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唐山举行的河北省高中语文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及观摩活动,展示了我省青年语文教师的教改成果,起到了交流切磋、共同提高的作用。这次活动也是参赛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亮相。事实再一次生动地告诉我们,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学面貌。凡是叫好的课,教师无一不是有较高素质者;凡是令人摇头的课,也无一例外地暴露出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结合这次活动来探讨一下教师素质问题,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或者说,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2.
黎云 《四川教育》2000,(2):66-67
前不久,成都市教科所、成都市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成都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在蓉落下了帷幕。  相似文献   

3.
初冬的重庆,尽管小雨淅沥,寒气氤氲,但因了两江的环抱润泽而依然不失山城本有的温婉清丽。为期三天的“二十年回眸”记忆中的精彩课堂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在这里举行,给这座寒烟缭绕的雾都增添了几多学术色彩。这次活动,让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有所悟,亦有所思。既分享着名师们教学的艺术与成果、智慧与思想,又自不量力然而却是由衷地思考着语文教改的是是非非。他们以各自不同的经历,诠释着语文教学的多姿多彩和起起伏伏。从他们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3日至15日,我省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厦门举行,来自八闺大地的1200多位教师观摩了11节由各地市选拔、推荐的观摩课,参与短信互动评课,围绕“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效益”进行了研讨交流。这次研讨活动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我省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即加强语文实践,  相似文献   

5.
邱锦军 《教师》2011,(29):39-39
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场观摩的形式,在观摩中学习,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经验进行学习活动。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并不止限于课堂之内。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课内外的融通,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即是实现这种融通的一座桥梁。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语文教学和专业元素的交叉点,并可以尝试走出教室,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导"是离不开教学语言的。也就是说,教师不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借助何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都须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驾驭转化为有声语言来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诱导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2013年12月29日至31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13年两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展示观摩研讨会”在广州举行。这次活动是在深入进行中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化建设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材体系研究的背景下举行的。活动主要通过现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题报告三种形式,交流两岸四地及新加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省内外约八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分享了这场语言的盛宴、思想的盛宴。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本人执教的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桥》,在我市小语阅读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课改到今天,语文教学在风风雨雨中摸索前进,学术研讨在百花争鸣中各放异彩,通过这次实践,我更坚信,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它都姓“语”,教学一定要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场观摩的形式,在观摩中学习,对新事物、新现象、新经验进行学习活动。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并不止限于课堂之内。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课内外的融通,观摩学习型现场教学即是实现这种融通的一座桥梁。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语文教学和专业元素的交叉点,并可以尝试走出教室,走入实训现  相似文献   

10.
黄萍 《现代语文》2007,(1):104-10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10月,第一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在桂林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32位优秀青年语文教师登台赛课。作为观摩代表置身于精彩的课堂教学中收获颇多,感受深刻,受益匪浅。一、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独到,教学素材取舍有道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小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把语文课堂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结果只能使课堂因承载太多的额外  相似文献   

12.
易进 《小学语文》2011,(3):12-13
在2010年10月举行的“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笔者在其中一个会场聆听了十七位教师的现场授课。和两年前的观摩活动相比,这一次的课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安排等方面已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千课一面”的情况有所改善。不过,这些课在一点上仍然高度趋同,那就是都把眼光局限于所教的“这一课”,重点指导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所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记得上一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13.
去年10月中旬,在云南昆明举办了全国第三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参赛选手31名。来自全国的2700多名教师和教育教研工作者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分云南大学赛场、云南师大赛场。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教学盛会。现就云南大学赛场的16位选手的16...  相似文献   

14.
虽然2010年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活动也已过数月,但是我依然沉浸在这次活动里。短短三天聆听了12位教师精彩的第一课时语文教学,收获颇多,感受颇深。那么,第一课时应当如何上,如何提高有效性呢?苏教  相似文献   

15.
钱加清 《云南教育》2002,(34):17-17
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它作为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从教学实际看,有的教师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重视不够,仅把语文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忽略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语文课讲“死”,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掌握教学的激情艺术。首先,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修养,对教学倾注深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分别在太原赛区(2006年10月10日至12日)和武汉赛区(2006年11月10日至12日)两地举行。这次观摩活动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组织的教学观摩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喜欢看课外书、热衷交往学生,语文成绩一般不错,倒是那些死捧课本,不爱活动的学生,语文成绩不见得很好.究其原因,与学生的课外功夫不无关系.看来,语文学习的阵地不只在课堂之中,更在于广阔的生活天地里,如果我们死守着课堂,死抱着课本,那么只能陷入山穷水尽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8.
为拓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视野,推动广大教师参与语文教学改革,从2014年起,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将更名为“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更名后的观摩活动的课例,将由以往单一的阅读课,扩大为阅读课和表达课两个系列。阅读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教科书的识字课、精读课、略读课、单元整组学习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表达课系列,是指以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包括基于课文的读写结合课、作文指导与讲评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等。此次观摩活动一些概念的提法,还处于研究、思考阶段。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登专家对活动的一些思考,也欢迎语文界同仁参加到研讨中来,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以期探索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之际,2004年12月18日至19 日,第三届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在 澳门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 研究会、澳门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部、 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学会、澳门中国语文学会 共同主办,澳门庇道学校承办。来自两岸四地的300多 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以后,语感一直是热门话题。《语文课程标准》,无论是实验稿,还是2011年版,都高度重视语感培养。说到语感,在当代,不能不提到两个人:一个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教授,他的《语感论》,为语文教学从理论上"打开了一扇窗户";另一个就是"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派"的创始人、武汉六中的洪镇涛先生,他以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个语感教学(语文本体教学)体系,从实践上解决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一个伟大的教学实践家。一个偶然的机会——远渡重洋、心系祖国语文教学的洪镇涛先生回国讲学——我们获得了洪先生的一份珍贵讲稿,原题是"我的语文教育观"。讲稿写在一个笔记本上,一色的清秀的钢笔小楷,长达80多页,竟然只有几处近乎难以觉察的涂改。我们看后非常震撼!决定从这期起,予以连载。相信大家和我们一样,读着这篇讲稿,既在聆听洪先生的谆谆教诲,也在感受着洪先生的睿智与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