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广大教练员运用超量恢复理论指导训练,即训练-停训周期交替进行,在停训时期内,选择训练后机体的超量恢复阶段施以新负荷,使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长期运动训练的运动员,如何合理有效地安排停训时间,基于其肌肉力量素质的变化规律。体育运动项目繁多,每个项目  相似文献   

2.
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 ,称为恢复。在恢复过程中 ,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 ,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持续一段时间再降回到原有水平 ,即完成了一次训练负荷后恢复的全过程。在一定范围内 ,运动负荷越大 ,消耗越剧烈 ,恢复过程就越长 ,超量恢复也越明显。正是由于运动训练能引起超量恢复效应 ,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并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 ,运动训练中的恢复 ,并不是满足于回到先前水平的恢复 ,而是要追求超量恢复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  相似文献   

3.
运动训练中运用超量恢复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熊茂湘 《体育科学》2002,22(2):59-62
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对目前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再思考后,提出:在运动实践中运用超量恢复规律的关键是合理安排休息间歇,具体要求是综合运用诸训练原则,目标是不断出现相对更大的适应性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4.
在训练中之所以必须进行恢复训练,这是因为经过紧张激烈的训练,机体中的能量储备必然消耗,产生疲劳,机能水平下降。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原理,运动结束后,机体能量物质必须要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方能使机体功能水平得到提高,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复,训练结束后,身体必须得到恢复和超量恢复.使机体水平得到巩固提高,为下次运动训练创造物质基础。科学研究证明。运动训练没有恢复就没有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恢复必须提到与负荷同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朱煜 《中华武术》2006,(11):54-55
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用有氧训练来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重视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恢复,即可达到通过训练增强运动员个人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超量恢复原理的概念及机理,分析了运动训练实践中超量恢复原理的特性,并提出了超量恢复原理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与超量恢复理论的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训练“平台”现象是现代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难题之一。在对国内流行的超量恢复训练理论的质疑再审视后,认为“平台”现象和超量恢复并不矛盾。运动训练中科学运用超量恢复规律,合理安排休息间歇,使机体能够不断出现更大程度的适应性恢复,打破运动训练“平台”现象,为提高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取有氧训练的方式,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血液携带氧气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  相似文献   

10.
对“超量恢复”学说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超量恢复”学说提出之后,该理论就受到运动生理、生化和训练界许多学者的质疑。运动生理学家蒂玛瑞斯(deMattes)在其专著《运动生理学》中写道:“所谓的‘超量恢复’至今仍然在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证据”。霍尔曼(Hollmann)和海廷格尔(Hettinger)认为不能将肌糖原这一单一指标的超量恢复现象延伸扩展到解释整个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1.
再谈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量恢复理论自提出以来争议颇多,主要是没有发现运动员在训练课的间隔恢复时间内出现超量恢复理论中所提出的"超量恢复"现象。笔者认为超量恢复现象客观存在,并且发现恢复过程中内脏疲劳恢复要滞于外周疲劳恢复,而在运动训练实际过程往往是仅限于关注外周指标和运动员的自我感觉为恢复指标,忽视了内脏的疲劳恢复。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最恢复有区间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运动训练中和运动训练后,内脏器官机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水平的高低和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及提高。肾脏作为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恢复对机体自身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与无氧供能的内脏超量恢复规律(的应用)已有报道。但是,超量恢复与有氧供能的能代特点、以及与糖有氧供能条件下的运动对肾脏功能又有什么影响?还不多见。为此:本文将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进行阐述,为运动训练、基础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一级以上优秀短跑运动员超量恢复训练实验的跟踪研究,证实了合理利用超量恢复训练原理对发展短跑运动员速度能力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明确了短跑运动超量恢复训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15.
自“超量恢复”学说提出之后,该理论就受到运动生理、生化和训练界许多学者的质疑。运动生理学家蒂玛瑞斯(deMattes)在其专著《运动生理学》中写道:“所谓的‘超量恢复’至今仍然在许多方面缺乏科学的证据”。霍尔曼(Hollmann)和海廷格尔(Hettinger)认为不能将肌糖原这一单一指标的超量恢复现象延伸扩展到解释整个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超量恢复区间理论在四川省女子水球队的应用及科技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量恢复规律名存实难应用。为将可供实践之用的超量恢复区间理论服务于国家女子水球队2008奥运攻关课题,本课题组在已创建的糖酵解供能超量恢复区间理论的基础上,运用(1-5)×36h超量恢复区间呈正叠加过程(真超量恢复区间)的研究成果,连续一周对四川省女子水球队进行大负荷训练的应用研究。结果:经过一周大负荷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糖酵解供能能力明显上升,血睾酮5×36h恢复组(81.47±12.57ng/dl)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52.25±13.15ng/dl)等。结论:应用超量恢复区间理论连续一周大运动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竞技状态和糖酵解供能能力,为第7、8、9天的比赛提供超量体能储备;为小周期训练和赛前体能调整探索了新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女子水球运动在我国是一项开展晚进步快的体育项目,在28届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但是关于水球训练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却较为少见。本文通过资料分析,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女子水球项目的代谢类型、相应的运动供能模型等进行综述,将超量恢复理论运用于实际训练,探究有氧运动恢复模型对女子水球队的训练指导作用,为寻找水球运动的恢复规律及超量恢复区间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运动恢复是指使用合理的恢复手段及方法加快运动员体力和精神疲劳的消除,修复运动创伤、恢复和提高机体的活力,为运动成绩的继续提高打下基础。如何快速消除运动疲劳,恢复身体的机能状态,一直是运动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运动训练产生的疲劳,需要通过合理的恢复休息,机体机能才可恢复至超过训练前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之为"超量恢  相似文献   

20.
贾铁堂 《中华武术》2009,(10):52-54
运动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疲劳一恢复一再疲劳一再恢复”的一个超量恢复的过程。而恢复是体育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负荷刺激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运动员要维持连续性的训练和比赛,就应及时地处理好训练后的恢复。其实从整体的方面来看,恢复措施也是训练重要的组成部分。只强调追求大运动量的高强度训练,而忽视训练后的恢复是错误的,整体来看,训练内容、恢复和负荷在训练中应占同等地位,甚至应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