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 《青年教师》2005,(12):41-41
有智慧的人,生命常能闪光。学习见解独特,工作机敏过人。每个人都想自己有智慧,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智慧从何而来?读书能打开我们的智慧背囊。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去滋润自己成长,读书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2.
有智慧的人,生命常能闪光。学习,见解独特;工作,机敏过人。每个人都想自己有智慧,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智慧从何而来?读书能打开我们的智慧行囊。一个愚昧的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有智慧,我们要用源源不断的知识清泉去滋润自己成长,读书是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读得精深,启迪智慧;读得广泛,开阔视野。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都知道,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就是一条捷径。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是为了文明的一个延续,我们去读书也是为了延续这种智慧。我们都试图在生活中,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时候,自己能高质量地生存,通过读书是最经济的捷径。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另一个是靠你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都知道,读书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必由之路,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能够有质量地生存,读书就是一条捷径。古人把他自己的智慧通过书本流传下来,是为了文明的一个延续,我们去读书也是为了延续这种智慧。我们都试图在生活中,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时候,自己能高质量地生存,通过读书是最经济的捷径。我们获得知识,获得生存的本领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我们  相似文献   

5.
张俊 《青年教师》2004,(12):18-18
有智慧的人,生命常能闪光。学习,见解独特:工作,机敏过人。每个人都想自己有智慧,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智慧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6.
为何读书     
孔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常人望文生义地解释为:古代学者求学是为了自己,如今的学者读书学习是为了别人。然而其言本意应为:古代学者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而如今的学者读书却是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知识渊博的外表炫耀给别人。仔细想想,我们究竟为何而读书呢?我想目的有三: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固然是为了求知,为了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所以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好书,把读书当成一件受益终生的事对待。书中的知识岂止千千万,要想尽入囊中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博学正需要多读书,即便有些书中之理一时无法顿悟,…  相似文献   

7.
我们教师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丰厚我们教师的文化底蕴.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广阔,从而轻松游刃于课堂、驾驭课堂,上好每一节课,就请记住——要持之以恒地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充实,使人智慧,使人自信!只有读书,我们才可以在学生面前“胜似闲庭信步”;也只有读书,我们才可以让教师职业成为一道最关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韩正合 《成才之路》2010,(36):29-29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特有的渊博广袤的知识储备与人文视野,以及发自内心而又敏锐灵动的教育智慧,即语文素养,是为学生提供良好教育的前提。如何让我们来自根部的专业"底气"——语文素养更充盈,我想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一头抓着语文,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真正的教育家无一不是嗜书如命的人。  相似文献   

9.
天津     
《同学少年》2015,(3):14-17
<正>成智慧芯片不智慧苏格拉底说:"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所谓的智慧芯片所带来的仅仅是数据,并不是知识。真正带给人智慧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人的思想。智慧芯片并不智慧。智慧芯片带给我们的只是数据化的资料,虽然天文地理无所不包,但只是知识的归纳总结。全部公式、定律都知道,也仅仅只是知道,要想运用,还是要靠自己的思想。只会背字典,并不能写出锦绣文章。当今基于电脑与手机网络的"碎片化"阅读,信息  相似文献   

10.
写作絮语     
▲“读书破万卷”,为的是“下笔如有神”。▲作者也是读者。如果作者没有为自己的文章所感动,那么,这样的文章就不会感动读者。▲写作者既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智慧就是动脑筋。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又一个"世界读书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今天你读书了吗?书是我们无声的朋友,它总是无私地敞开自己的胸怀,将承载的所有的人类智慧奉献给你!请相信,知识就是一种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于永正 《青年教师》2009,(11):19-20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  相似文献   

13.
将书读活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读书,就是要将死书读活,与书做朋友,交流对话,从中了解作者所描写、记载的事件及其意义,体验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进而使自己增长智慧、知识,增添快乐和力量,收"开卷有益"之效。  相似文献   

14.
一、读书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著名的大文豪苏轼站在历史的长廊里呼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前苏联高尔基在世界的天空召唤。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无一不以自己的精神和智慧向我们展示读书的裨益,因此说——读书好。可是令人忧思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浸染在各种电子产品里,对纸质的图书提不起一点兴趣,以致到高中阶段造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困难,怎么让孩子认识到读书的乐趣和好处呢?我觉得这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1.老师在课堂上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达读书的好处。如果一个老师能以丰富的阅读知识充实课堂,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15.
当我们捧读着各自喜爱的书籍并从中学习渊博的文化知识和宝贵的经验时,我们不但明白了事理更丰富了智慧;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美文带来的静谧氛围并从中获取启人心智和催人奋起的力量时,我们大概也就有了提笔创作的冲动。所以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有那么多我们所熟知的作家都从阅读开始打开了自己创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中国)张潮如果你想从阅记中获得值得你永远铭记在心的知识,你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研读那些无疑是富有天才的作家们的作品,不断从他们那里取得养料。——(古罗马)塞涅卡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培根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苏联)…  相似文献   

17.
一、兴趣:打开阅读之门1.教师做好榜样引导作用。支玉恒老师有一句话:"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勤勉培育勤勉,用爱心波动爱心。"它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要让学生喜爱阅读,善于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必须进行大量阅读,除了读自己喜欢的书,还要读学生喜爱的书。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语文老师,当学生提出想了解的知识,感兴趣的话题,想解开的  相似文献   

18.
<正>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题目叫《感谢书》。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读书的。如果读书不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读书同时读自己。书是养人的。古人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医愚"前提是"善读"。所谓"善读"就是必须吸收书中的养分,并融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的任务说白了就是教人读书。没有先人积淀下来的思想、智慧,我们的大脑无论怎样发达,也不可能有思想有智慧。而如果没有个人自己的思想、智慧,放在我们面前即使有汗牛充栋的“智慧”文献,也是不会自动转化成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智慧的。书怎样读才能把前人的思想、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融人自己的灵魂,从而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呢?  相似文献   

20.
这是我很久之前就想写的、说的,但由于惰性吧,总是没能付诸实现。阳春二月,浏阳市中小学教师新世纪读书工程2004年的读书活动正式启动。一时间,众说纷纭,赞之、贬之兼而有之,但说句实话,贬多于赞,这似乎有悖于活动组织者的初衷。然而这恰恰说明了一点:老师多读书,读好书,确实是刻不容缓,非常必要的。我们往往惊叹于日本的高速发展,美国的强盛国力,新加坡的高度文明,犹太人的富足,却不正视自己落后的原因。以以色列人为例: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人均拥有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