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伦敦奥运周期中的4届世界体操大赛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今世界单杠杠上动作、飞行动作、连接动作、动作难度以及世界优秀运动员成套动作的发展特征进行解析。研究表明:杠上动作选择更趋集中,具有连接价值或高难动作成为运动员首选;后空翻越杠类成为飞行动作主流,并有加难趋势;特卡切夫类单个动作及连接价值凸显;叶格尔与京格尔类发展平缓,前空翻越杠类绝迹;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和中穿前上类接飞行动作是单杠连接的主要类型和方式;单个超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是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主要途径,连接加分增长速度明显,并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女子高低杠决赛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版新规则的变化会对新周期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产生一定的影响;东京奥运会高低杠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上法和下法较为单一,国外运动员杠中动作以飞行类为主,而中国运动员以转体类为主,换杠动作以帕克空翻和shapo类动作为主,动作连接以二连接、三连接为主,仅有少部分运动员采用五连接的长串;中国运动员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较国外运动员有一定的差距;成套动作的连接价值国外运动员正在不断赶超中国。建议:摸透规则,创新编排,要以规则为导向,以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为基础,利用高低杠器械的特点进行编排;减少成套中屈伸上摆倒立、大回环转体180°等过渡动作,使成套动作趋于流畅、省力;我国运动员在自身竞技能力范围内增加空翻类、换杠类动作的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高低杠成套动作编排的难度系数。  相似文献   

3.
由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世界男子单杠动作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录像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以第41~4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项决赛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世界单杠项目动作类型选择倾向、连接动作以及动作难度的发展。研究表明:杠上动作中悬垂摆动和"掏腿"类中以扭臂握为结束姿势的动作逐渐减少,中穿前上类次数增多;特卡切夫类、后空翻越杠类和并腿马尔凯使用次数增多,叶格尔和京格尔类发展平缓,前空翻越杠类绝迹;连接动作使用次数明显增多,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成为当今世界单杠动作连接的主要形式,中穿前上类与飞行动作的连接成为主要连接方式;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D分的主要途径是单个超高难度动作和连接加分,但有进一步向连接加分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主要是以D组难度编排成套的比例高于国外运动员,尤其是鞍马、单杠和吊环优势较为突出,但自由操、跳马难度价值优势不明显;自由操获得“一连接”或“两连接”加分人数具有优势,但缺乏空翻2周和其他空翻连接,单杠连接加分采用“杠上动作接飞行动作”的方式,优势较为突出,反映了我国运动员掌握单杠“近杠动作”能力较强特点;结束动作的优势体现在D组难度上,但双杠缺乏E组结束动作;跳马平均D分有一定优势,但运动员掌握高难动作优势不明显.探讨了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主干动作和优势动作,发现主干动作总体上具有74.3%的一致性,说明主干动作呈现出集群性特点;我国运动员完成优势动作数量和完成人次较多,但自由操的前屈2周、鞍马的吴国年、Flops-组合动作、吊环慢翻上水平十字、跳马前手翻前空翻2周、双杠后上一杠倒立和前团2周下等,有待成为今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发展难度的优势动作;青少年运动员成套动作均采用“优势弥补式”的编排模式,我国运动员各单项不同程度存在着个别结构组优势难度数量与完成人次偏少、成套编排偏雷同等问题.根据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编排的优势与不足,对现行国际体操男子评分规则对比赛的导向作用、存在不足进行了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5.
空翻直2周接屈2周的连接动作,即小翻后直体2周空翻接快速后空翻、小翻、小翻屈2周空翻动作,是我国技巧女子单人项目优秀运动员王湘麒多次参加世界大赛使用,并荣获第9届世界杯赛金牌的一套动作,具有难度大,连接价值高的特点。这种连接技术技高一筹,成为当今世界女单项目的潮流性动作。为了掌握动作规律,发展高难度成套跟斗串,通过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对该套连接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从成套连接动作的重心运动轨迹曲线来看,完成直体与屈体空翻2周之间的3个连接动作(快速后空翻、  相似文献   

6.
以参加第30届奥运会单杠决赛的选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分析法,对世界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及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难度的空翻及其连接已经成为运动员提高D分的首选,飞行类的G组动作和"D组难度以上"动作之间的直接连接将成为提高成套D分价值的主要趋势;动作连接仍将以较低难度的"二连接"为主,多个动作的连接和高难度的连接也将被更多的优秀运动员逐渐采用;完成的高质量动作和动作编排的前瞻性是获得好成绩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法,对第28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比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世界优秀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编排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在空翻动作的使用上,主要以D组的单空翻动作和E D3个空翻动作连接来获得加分;成套动作的类型编排呈现出多样化,中间串主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单串多个空翻动作连接;成套动作的难度和完成质量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分析归纳法,以参加42届、4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伦敦奥运会单杠决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成套动作的D分价值和连接特点、飞行类动作特点、下法特点以及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世界大赛中男子单杠发展新趋势。认为:未来男子单杠技术运动员通过提高十个动作的难度价值以及充分利用动作的连接来提高D分;成套动作中包含4个飞行动作将成为编排趋势;下法动作将以后直两周720°旋下为主流动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代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发展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第4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北京奥运周期3次体操大赛单杠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的发展特征做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杠成套动作的难度与比赛成绩成正相关,平均D分接近7.0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高D分达到7.5分,是单杠(乃至男子各个项目)成套动作难度的世界纪录;继续提高动作难度的主要途径:一是增加G、F组高难飞行动作,二是增加飞行动作的连接,二者有逐渐结合的趋势,并向连接难度价值更高的空翻越杠类动作发展;下法动作开始呈现多样化特征,其落地稳定性不再是获得最好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是在增加(或既定)成套动作难度的前提上,努力提高完成动作的成功率,特别是动作部位的准确性和身体姿势的正确性,将成为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体育科研》2005,26(5):81-81
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规则的修改,世界体操发展态势发生了某些积极性变化。本文采用典型案例和有关材料的比较,分析雅典奥运会之后世界体操的发展趋势与竞争格局,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一、当前世界竞技体操发展趋势1.加难和创新是当前体操发展的主流:(1)单个动作加难和创新:2001~2004年规则修改,鼓励加难和创新。例如,很多原来属于10分的跳马动作降组,于是男子跳马涌现了大批10分起评的高难动作;(2)连接动作加难和创新:规则加大了连接加难的分值。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单杠:俄罗斯运动员涅莫夫一口气做了6个“飞行动作”。男女自由项目中,出现了踺子小翻快速空翻接直体空翻2周转体再接前空翻回笼,连续3~5个直体前空翻加转体的动作系列或连续3~5个直体空翻或后空翻加转体的动作系列。  相似文献   

11.
以2007年世界蹦床锦标赛男子单跳成套难度值排在前10位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世界蹦床男单成套动作编排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空翻成套编排新颖,动作连接紧凑,不仅在空翻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在成套难度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潜力,是男子单跳单套动作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伦敦奥运会世界女子高低杠决赛选手的技术发展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女队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成套动作的D分将接近7分,中外选手基本持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动作难度、动作连接、高低杠的换杠编排给选手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前三名的编排:俄罗斯的穆斯塔菲娜以短半径的回环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中国的何可欣以大回环单臂转体接空翻连接为主,英国的特维德尔的空翻接空翻连接为主;三人的成套动作代表了今后高低杠的发展方向,其中动感十足的欧洲选手的编排成为被推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录像观察等方法,以2022年世界杯、美洲杯、世锦赛和202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成绩为依据,分析世界优秀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特征和我国优秀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特征,旨在为我国运动员优化成套编排、把握规则导向、缩小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以及为新周期我国运动员提高单杠项目成绩提供参考。结果发现:由于扣分标准统一,新周期世界优秀男子单杠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高难度价值单个动作出现频率增加,动作选择相对集中;动作整体难度较高,连接加分成为提高难度分值的重要途径;连接加分的种类和连接形式增多;摆动类动作的数量会减少,动作选择也会相对集中;下法较为单一,完成质量较好。建议:鼓励国内运动员发展超高难度的单个动作,鼓励运动员尝试飞行动作的连接;紧贴规则,科学合理编排成套动作;保难度、重质量才是夺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操发展历史表明高难动作创新是运动员取胜的关键因素和核心部分,只有在高难动作上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改进,使动作技术多样化多纬度发展,这样才能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难新动作和连接主要出现在传统体操强国;难新动作和连接的数量在各年份和奥运周期中均呈现下降趋势,2006年新规则出台以后有所回升;受技术水平、人体生理极限、规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连接的创新多于动作创新,单个动作创新主要体现于空翻动作和下法,连接创新主要是反吊系列、飞行连接和换杠连接。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目前世界技巧单人项目的跟斗难度发展很快。男子的屈体后空翻三周,1080旋;女子的720直旋,及后空翻三周等高难动作均已出现并正式用于比赛。不少运动员还采用了空翻挂串动作。在空翻挂串动作中,快速空翻更有利于挂串难度的发展。我国优秀技巧运动员冯涛用快速空翻直接连接后屈体三周取得了成功。不仅提高了全套动作的难度价值,而且比用小翻来连接更增加了成套动作的气氛。显示了运动员高超的技艺及良好的素质。目前,这种连接方法在世界上还属首例。后手翻(俗称小翻)是连接高难动作及其它动作的基本动作之一。而快速空翻连接高难空翻动作,则是在小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2001—2004年奥运周期3届世界锦标赛和1届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起评分、比赛成绩、成套动作难度和编排及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男子自由体操的竞争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专项性特征;成套动作的开场部分主要采用SE组空翻和一串不同类型的E+D 3个空翻连接,中间部分采用不同类型的一串E+D 3个空翻动作连接、D组单个空翻和全旋动作及其连接构成成套动作的主干,结束动作则主要由D组以上难度的单个空翻动作构成;动作难度的发展和动作完成质量的提高趋于同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巴黎奥运新周期规则下第51届利物浦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及比赛成绩进行分析,探索新规则下自由操项目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运动员提升自由操项目整体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成套动作编排上优秀运动员多以E组、F组的高难度大空翻动作作为开场,以提升起评分,之后为单周空翻转体与单周空翻转体之间的连接串,中间为简单的单周空翻转体和非技巧动作进行过渡,而结束动作多为直体后空翻转体1080°。(2)连接串的选择上,8套动作中仅有4串使用了单周空翻转体和多周空翻的连接,但有3串出现坐地的重大失误;其余4串连接均为后直900°+前直的简单连接。运动员对新规则的运用还有所欠缺,对成套动作的执行能力还有待加强。(3)竞技实力上,运动员整体难度相差无几,完成情况上除了两位运动员出现坐地的重大失误和土井凌辅完成稍差,其余选手没有太大的差距。整体来看,运动员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和运用规则,但优秀运动员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四年,我国首次完成了大回环转体360°的难新动作。八五年,在欧洲少年体操锦标赛上,外国运动员才正式在成套动作中使用。在以后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在我国少年体操训练实践中,大回环转体360°已经成为高杠空翻前的连接动作。先后出现了转体360°接交臂握前空翻,转体360°接特卡切夫,转体360°接京格尔空翻等。为快速、正确地掌握360°转体技术,普及这一难新连接动作,提高我国高低杠技术水平,本文对大回环转体360°的教学与训练进行了初步总结,供我国同行训练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5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前八名运动员成套动作进行研究,探讨巴黎奥运周期单杠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1)Ⅱ、Ⅲ组别动作将是成套动作编排的主体动作,难度动作选择集中在C、D、E三个组别,不同类型动作选用呈现非均衡状态;(2)第Ⅰ组别动作倾向于向后大回环类,第Ⅱ组别动作形成特卡切夫类、空翻越杠类“平分秋色”发展局面,第Ⅲ组别动作以阿德勒类动作为标配,屈体回环类动作逐渐增多;第Ⅳ组别动作呈现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度下呈垄断局势;(3)“特卡切夫类+特卡切夫类”稳步发展、“阿德勒类+飞行动作”日渐增多、“空翻越杠类+空翻越杠类”短暂减少,连接串将由“二连飞”向“三连飞”快速发展;(4)D分和E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今后的比赛将是难度与质量的双重较量,建议要努力做到“提难度、保质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统计比较法、文献资料法和分析归纳法,系统分析了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特征与趋向。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单飞”或二个C组以上的飞行动作直接的“E+D以上”难度的“多连飞”,再分别结合“大回环转体”和“掏类转体”等类动作构成的高难“单动作”(或“二连接”)、或“单动作”和“二连接”(或“三连接”),并使用E组的空翻为下法,是当今世界男子单杠成套加分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E组或SE的“单飞”、发展“E+D”以上不同类型的高难动作“直接”,及运用SE的空翻为下法等,也将是新奥运周期男子单杠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