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一个男人因为他三岁的女儿浪费了一盒金色包装纸而责备她。那时家里很穷,所以当孩子想用那卷包装纸去包装那些放在圣诞树下的礼品盒时,父亲非常生气。然而,第二天早晨,小女孩把礼物拿给了她的父亲:"爸爸,这是给你的。"父亲为自己昨天的行为感到不安。可是他发现盒子竟然是空的,他的怒火又上来了。他冲女孩嚷了起来:"你难道不知道你送给别人礼物时,盒子中不应该是空的吗?"  相似文献   

2.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3.
裴罗宇 《小读者》2012,(7):22-22
她上初中二年级时,14岁,正是需要花钱的年龄,父亲却下了岗。原因是父亲再也不能胜任他原来的工作了,他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疼起来连走路都困难。只有母亲一个人上班养家,家里一下子困顿起来。  相似文献   

4.
爱是良药魏得强①她上初中二年级时,14岁,正是需要花钱的年龄,父亲却下了岗。原因是父亲再也不能胜任他原来的工作了,他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病疼起来连走路都困难。只有母亲一个人上班养家,家里一下子困顿起来。  相似文献   

5.
带钱谈恋爱     
朋友的女儿考入北京一所大学,他这个做父亲的自然非常高兴。开学时父亲送女儿去北京,到学校后得知,和她同寝室的3位同学中,一位是贫困生,家里每月只给生活费200元,一位父亲是老板,每月生活费千元以上,还有一位叫纹纹的,父母也是工薪族,每月家里给600元。班里大多数同学家里也都给这些。于是,他就把女儿的生活费锁定在这个数字上。一个月后,父亲要去银行往女儿的一卡通里存钱,先打电话过去问:600元够不够?女儿回答说:够了。可是女儿犹豫了一下,说:“纹纹虽然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600元,但她的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去一次…  相似文献   

6.
亲情     
在我的邻居里,有一个非常特珠的家庭,一个小女孩她只有九岁,她原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可是,就在她三岁的时候,一次枪杀案夺走了爸爸的双眼, 而妈妈嫌弃盲人爸爸,便要求带着小女孩离开父亲,而只有3岁的小女孩却要留下来照顾她那失明的父亲,无奈的妈妈只好自己离家出走,从此一个幸福的家庭就变得支离破碎了。九岁时,她承受了与她同龄孩子不能接受的困难。每天上学前,帮爸爸收拾家,然后才去上学,迟到了,老师责怪她,她向老师说明一切,老师热泪盈眶。放学后,她要帮着爸爸做饭,还要去洗碗。就这样,家里一切全都压在了小女孩身上。可爸爸认为自己是女儿的累赘,三番五次想自杀,都被女儿一次又一次地救了下来。小女孩担心爸爸再想不开,便把家里做饭的刀,捆东西的绳子藏了起来。但不知爸爸什么时候又找到了刀、绳子,摸着走到一片树林里想上吊。小女孩放学后找不到自己的爸爸,便问邻居,得知父亲到邻村的树林里去了,小女孩  相似文献   

7.
上初二的时候,她的爸爸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辞去了工作,家里一下困顿起来。一天,她回到家,讲话显得吞吞吐吐,学校组织春游,她实在不想向父亲要钱。但父亲好像早就知道似的。拿出10元钱。鼓励她去。  相似文献   

8.
说起我对语文的喜爱,还要追忆到我的童年时代。那时我的两位"老师"深深影响了我。一位是我的父亲,他没什么文化,但他喜欢有文化的人。他特别关心我的学习,天天督促我读书,而且见书就帮我收集起来,书多了就索性把家里那老式碗柜改造成我的书柜。印象最深的是,读五年级的时候,父亲要我拟春联、写春联。我对父亲说:"对子在街上一块钱一副,又省钱又省事,现在还有几个人写对子贴的呀?"父亲脸一沉:"家里有读书人,对子  相似文献   

9.
小抄写员     
叙利奥是个男孩子,他家里人口多,家里很穷,但父亲很爱他们。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父亲一天到晚都要工作,父亲觉得自己老了。看见父亲晚上抄文件很辛苦,叙利奥想帮父亲抄写;可父亲却拒绝了他。于是每天晚上等父亲睡下后,叙利奥便悄悄起来抄写,抄了一些后便去休息。每天晚上,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割稻子     
月亮还挂在屋檐上,孙老师便起来了,妻子正熟睡。他摸索着将窗帘拉开,又借着窗口透进的月光轻轻地从墙上摘下镰刀,拿到院里在磨刀石上嚓嚓地磨着,村子很平静,天还很早呢! 磨完镰刀,孙老师便走出家门,刚往东走几步,不由笑了,用刀把敲敲脑袋,又回头往西走。往东去是学校,每天从家里出来就去学校,走顺了;自家地在西边,很少去,家里家外的活都是妻子一手包揽的,表面上她常对人说:“就他忙,一个破烂孩子王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她从心里理解他,支持他。  相似文献   

11.
先和你分享一个特别温馨的故事. 有个中国小女孩,因为爸爸妈妈要去德国工作,她就跟着父母去了德国,在那里的一所小学上学.没想到,班里有个德国男孩突然有一天在班上宣布说,他爱上了这个中国女孩. 有一天,这个中国女孩生病没来上课.那个德国男孩很难过,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老师体谅他的心情,让他先回家了.回到家里以后,妈妈看到他不开心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我很难受,我很想那个中国女孩,我爱她,我要和她结婚."  相似文献   

12.
老朱 《宁夏教育》2007,(11):73-73
我能当上老师还得从我的启蒙老师韩老师说起。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兄弟多,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野惯了,受不得束缚。6岁时父亲让我跟姐姐去报名,心里很喜欢。因为尽管不知道"名"为何物,但不用掏钱就可以"抱"一个回来,便欣然前往。等到报了名才知道报名只不过是老师在他的本子上写上我  相似文献   

13.
钻石故事     
10年前我16岁,情窦初开.在一个女同学家里,她哥哥的一个叫阿豪的朋友令我怦然心动……不知怎的,我和这个大排档的厨师便拍拖起来.不久,父亲就发现了我们的恋情.强烈的逆反心理却使我置父亲的打骂如耳边风.他终于没办法,也不怕家丑外扬,求助于我的班主任了.我觉得挺可笑,因为这班主任恰恰是我读书以来最不怕的老师.没一个同学会怕他,  相似文献   

14.
<正>毫无疑问,莫泊桑是幸运的。在轰动文坛,成为小说家之前,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他充足的素材。而一个个优秀的导师,把他推向了被世人看见的位置。相比之下,家道中落、父亲游手好闲,都成了莫泊桑生命里不那么重要的色彩。他生来就是一个不会束手束脚的"野孩子",在海边长大,少年时便和渔民出海打渔,或者溜到别的农户家里去玩。乡间的一切,都让他充满好奇。莫泊桑的母亲是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她写诗,会五国语言,她是莫泊桑的第一个文学启蒙老师,常常给他讲希腊罗马神话,念莎士比亚的剧本。她知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初,我父亲在意大利北部乡村长大的时候,只有富人家才有能力供儿女受教育。父亲出身贫苦农家,他常告诉我们,就他记忆所及,他从未有过一天不工作。在他的一生中,从未有过不做事的观念。事实上,他不能明白一个人怎么可以无所事事。父亲读五年级那年,家里不顾他老师和村中牧师的反对,硬要他退学。老师和牧师都认为父亲是读书的料,可以接受正式教育,可是父亲却到工厂做工去了。从  相似文献   

16.
那天,她去新接的一个班里上语文课,发现一个男生没有带书。她问他为什么不带书,是不是不知道今天有语文课?男生说忘带了。同学们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快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她笑笑,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她照样到班里来上课。扫了一眼课堂,发现那个男生的课桌上依然空空如也。她没有发作,平静地宣布"上课"。同学们喊"老师好",她回礼说"同学们好"。要讲课了,她却突然发现眼镜没有带。衣兜  相似文献   

17.
    
快二十年了,我一直记着这样的场景:父亲一巴掌扇在我的脸上,而后无力地站在那里,身子僵直,像一截枯焦的树桩。那时我家里穷。我刚考上初中,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快开学那几天,父亲常对着门前的林子发呆。开学的头一天,他一脸歉疚地对我说:"你去跟老师说一下,学费先欠着,我砍些窑柴卖得钱再补上。"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一灰,拉着他的衣角一个劲儿地吵闹。父亲的沉  相似文献   

18.
何美红 《班主任》2012,(5):20-21
正一、蹲下来,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小杰天资聪颖,品学兼优。初三时,他变得郁郁寡欢,了解才知他父亲患了不治之症。中考前一个多月,他父亲病逝,他一蹶不振,脸上再也没有笑容。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频频找他谈心,希望能帮助他走出丧父之痛,以饱满的状态投入中考。"小杰,老师完全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要坚强地挺过去啊!你现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幼儿园去年新收的小小班里,有3名本园教职工的孩子。其中一名教师的儿子,因其年龄是全园最小的,自然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他稍不如意,班里的老师就会拿糖给他吃,甚至用自己的饭菜去喂他、哄他。一名护士的女儿自理能力特别强,但脾气大,午睡时说睡不着就坐起来。老师怕她哭闹,便让她坐在床上玩。还有一个职工的女儿,因家里经济不富裕,父母很少买玩具,  相似文献   

20.
<正>一天天长大,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对做饭感兴趣,这令我感到莫名的压力。朋友来家里玩,本想留她共进晚餐,她却回拒我:"我还要回家给爸妈做饭呢。"父亲打趣我说:"不然,你也去做一次。""才不要!"我尖叫着跳了起来,"我做了你也嫌弃!"总之,我做饭够笨——当然,这是别人给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