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滋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性疾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为了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广大科学工作者致力于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随着对HIV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深入认识,人类先后尝试了多种艾滋病疫苗的制备,如HIV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活载体病毒蛋白疫苗及DNA疫苗等,其中有些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并进入临床人体试验。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08,(9):78-78
据东方网2008年1月8日消息,南京大学医学院吴稚伟教授课题组在抗艾蛋白的筛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从具有抗艾滋病病毒感染活性的蛋白GP340中初步确定了16个氨基酸长度的一个区域和抑制艾滋病毒的感染有关,并预计3年后预防艾滋病的药物有望面世。GP340蛋白是一种从人体唾腺中分离得到的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3.
1、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都带有艾滋病毒。 2、性交是艾滋病的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性肛交、异性交媾和口交都会传播艾滋病毒,其中以肛交最为危险。 3、西方把同性恋分为两类,一类为男性同性恋者(包括与同性、异性均有性行为约双性恋者)。男性同性恋性伴多可达百人以上。  相似文献   

4.
鸡尾酒是西方人推崇的一种饮酒方式,将几种不同风格的酒调在一起,品尝起来则别有一番特别的感受。美籍华裔教授何大一先生在治疗艾滋病时,将他的治疗方法形象地命名为"鸡尾酒"疗法,其含意就是同时使用3 ̄4种药物,每一种药物针对艾滋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艾滋病毒,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全球现行疫苗策略简介 现在各国科学家对研发HIV预防性疫苗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有效的疫苗必须能够诱导机体产生HIV特异性的CD8+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应(CTL)和中和抗体反应.目前各单一疫苗难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疫苗联合免疫的策略才能提高艾滋病疫苗的效果.2005年初,在六大州19个国家共有35个艾滋病疫苗候选进入了人体早期临床实验.从疫苗的存在形式上看,可供选择的HIV候选疫苗包括下列几种: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合成肽和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  相似文献   

6.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现向读者介绍以下几个问题。1预防艾滋病,迫在眉睫据联合国防治艾滋病联合计划署统计,到1997年底,全球累计已出现3000万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平均每天有1.6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世界累计约有300万18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正以每天1000个儿童感染艾滋病毒的速度在蔓延。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一半是15岁到24岁的年青人。柬埔寨每16名士兵中就有1人染上艾滋病毒。非洲是受艾滋病毒危害最严重的大陆,据统计,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艾滋病毒携带者占15岁至40岁年龄段人口总数的74%。随着…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即“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所引起的,艾滋病毒又称为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艾滋病是  相似文献   

8.
备受世人关注的首种艾滋病疫苗总体实验2月24日宣告失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疫苗生产公司VaxGen对5000多名来自美国和荷兰的志愿者所进行的实验显示,该公司的艾滋病疫苗AIDSVAX虽然对美国亚裔和黑人看起来比较有效,但从整体上看,仅将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低了3.8%。据报道,VaxGen公司是1998年获准对其生产的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的。在过去几年中,该公司对3000多名志愿者注射了数次疫苗,对1679名志愿者注射了安慰剂。绝大部分志愿者是同性恋或双性恋男性,属艾滋病高危人群。经检验,注射疫苗的志愿者的艾…  相似文献   

9.
<正>心育主题——生命尊严:自尊自爱,保护自己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将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了艾滋病毒的人易感染各种疾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据2011年9月13日《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芝加哥2011年9月11日电,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共同培育出一种荧光猫,这种猫带有能够使猫科动物具有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细胞,该研究成果可能有助于防止猫科动物感染艾滋病,并推动人类艾滋病的研究。这项发表在2011年9月1日出版的《自然方法》杂志上的研究称,科学家们将抵御艾滋病毒的猴子基因注射到未受精的猫科动物卵(或称卵母细胞)里,还注射了使这种改良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流行,但目前还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该文简要综述了RNA干扰技术在抑制艾滋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卡拉伊莎·阿卜杜尔·卡里姆(Quarraisha Abdool Karim)教授非洲和阿拉伯国家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尼尔逊·曼德拉医学院南非艾滋病项目研究中心获奖原因:控制艾滋病毒传播全球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卡里姆教授的研究赋予了非洲女性力量,使她们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面目狰狞:艾滋病向孩子悄悄走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状调查河南省有一个“艾滋病”村———后阳村。后阳村已经有400名村民染上了艾滋病,其中有150人在2000年11月到2001年11月之间死亡。有的夫妻双双染上艾滋病,孩子成了孤儿。79岁的张田(化名),妻子、3个儿子和3个儿媳、1个孙女已经死于艾滋病。张说,他们无法支付剩下两个孙子的学费和医疗费。后阳村的一名老师说,由于艾滋病,他教的学生当中55人失去父亲或者母亲,4人失去双亲。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去年发表的统计数字,万分之四的居民被检查出艾滋病毒阳性,这个近一亿人口的大省有37万人携带艾滋病毒。但有些专家在暗地调查和估算了河南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基因新发现 ]英国科学家发现能消除艾滋病病毒感染力的基因据 2 0 0 2年 7月 14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消息 ,英国伦敦大学马利姆等发表论文报导他们发现的一个名为“CEM15”的人类基因 ,能消除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免疫细胞的能力。通常情况下 ,艾滋病病毒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病毒感染因子”的蛋白质 ,抑制该基因发挥作用。因此 ,抑制“病毒感染因子”的功能就可使“CEM 15”基因发挥抗艾滋病感染作用。马利姆等人用一种缺乏“病毒感染因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 ,发现“CEM15”基因会干扰艾滋病病毒的生命周期 ,虽然病毒仍可在细胞…  相似文献   

15.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人类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寄予厚望,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抓紧新冠疫苗的研制.本文概述了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5种主要新冠疫苗的研发策略、优缺点及其最新进展.在已有新冠疫苗面市的当下,做好个人防护、切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仍然是自我保护和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2009,34(1):75-75
据东方网2008年6月8日援引《科技日报》消息,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约翰一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在《病毒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说,科学家在分析HIV阳性病人的体液样本时,发现一种定位淋巴结的滤泡树突细胞(FDCS)会出于自身的功能而吞噬艾滋病毒,被吞噬的病毒并不表现出任何行为,比如复制、突变,然而这些行为正是治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靶点,因此,FDCS细胞中的艾滋病毒可以逃脱药物的杀伤,而FDCS细胞本身则成了艾滋病毒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科研工作者7月14日宣布,他们已经发现了一种能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扩散的基因,认为这一发现将为艾滋病的防治带来突破性的进展。这种名叫“CEM15”的基因,在人类免疫性病毒的发展中可以起到类似于“闸门”的作用,但是,这种基因的有效作用在一种被称为传染性病毒  相似文献   

18.
据最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女性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方式可能与男性不同.这意味着研制适用于女性的艾滋病病毒疫苗也许更难. 这项研究报告显示,参加调查的大多数女性起初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多种变体,而所有男性感染的都是该病毒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育运动对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艾滋病毒感染者运动比赛时的传染性和预防措施.结果: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至今还未发现因从事体育运动及比赛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但在运动中当血液明显暴露在开放性创口时,艾滋病毒的传播是可能的.预防的措施应注重对出血的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和特殊管理.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女性化防治的社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和艾滋病毒也许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称得上是全球的流行病,艾滋病中的性别差 异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女性感染者不断上升的基础上,形成了艾滋病的女性化趋势,在女性化的预防和 治疗过程中,需要社区的支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