相似文献   

10.
最初的《左传》本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史事汇编,后由经师们按照《春秋》的体裁,将《左传》改编为编年体,逐渐被视作解"经"之"传"。今本《左传》中含有多种后人附益的成分,特别是其中的解经语和解传语,都是后代经师陆续添加的,且很多解释明显错误。总括《左传》中可以确定为后人附益或可能含有后人附益成分的诸种内容,大致可分为解经语和解解经语、解传语和解解传语、解经传歧义语、"君子曰"及"某某曰"、预言、岁星纪事、文字改动、讹误,如此八种。  相似文献   

11.
《苏报》原为“营业性质之小报”,后在追踪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转成“善造风潮之报”。通过对各地“学界风潮”的持续报道,《苏报》充分彰显了报刊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并因此形成某种旨在批判教育腐败、政治专制和文化奴役的激进舆论。而后,章士钊等人主持笔政,着意对栏目设置和版面编排进行“改良”,公开发表“排满”、“革命”文字,使得《苏报》完全成为革命宣传的舆论工具。从《苏报》舆论的言论进路与话语策略来看,实经历了一个由和缓而激烈、由教育批评而政治批判、由双向“交流”而单向“灌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钟嵘认为鲍照诗源出于二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描写技巧两个方面。鲍诗擅于描摹物象,诗歌艺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强了个人特色。由于评价标准的不同,对钟嵘认定鲍照的诗歌成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就目前所知,《一报附张》是内蒙古现存最早的画报。它证明了《一报》附有画报,而且可供了解当时画报的形制和梁通的绘画水平,为内蒙古的新闻史和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可补史事记载之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受《西厢记》影响之深,不仅仅限于思想精髓上。《红楼梦》对《西厢记》曲文的化用极为自然妥帖,为点化宝黛爱情、推进小说情节演进、丰富宝玉黛玉人物形象起到关键作用。崔莺莺、张生的爱情之路也成了宝玉、黛玉爱情关系的映照。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17.
孙葆田是清末重要学者、古文家。他跟随张裕钊学古文,推崇韩愈、曾巩、方苞,形成了独立的文学思想:因文见道,不立宗派;道德文章并重;于"有所法"中求"有所变";修辞立诚,不妄毁誉;推崇古淡自然的文风。其文章呈现出文风朴实弇雅,富有理致;为文注重章法,结构谨严;行文简而能要,曲而有直;语言雅正平实,不失简洁的艺术特色,值得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德彝的《随使法国记》和高从望的《随轺笔记》是两部国人巴黎公社目击记,二有详略之分,各具特点,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东路事件是张学良继承父业执掌东北政权后第一次大的对外军事行动.从张学良要求收回中东路的初衷看,他是爱国的;但由于他采取了武力接管的方式和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军事行动的失败.这种失败的结果从大的方向看,造成了两个负面影响第一,它使日本看到了东北军的软弱,更坚定了侵华的决心,加快了发动事变的步伐;第二,它对张学良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张学良在思想上,对东北及东北军各方面的实力,对外关系及对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的态度上,都产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些对"九·一八"事变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典小说的回目是小说的文眼.<红楼梦>也自不例外."翡"代表宝玉,"翠"代表黛玉,"冷"代表宝钗.宝玉以占最多数的回目成为绝对的主角,与黛玉的亲密,与宝钗的冷淡也是回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