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论述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论证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方法根据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所记载的藏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和人体生理、病理知识,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藏医学“五源物”对健康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为人类保健、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结论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认识具有独特性,可实施性和科学性,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系统科学中,对于系统的分类是不完全一致的。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里高津把系统分为三类:一是与外界既没有物质交换,又没有能量交换的孤立系统;二是与外界有能量交换(但没有物质交换)的封闭系统;三是与外界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3.
人体在正常生活状态下,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摄取营养物质和氧气,经过加工处理后补充到身体内环境中去。同时,又要及时地把体内的代谢产物及二氧化碳排到体外来。人体通过这种与环境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来实现新陈代谢,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这种体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体内各种细胞、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来进行的,以此维持人体内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即保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  相似文献   

4.
石运强 《西藏科技》2001,(5):52-54,57
大气中的气象要素和人体之间直接进行的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着直接影响。在高原地区,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气压、氧气、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空气离子和空气成分等。  相似文献   

5.
入静,是元极功法学炼及元极学应用关键的人体运行机制。在人体系统中,人体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的后天协调有序是入静的基础和前提。入静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合和状态。元极入静机理除了包括人体系统的入静,即揭示元极入静的后天返先天实质,还包含了人天系统中的机理天道以静为本,以动为用,将天之本性极化,展现为人之本性的先天到后天的实质。元极学剖判入静,最突出的特点,是能积极、主动、充分地使人体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清升浊降,培扶本性。  相似文献   

6.
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化大楼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楼内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综合布线系统正是智能建筑内部各系统之间、内部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硬件基础。综合布线系统是现代化大楼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高速公路在现代大楼内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心理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人格稳定和心理与环境协调;社会健康是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胜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取得成就,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从关注不同物质、能量和服务之间质的差异以及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的角度评价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以天津市为例,基于能值分析理论,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进行量化,从社会、经济、环境3个维度探讨其2008-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资源输入、产出、系统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天津市近1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以外部能值输入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来拉动,能值自给率下降,经济发展对外界依赖程度增强;环境负载率持续增长,2020年的增长幅度达238%,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潜力持续变弱,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自然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能值密度和人均能值量呈现增长态势,能值集约水平高;调节服务功能是整个生态系统服务的重中之重,且再生资源能值以及购买和外部来源对整个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数影响较大。因此,天津市应不断发展绿色创新技术,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耗散结构是指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不管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社会的)中,在外界变化达到某一特定阈值时,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能量、物质和信息,并通过自我调节,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会形成一种互相协同的作用,而可能由原来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