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实践论》的理论特色——纪念《实践论》诞生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也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不同于其它哲学认识论的本质特征,在于它坚持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高度统一,在人的现实活动中研究人的认识问题。认识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论》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中的重要著作。它以自己特有的理论特色,彰显了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 引言《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部世界名著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哲学著作的写作目的,当时乃是为了用马克思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本文试图用毛泽东哲学思想来认识和分析数学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数学哲学问题在古希腊时代已经提出,直到二十世纪以前,哲学家研究数学哲学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觉能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党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毛泽东同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思想十分丰富,本文就其中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一、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揭示了自觉能动性原理的科学含义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土壤。科学的实践观是毛泽东哲学认识论的基石。自觉的能动性是毛泽东认识辩证法的鲜明特色,以认识和实践的对立统一为中心线索,全面系统地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他的关于认识辩证法的深刻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对我们今天从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显示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毛泽东关于应用哲学的思想,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具体实践问题的一个创造性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民族化的一种具体途径和表现形式。这些思想在过去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发挥过极大的指导作用,对今后党的实际工作也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是高度统一的。但是,在这个统一体中,二者又有着各自相对独立性。侧重对方法论进行研究,必然形成一定的应用哲学思想.毛泽东的应用哲学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原理具体运用于研究中国实际情况,从而转化成各领域一系列具体指导规律的科学思想结晶。“指导规律”这个全新概念,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提出来的,也散见于其他科学著作中。毛泽东阐述“指导规律”时是与方法即“怎么做”联系在一起的,是讲方法即“怎么做”的客观内容与本质问题,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认识论命题。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命题有过一些讨论,其中有的文章认为“两变”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我们认为,对“两变”命题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认识论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认识论。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并把哲学史简略地概括为“就是整个认识史”。毛泽东同志更明确指出,“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转引自《人民日报》1978年9月10日周培源文)他在一九六五年初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曾经讲到,《实践论》比他同时期的著作更重要。所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之际,认真学习和研究作为毛泽东思想精华的认识论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最集中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离不开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又有自身的思想进程。《实践论》作为反映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重要著作,以其猁的逻辑结构显示出特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但《实践论》又不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全部。  相似文献   

9.
学术讯息     
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探究杜桂娥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0年第 5期撰文指出 ,邓小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基础上 ,在中国极其复杂的社会运动中 ,形成了一种具有系统的整体性、调控的实践性、设计的战略性、发展的主体性的哲学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号召力和指导力 ,能把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能够立足现代和全局 ,展望未来和世界 ,能够充分激起中国人民的能动性和活力 ,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创造认识论 :邓小平“试验”观的认识论特征肖意贞、岳新凤在《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提出的最高的哲学命题。怎么理解这个命题,哲学界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但一个基本倾向都是从唯物论或认识论的角度去考察,评价、阐明”实事求是”的,仅仅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比如由杨瑞森等编著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概论》中就这样写道:“党的思想路线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第82页)这样理解“实事求是”,不能真正揭示“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也会带来危害。“实事求是”应该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四者有机的统一。党的思想路线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在论述方法问题时,提出了要研究“行动的规律”这一重要课题。仔细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可以发现,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规律理论的重要推进。一毛泽东哲学思想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它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中国向何处去?它转换成哲学命题,即如何改造现存的世界或怎样实践。这里包含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的主体应该确立怎样的思想路线或认识路线,如何进行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大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曾经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其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尤为突出。《实践论》就是他的哲学认识论的代表作。我想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包括四个方面: (一)提出了以认识和实践为基本矛盾的认识体系。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尽管论述过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论应与实践相结合,但都没有明确地把认识和实践当作认识论的基本矛盾来  相似文献   

13.
<正>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哲学概括和总结。它是在反对和批判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及其认识论根源——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第一次从哲学上初步概括和总结了我党成立以来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重批判了当时在党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以“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4.
“两论”集中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华,“两论”的思想就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实践论》讲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矛盾论》讲的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合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用以认识中国社会,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工作方法,这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军事路线以及一切方针、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中国民主革命的全部实践,以及它的最后胜利,证明了“两论”的思想是正确的,普遍有效的,是在长期的群众革命实践中磨炼出来的锐利思想武器。“两论”不是书生的议论,不是学者潜心研究的结果,而是实践经…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实践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重大发展。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对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给以新的重大发展:把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坚持能动的反映论,胆大和心细有机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毛泽东这一哲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书评一则     
书评一则广西师范人学政治系教授潘宝卿同志于1990年5月问时在该校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和《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研究》,两书以毛泽东认识论思想为主线,全面、深入地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各个重要方面。这反映了作者对毛泽东同志关于哲学就...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哲学课怎样进行《特色理论》教育?这一理论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如果不能从邓小平同志的哲学思想去理解,就不能抓住其思想的其谛,所以邓小平哲学思想进课堂就成为高校“两课”教学内容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解决大学生不爱上哲学课的根本出路。如果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必须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纳入大学的哲学课的话,那么在当代中国,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把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纳入哲学课的教学,因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四肢结构”是广松涉《存在与意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广松哲学的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理论基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与把握广松涉随处强调的认识世界和实践世界的关系基始性这一理论旨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四肢结构”这一主题,着力从哲学、语言学和逻辑学这三个层面,分别阐明了对胡塞尔“三项图式”的克服是其理论缘起,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是其思想源泉,比“是”更深层的规定即“作为”是其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的哲学认识论研究有一种倾向,认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定义为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太简单、太含糊了”,“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性”,“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它“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沦的引申”,应予以扬弃。有些同志提出“选择论”、“重构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简言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已经“过时”。对此,我谈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资料卡     
主体主体是与客体相对应的哲学认识论基本范畴,指在与世界发生对象性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创造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即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客体并创造价值的具体的人。(孙云、孙镁耀主编:《新编哲学大辞典》,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版,P249)主体概念,在哲学史上曾把它作为本体论意义使用。如亚里士多德在其《范畴篇》中以“主体”表示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与“本体”“本原”是同一概念。从17世纪欧洲近代哲学开始,哲学界才更多地从与客体相对的认识论范畴来理解和使用“主体”一词。提出“我思,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