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抗击疫情、缓解冲击、重建疫情后的世界教育、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多个国际组织呼吁各国提供教育国际公共产品。通过回溯"公共产品"概念的出现与形成,梳理"国际公共产品"理念的发展,探讨国际公共产品对全球治理的价值,分析国际公共产品的类型,尝试对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进行分层分类。此外,通过检视中国为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所做的努力,向中国比较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共同奋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体育产品及服务供给主体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其中,政府是公共体育产品及服务供给的核心主体,市场企业、非营利组织和个人均是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重要力量.文章通过理论阐释体育公共产品提供的多元化可能,解析我国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传统体制的弊端,对克服弊端的路径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我国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实践模式,充分肯定了市场企业供给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家对不同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采取的政策不同,从而出现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和投资模式。本文在分析各种投资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各种投资模式的优劣差别,并指出充分认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公共产品属性和落实政府的投资责任是决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公私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萨缪尔森的产品概念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公私属性,并以此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浮现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公共产品,那么以是否国有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就行不通了.若从社会特性来区分产品的公私属性,那么全球的高等教育产品只能分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类.由于公共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生产不足,所以,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私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内在属性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区发展模式变革需突破深层次理论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下的顶层设计。以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审视社区发展问题具有本质意义。人们追求社会效率和公平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之中。分析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使得人们更清楚追求公平和效率的本质。社区发展事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通过“效用场”的概念,指出公共产品特定公共人群具有差别效用。追求公共产品的效率和公平应以此为基础权衡“效用场”中个体具体获得效用的大小,从而界定其资源投入责任。讨论我国变革实践的不同社区发展模式,观察社会发展资源动态过程,并进行社区发展资源投入、使用、监管方面的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对创新社区发展模式指出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虽在各地区进行了创新性实践,但仍存在较多问题。梳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相关研究,以"服务"的本性为切入点,通过对公共服务的(具有实物形态)产品与(非实物形态)服务两重性的理解,确定划分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维度并总结出四种模式,同时结合实践对公共体育服务购买模式进行分析,由此发现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廊坊与京津行政区域界面公共产品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供应弱势一方(廊坊)界面总体供给不足,单边欠缺较多。分析、探讨廊坊与京津行政区域界面公共产品欠缺的现状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并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可实施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8.
信访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属于缺乏消费弹性的刚性产品。信访的免费性激励当事人进行信访,但作为信访消费者的纠纷当事人,往往会沉溺于纠纷解决"沉没成本"的心理效应,而导致对于穷尽一切纠纷解决方式的信访兜底路径依赖,从而扩大了对信访公共产品的需求。作为信访产品提供者的国家,虽可以通过信访机制获得对代理人地方治理的绩效考评,改善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委托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不过,这种改善的前提在于需要配套足够的上级信访受案容量,以免造成信访者为获得信访纠纷解决而产生的过频过度放大纠纷强度的逆向激励。但是,这种前提却存在着逻辑悖论,即为了满足信访的供应量而实现的放量信访纠纷解决公共产品供应,只会分流其他正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并反过来加剧信访本身的拥堵,进而使得信访制度这一公共产品劣质化。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渠道,自1999年启动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强力推进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总体上处于不断探索、完善过程中.通过对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机制在经济学和制度学方面进行的理论分析发现,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准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和学生共同承担运行成本,从而得出国家助学贷款是政策性商业贷款的结论.正是在此结论下,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管理、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并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运行机制设计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公共产品是西方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福利经济学中的主流观点认为公共产品只能由政府供给,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供给公共产品是低效率的。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随着经济自由主义和反国家干预思潮在西方的兴起,经济学家开始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即私人供给公共产品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以及公共产品私人供给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大多实行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毕业生业内就业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求贤若渴,旅游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业内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使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能在业内充分就业,探讨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全面推行"3+1"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实行"3+1"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提出了实施"3+1"教学模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说网络语言“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晒”词是汉语的常用词,自从网络出现中国最大的晒客网站后一时间“晒”词一路走红,越演越烈,文章主要从“晒”族词的源头及构词方式谈一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搭建终身"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行沟通的教育政策。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别以欧洲ECVET、香港资历架构和我国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体系为例,对政策背景进行梳理与分析,并重点对三者之间的趋同性和差异性进行研究比较,以期为推动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学分银行"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以"中国·上海"这一网站为例,笔者发现网站外宣翻译现存的两点问题:语言错误和可读性差。同时提出目的论指导下从事网站外宣翻译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站的对外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月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词人、词学家,也是我国古今词人中存词最多的杰出词人。月人的词作,内容包罗万象,凡小说、散文、诗歌能承担的反映生活的功能,月人的词都可以承担。《何满子》叙写游泳池开业,《浪淘沙》叙写观山,皆能言人所不能言,令人生发豪情。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追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幸福中国"、实现"中国梦"已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不仅对什么是幸福作了科学回应,而且对未来社会如何实现人民幸福作出了符合客观规律和具有实践价值的构建,这使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理论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并为实现"幸福中国"找到了一条可靠而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做”是“作”的后起字,开始时“作”是一个有三个读音的多音字。“作③”与“作①”读音相近。“作②”与“作③”意义相同。而“做”最先只是一个与“作②”相同的俗字,后来“做”的读音开始分化。分化出了一个读音与“作③”完全相同的“做②”。到了普通话中,“作”、“做”都集不同的读音为一。只留下了“作③”、“做②”。这时“作③”因义项过多而不堪重负,就把原本与“做②”相通的义项逐渐转嫁给了“做②”。由此义项引中开来,致使两者的通用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公元907年唐王朝灭亡,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三次民族大融合。在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呈现出辽宋夏金等多民族政权割据的局面,这些地方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却皆以正统自居,承认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朝代或某个政权的延朔,并多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文章主要以辽宋夏金割据一方的历史事实为依据,对古代"中国"的含义和"夷夏"观念的演进进行分析,认为辽宋夏金政权皆属于历史时期的中国之范畴。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不乏看见、听见对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无休止争论,文章拟以对争论中"左倾"观点进行简单归纳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为框架,说明这种争论所流露出的源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思维逻辑的"非此即彼"的立场及其根深蒂固的非历史的、非实践性的"本质主义"倾向,渗透着一种狭隘的、缺少包容的世界观,这无论是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还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贯彻落实都没有多大用处。  相似文献   

20.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规律和相关理论,从比较“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现状入手,分析说明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走出去”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走出去”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并提出加快“走出去”,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