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增大,各大高校普遍都建立起了一整套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奖、贷、助、补、减、免"资助体系。在资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受助学生诚信意识缺失、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阐述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讨论和分析导致受助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提出加强受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建设感恩文化,是推进和谐校园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依据对高校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现行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感恩教育中的问题以及影响受助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因素。结合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实际和受助贫困大学生自身特点,尝试构建一种学生组织引领的,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导的五维感恩教育模式,并明确了该模式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镇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是国家经济补助的一大群体。作为受助学生,对他们的感恩教育如何开展?对于别人给他们提供的帮助,受助学生应该如何回馈?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初中生尤其是那些接受国家补助的乡镇初中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感恩教育的内涵作为研究的起点,重点探究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和加强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希望对培养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高校受助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现状,认为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贫困生自身缺乏正确的心态,家庭及学校感恩教育缺失,以及社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从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实践教育三方面构建受助贫困生感恩教育体系,提升感恩教育实效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受助学生存在感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感恩行为缺失等现象,高校在感恩教育中也存在着形式化和强制化的现象,感恩教育缺乏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本文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讨感恩教育对高校受助学生的现实意义,构建"三位一体""认知体验""主动内化"的感恩教育模式,增强感恩教育的系统性、实践性和体验性,使感恩教育深入人心,使高校受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为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的指导和实践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保障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受助群体,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然而,笔者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发现,部分受助学生在生活上脱贫了,但在精神上还没有"脱贫"。他们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自强自立的主动性不强,感恩意识欠缺,只懂索取不懂回报,因此,对这部分学生的感恩教育急待加强。本文分析了内观疗法对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探索了内观疗法理念下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旨在深入学生内心,培养其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高校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基于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现状,阐述了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部分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资助体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首先明确了普通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普通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最后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个人层面三个方面对普通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提出了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自立意识、自尊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的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完善自身生命和道德人格的需要,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提升自身道德境界的需要。通识教育极为重视道德教化、价值传承和良知哺育,既关注道德教育的理性层面,也关注道德教育的情感层面,既关心道德行为的理性分析,也关注道德行为的习惯化,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开展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10.
亢媛 《知识文库》2023,(20):103-106
<正>国家资助政策的施行,助力无数困难学子圆了大学梦,保证了我国的教育公平。然而由于当前感恩教育不到位、思想文化多元化等原因,部分受助生感恩意识淡薄,导致没有实现资助“育人”。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受助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最后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社会、学校、家庭多角度探索“三位一体”感恩教育路径,以期增强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实现资助工作由“助人”到“育人”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具有感恩意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行动一即报恩。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感恩教育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收获并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及社会不负责任。该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重视对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加强生命、感恩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淡薄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本文对感恩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应从诚信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并完善诚信评价体系,完善诚信监督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加强教育与引导,使毕业生诚信就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应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尽管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没能形成一个有效、完善、底蕴深厚的感恩文化,使得感恩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基于此,本文拟从文化视角探讨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深化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心理素质与人格的缺陷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强健康人格教育刘不容缓。高校应加强健康人格教育,使学生以健康的人格来应对走出校门后所面对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高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意识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进  曾强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108-110,114
大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人文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意识教育,营造感恩意识教育环境,强化感恩心理引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高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某方面道德素质难免有欠缺,缺乏感恩之心在他们身上日益凸显。感恩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为此从感恩的涵义入手,指出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对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索大学生后悔心理的类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通过对杭州市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得出大学生后悔心理问卷的维度,包括11个一级因素(学习、亲情、个性、时间管理、交友、经济、社会活动、消遣、能力、恋爱、专业选择),和更高级的5个二级因素(能力与自身发展、人际关系、学习与专业、时间分配、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归因及其培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归因是多维度的.因此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培育其感恩意识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去建立长效机制,构建知恩图报的舆论教育体系;把感恩教育与成才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全员育人的道德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构建识恩、记恩、谢恩、报恩的自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