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结 《广西教育》2006,(10A):19-19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家庭教育建立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是人们认识内化的基础,它通过个体的情感体验,实现认识的内化。这种基于血缘亲情基础上的教育,要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必须有学校教育的引领。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覆盖全省的家长函授学校,实践证明是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明智之举。这所酷似当年的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没有围墙的学校,不仅在于使数百万家长改进了家庭教育、提高了育儿水平,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彰显出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促进教需求、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新鲜经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有着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无可比拟和难以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亲情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关注小学生亲情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亲情意识和关心他人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感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小学生亲情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家庭教育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亲情意识;学校教育要重视小学生的亲情等良好情感教育;社会也要为小学生亲情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要,采取学校教职工示范、加强学生学校荣辱观教育、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等方法,使学生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内化成行动。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中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职业学校、教师的认识发生偏颇,职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杂乱无章。为此,学校应转变观念,发挥学校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帮助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生活教育,开展亲情活动,重视家长委员会建设,构建反馈、监督、评价体系,以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李玲  麻则运 《教书育人》2013,(12):16-1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了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基础,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补作用,培养出“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去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尝试以“亲情感恩”,“亲子共读”等活动平台,和“家长学校”,“班级网页”等教育载体,建立和形成了学校、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何春霞 《文教资料》2007,(11):136-138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整合、协调家庭教育力量,既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力量和改善当前家庭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效能的需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这是班主任协调、整合家庭教育力量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不能任意选择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过程的持久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学校教育没有的血缘性、早期性及终身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依次...  相似文献   

9.
学校和老师怎么会伤害孩子?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常有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当下,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老师,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是亲情关系、血缘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不能任意选择的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我们知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过程的持久性。同时,家庭教育还具有学校教育没有的血缘性、早期性及终身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科尔曼通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儿童成长发展的进程中,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依次是家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的优势及其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社区、家庭三大教育阵地之一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优势,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下面就“家庭教育”的优势、现状及其优势的发挥作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的优势显而易见,一般表现在四个方面: 1、血缘的优势 血缘关系、骨肉之情,使家长与子女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情,在父母对子女的百般呵护,万般关爱下,子女在无形中对家长产生了依靠、依赖、尊敬之心.这种感情上的沟通,心灵上的交融,使家长在教育子女上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权威性。 2、共同生活的优势 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形成并非…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大系统中,是居于基础地位的。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学习者个体身上,并通过个体的发展来体现。但是,因为二者在教育主体与内容、实施方法与途径以及主体所关注的领域等方面都各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家庭与学校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合作,相关教育的作用力常常会产生分歧,导致教育效应的降低甚至消解,对个体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校合作,共同构建教育合力,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学校教育比较,家庭教育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具体表现在:家庭教育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在家庭的日常生活氛围中,通过代际间的沟通进行的,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渗透性,尤其是能够较为充分地考虑个体的差异与特点。学生绝不是空着脑袋走进学校和教室的,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背景,也是学校教育的资源。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习者施行的影响活动,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也存在诸多局限:难以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学很难适应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班级教学和应试教育大都是一个标准、一种课程、一本教材、一个老师去面对各具个性与特色的学生,施行的是整齐划一的去个性化的教育;因为多种原因,学校教育具有一种严重的脱...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提供指导,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效协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张暇 《西藏教育》2010,(1):53-55
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是一种启蒙教育,是潜移默化和亲情感染等综合因素产生效果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用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告诉孩子做人的真理的,其教育的力量和作用是学校教育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重视亲情是人格健全的基本特征。亲情是情感世界的美好玫瑰,亲情是教育的源泉和支持。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当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即过度竞争和过度的物质化导致  相似文献   

16.
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人的教育中既有不同的分工,又能够互补。家庭教育更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综合性与终生性的特点。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对学校教育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反之会降低学校教育的效益。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变得更加多元,值得细细品味与深入研究。家庭应该教会孩子的东西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是一种浸透亲情,持续不断的教育。一个好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  相似文献   

17.
德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招生条件限制等,普遍存在教育难和管理难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结合实例,阐述了亲情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是一种启蒙教育,是潜移默化和亲情感染等综合因素产生效果的,其教育的力量和作用是学校不能代替的。大量事实证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三生教育” 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   总被引:33,自引:15,他引:18  
“三生教育”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为目标的本真事业。实施“三生教育”需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大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主体教育理念的要求,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统一的基本途径;需要从体验、实践、认知、感悟、内化、外显等方面着力,从体制机制、研究和宣传、师资培训等方面强化基本保障措施,从认识上正确处理“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工作上处理好课程资源整合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性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当前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客观上存在着学校主观认识不深刻、社会和家庭教育力量未有效整合、教育过程中的价值转换不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荣辱观教育,必须聚焦"实效性",在努力形成高校、社会、家庭教育合力的基础上,需要积极促进相关教育理论的发展,致力于教育长效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