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木兰诗>描写了一个光辉的女英雄形象,一位巾帼英雄形象.<木兰诗>的出现,木兰形象的出现,有巨大的历史和社会意义.<木兰诗>像一切民歌一样,也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民歌的优良传统在<木兰诗>中得到很集中的体现,可以说<木兰诗>是劳动人民生活理想胜利的喜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冯梦龙<山歌>与"白茆山歌"的歌词结构等诸因素的分析,作者认为"白茆山歌"是对以冯梦龙<山歌>为代表的明清民歌的稳定继承.作者从历史文献和民间传承方式两方面论证了"白茆山歌"稳定继承<山歌>的潜在原因,探讨了<山歌>未记曲谱的可能性因素,进而认为尝试以"白茆山歌"的曲谱填入<山歌>的文词,不失为揣摩明末民歌风韵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作于他徙居西北山期间,该诗受到陶渊明的<拟挽歌辞>的影响,但同<拟挽歌辞>相比较,张岱的<和挽歌辞三首>体现了诗人"忍辱求生"的生命意识和乱世修史的复明隐衷,其亡国遗民的精神追求感人至深,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张岱的诗歌必将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九歌>不是楚辞的源头,而是屈原楚辞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九歌的源头不是<诗经>,而是早于楚地流行的民间<九歌>的远古民歌,确切的讲,是那些民歌中的"第二式".  相似文献   

5.
<嘹歌>是中国最长的民间抒情长歌,是壮族的民间文化瑰宝.文章探索了<嘹歌>的采录翻译史和研究史,评介了诸家的论点.与彝族、傈僳族、侗族的民间抒情长诗,壮族的<达稳之歌>、<特华之歌>等抒情长诗相比较,论证<嘹歌>的抒情长诗特点,批评了"叙事长诗说"、"史诗说"、"文人之作流入民间说".论证<嘹歌>之抢救与田野考察民间传唱<嘹歌>的民俗环境和民俗文化特点.探索壮语民歌汉译的"信、达、雅"和"达意传神"、"保持原民歌的诗意"等主张.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以<诗论>为底本,主要从爱民众与性情观两个方面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鲜明特点,力图阐释孔子"仁爱"思想在<诗论>中所体现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澳洲诗歌Waltzing Matilda(中文译为<华尔兹马蒂尔达>)在澳洲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诗歌中流浪汉的"痞子"形象深入民心,尤其是基于其改编的民歌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分析了该诗歌的创作背景,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澳洲人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多首中国古代民歌,这些民歌以其广泛的题材、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在此笔者将对这些民歌的思想内容作一简要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中国古代的民歌题材非常广泛,思想也很复杂。这是因为民歌直接体现了各阶级各阶层特别是社会底层的心声,作者的身份地位和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就有所不同,因而艺术活动的主题也自然不同。孔丛子说过:"古者天子命史  相似文献   

9.
陈政 《文教资料》2008,(36):58-59
<黑葡萄>是我国明代以大写意花卉而闻名于世的画家徐渭的代表作品,此画水墨淋漓、狂怪奇乱、不求形似、意趣横生.徐渭在明坛上是一位难得的全才和奇才.徐渭的大写意发展到近现代,影响到了诸多绘画巨匠,徐渭的绘画艺术和思想,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天正 《现代企业教育》2014,(2):F0003-F0003
<正>徐渭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对戏曲创作亦有很高的成就。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他的身世极为坎坷,  相似文献   

11.
《步虚子》大概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的一支乐曲。它产生在中国三国时代,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传入高丽,并在韩国保存至今;它也以不同形式生存在中国各地的道教音乐之中。究其起源,《步虚子》是一支从古代雅乐、方士琴歌、佛教呗赞转读、禹步、七盘舞等诸多事物中吸取艺术要素而形成的道教歌舞曲。它原来配合金丹道派的内修秘术,后经东晋葛巢甫整理,成为灵宝斋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朝,它吸收了叩齿、咽液、咒祝、存思真神等上清斋仪的内容。在唐代,它讲求音诵之美,重点表现缥缈仙举的道教意境。因此,《步虚子》的生命力是同它所代表的历史积累相关的。作为道教仪式音乐的精华,它不仅具备优秀的艺术品质,而且具备鲜明的仪式品质,这使它成为"唐乐"的代表,得到朝鲜仪式的接纳,因而长存。  相似文献   

12.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诗作,也是新格律诗派的典范作品之一.它对格律的追求与歌曲对文本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也正基于此,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诗歌实现了向歌词的转化.于是诗与歌词在相互借重中得到了双赢,进而获得了双重传播效果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相似文献   

14.
劳动号子分为:船渔号子、农事号子、工程号子和搬运号子。船渔号子的典型代表有:川江号子和运河号子;农事号子以仁寿抬工号子、湖南山区打山号子和湖北土家族穿号子的比较著名;工程号子则以长白山森林号子、我国南方石工号子为代表;搬运号子有装卸号、推车号与挑抬号的分类。劳动号子具有文化历史、保存劳动民众原生态的古老唱法、对世界歌曲及地方戏剧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等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宝鸡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历史写照。宝鸡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等六大类。宝鸡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土族情歌与少年(花儿)是土族野曲中的主要曲目和组成部分,从歌词的结构上看,情歌的歌词和少年的歌词属两种不同格律的歌词形式,情歌是纯粹的土族语歌曲,而少年是用汉语叙唱的歌种.在音乐风格诸如旋法、调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和现代少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表现手法上的下滑音行腔以及华彩型节奏与长音连在一起的运用现象,都是少年曲调中普遍的处理手段.本文主要从歌词及旋律特征上对土族情歌与少年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的五句子情歌是民间文学的一支奇葩,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动心歌、试探歌、相恋歌、相思歌、反抗歌,它们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秀山花灯融歌唱与舞蹈为一体,在演唱上使用当地方言,词曲结合贴切,唱词琅琅上口;多数歌曲篇幅短小,用材简练,节奏明快活泼,曲调富有动感,生气贯注,构成了独特的秀山花灯音乐的风格和情韵。其中有不少抒情歌曲,旋律优美,悦耳动听,别具一格。具体表现为:上下句音乐结构形式、一曲多词、同宗民歌的旋律变化手法、衬腔特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