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2.
池莉"人生三部曲"从两性关系出发,讲述关于女性的爱情命运及男性对爱情的心理变化及选择。三部曲中两性关系的摩擦与世俗生活下的爱情态度,投射出池莉在其所处时代与地域之中,另类的爱情观与妥协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3.
池莉是现实主义者,方方是理想主义者。池莉从早期的“过日子”小说到后期的再现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社会,都采取客观冷静看取生活的态度,要人直面现实,按照现实生活的法则去规约自己的行为。方方从早期表现人性的美好到表现人性之恶、人性之丑,理想主义信念始终没有改变。池莉“不谈爱情”,只注重物质实利和生理需求,是现实主义爱情观的表现,而方方追求的是智慧相当、心灵契合的理想爱情模式,摒弃了池莉的物质实利。  相似文献   

4.
正池莉,著名作家,湖北人,现居武汉。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八十年代末发表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为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三十多年来,电影电视连续剧话剧京剧楚剧以及法国舞台剧,不断改编其作品,如《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文学与大众疏离的年代里,池莉是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知识分子启蒙立场而“平民化”的一位作家,她用自己敏感的心追逐着生活,警惕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池莉一再宣称,不谈爱情,可她的小说仍与爱情有关,她在解构中传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她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来来往往》等小说里,池莉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浓烈的虚幻色彩。使爱情走出浪漫,走出诗的氛围,回归到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池莉曾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我的小说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说明她对爱情的探求过程实际成为了她解构爱情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池莉的小说自1987年的《青奴》以来都充满了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同样体现在《让梦穿越你的心》、《不谈爱情)、《你是一条河》、《一去永不回》等池莉的主要作品中。有的冲突还具有叔事结构中心的作用。池莉在展示这些文化冲突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自己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心态.因而对此加以考察就是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7.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本文尝试从《你以为你是谁》和《不谈爱情》谈谈池莉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8.
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张洁的婚爱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女性主义的画卷,这幅画卷主要包括对纯真爱情的执著追求、对世俗婚姻的解脱、对两性之爱的超脱和对爱情的解构等几个方面.作者用自己独特的笔调揭示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创伤和痛苦,从而鲜明地传送了张洁婚爱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对池莉的"人生三部曲"(即《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进行研究,从而分析解读其女性视角以及作品表现出的女性意识,通过对"人生三部曲"的解析,进而对池莉的小说有更为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池莉小说创作的文化意义:一、准个体物欲的觉醒:1、认同与顺应:体制内外的物质化诉求:2、把人生的价值内涵从“为革命工作”的集体主义观转变为准个体的“过日子”观。二、不谈爱情:解构空洞浪漫的传统爱情观,建立实际实利的市民爱情观。三、对市民价值观的认同和对知识分子价值观的嘲讽。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 ,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 :两者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 :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丝绸般的 ;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的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13.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14.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以温存的笔触刻画了陌生女人这一女主人公形象,讲述女主人公为爱情而耗尽生命的悲情一生。爱情是她生命的起点亦是终点,她一生纯粹地为爱而活。她将爱情看做生命的根源和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非理性的爱情观是女主人公长期经历的父位缺失和社会压迫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不谈爱情》是池莉"人生三部曲"系列中其中一篇,具有浓郁的写实风格。作品中扫去爱情理想的光芒,以日常化和世俗化的手法阐述自己对不可捉摸的爱情内涵,表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张爱玲的《传奇》与池莉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内容上的异同。共同点:两都注重对平凡日常人生的叙写。不同处:张爱玲的《传奇》中的日常生活是绸般的;而池莉“人生三部曲”中一平凡人生却是棉布般的。  相似文献   

17.
李裘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3):211-212
后新时期三位女性作家对婚外情的叙事,代表了不同的爱情观.张洁"精神之恋",张欣"现实的悲剧",徐坤"女性玩转婚外情",一步一步地展现女性独立自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爱情,被人认为是永恒的文学主题,是神圣、崇高、伟大的代名词。女作家们大都情感细腻,作品中常以爱情为主题。可池莉却反其道而行之,赫赫写出:不谈爱情。宴则池莉的不谈爱情说是在解构爱情。她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强调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实现了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80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池莉的作品是以对世俗人生的深切关注和“原生态”的展示为读者所熟知的。她的“人生三部曲”系列作品(《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有的学者认为,池莉的创作在于解构,而我认为她的作品更多的在于一种建构。以这个系列作品为中心,池莉在这期间的创作,建构了一种不同于古典爱情的爱情模式。这种爱情模式的特点,是将现世生活的一切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看作是世俗人生爱情经历的一些无法回避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和基本内容,从中去体验爱情的意味,了悟爱情的真谛。从而达到其重新建构爱情的目的。这种建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显然是与现代性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是以解构过去的爱情婚恋观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池莉的成名作“烦恼三部曲”中,以印加厚为代表的男主人公在窘困的物质条件的压迫下,在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熏染下,消解了诗意的爱情神话,形成了“不谈爱情,只谈好好过日子”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