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最近发生了总统控告记者犯诽谤罪的轰动事件。这一事件触发了一场新闻自由同新闻记者的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新闻道德的关系的大辩论。 1987年10月12日下午,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菲律宾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带着她的两名律师,突然来到马尼拉市检察院。她面带怒容,当场填写两页起诉书,以诽谤罪的罪名正式控告马尼拉一家英文大报——《菲律宾星报》的著名专栏作家路易斯·贝尔特兰以及该报社长、总编辑、执行主编和业务经理等五人。总统控告他们五人犯诽谤罪的主要根据是贝尔特兰在当天撰写的一篇评论“八·二八”军变的专栏文章。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底,《菲律宾星报》专栏作家贝尔特兰和发行人索利文因诽谤前总统科·阿基诺(见本刊1992年第6期《阿基诺夫人含羞起诉》一文),被马尼拉地方法院处以四个月至两年监禁和2000比索(80万美元)罚金,并被责令向阿基诺赔偿200万比索(8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费。法院在判决书中称他们在报道中“超出了合理怀疑的范围。”1987年10月21日,贝尔特兰在专栏文章中指责科·阿基诺身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却在同年8月未遂政变枪战最激烈时“躲在床下”。阿基诺随后提出诉讼,指责文章有损她的形象,法院判决后,阿基诺发表声明说,这将有助于加强新闻界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邓爷爷?”看到她们含羞点头答应,邓小平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好,那我们就认亲了!”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邓小平特地同阿基诺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照了张合影像。姐妹俩兴奋地说:“谢谢爷爷!”中菲两位领导人的会见,就是在这种亲如家人的气氛中开始的。……这是《人民日报》记者1988年4月17日报道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的消息开头一段,接着写出两国领导人谈到中菲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5.
2月7日,菲律宾的《马尼拉时报》在头版刊发评论文章,猛批总统阿基诺三世,称其执政当局本身已经成为菲律宾巨大的外交灾难。继马尼拉人质串件中对着电视镜头傻笑之后,这次,阿基诺义将中阔同纳粹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6.
前些日子,新华社报道称,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夫人期望在今年4月份访华。她说,访问中国是为了增进菲中两国之间悠久的友好关系。这一消息不禁使我想起去年9月份在北京的一次颇有意思的采访——在小轿车里采访阿基诺夫人的姐姐约瑟菲娜·雷耶斯。偶然发现的线索去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来到人民大会堂接待厅,采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教授会见菲律宾远东大学校长约瑟菲娜·雷耶斯率领的远东大学代表团。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菲律宾第一位女总统阿基诺夫人执政一周年了。菲律宾总统会议大厅里灯火辉煌。全体内阁成员和其他高级官员均已到齐。聚集在大厅两侧的几百名文字和摄影记者急忙检查和校正好手中的录音机、照像机,准备采访即将得到的重要新闻。一阵热烈掌声,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科拉松·阿基诺,身着黄色长裙,迈着轻盈、矫健的步子,走上主席台,拿起6种不同颜色的碳笔,签署了6份全国公民投票中以压倒多数通过的新宪法,然后走到麦克风前,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榜     
阿罗约:改革能否助其渡过难关?持续两个多月的选举丑闻导致了菲律宾政局危机,要求阿罗约下台或接受弹劾的呼声不断。马尼拉街头,数万人的“倒阿”游行示威和更多的力挺阿罗约的集会,使菲律宾分成了两个阵营——菲律宾参议长德里隆和前总统阿基诺夫人也加入了“逼宫”的行列,但菲律宾天主教会在7月10日发表声明,不赞成反对派要求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辞职,菲律宾军方则表示保持中立。  相似文献   

9.
解放军报二版的《军营之声》专栏,作为署名新闻评论园地,开办10多年来已编发稿件千余篇。由于文章出自广大官兵之手,贴近实际,贴近“中心”,贴近群众,寓事于理,小中见大,集新闻性、思想性、说理性、指导性于一体,加之现在的解放军报二版是“军事·后勤·科教”版,该专栏的文章自然也更具“军味”,因而颇受部队官兵欢迎。作为该专栏的责任编辑,我从多年来接触大量来稿及其编辑实践中感到,给该言论专栏写稿,需要在新些、深些、准些上下点功夫。先说新些一篇署名新闻言论的成功或失败,关键在选题和立论,核心是一个“新”字。“文求一点新”。我…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译名     
三月七日人民日报第七版《纵论美国总统竞选形势》一文,对美国州名Massachusetts的汉译,八处用“麻省”,一处用“马萨诸塞州”。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第七版《马克·吐温的故乡》一文,对于同一人名Tom Sawyer的汉译,三处用“汤姆·莎耶”,四处用“汤姆·索亚”。  相似文献   

11.
报载,美国《芝加哥论坛报》驻中东记者乔纳森·布罗德,在他写的一则消息中,有摘自《耶路撒冷邮报》以前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的若干句子和短语,但未说明其来源,因此被该报主编指责为“剽窃了别人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精确新闻”在报刊上渐渐流行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报刊在自己的专版或专刊上刊载精确新闻报道,如《中国信息报》的“统计新闻”、《光明日报》的“图表新闻”、《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 许多报刊还专门开设了精确新闻专栏,如《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专栏、《文汇报》的《文汇财经·商业街区》专版之《新闻来自数据数据产生新闻》专栏等。《北京青年报》除了  相似文献   

13.
先进文化观照下的传统文化与电视文化(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期)政要平民化:先进文化的一种标志美国政治学家克林顿·罗西特1956年出版了颇有影响的著作《美国总统》,书中写道:“总统是这样一些人:他能自由地行事,并成就一番事业。”但是似乎话音未落,历史就走向了反面。里根时代就有人讽刺里根总统没有伟大总统的样子,美国《商业周刊》1998年发表艾伦·布林克利的文章《总统形象不再那么高大了》说,《美国总统》所描绘的总统形象在今天听起来有些古怪。如今的总统好像更经常向律师询问,而不是征服世界。当时的克林顿总统正被一种悲剧气氛所笼罩,以往“大胆而持续”实验的伟大总统作风已经一去不…  相似文献   

14.
阿特·布克瓦尔德是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政论家和剧作家。他惯以幽默、泼辣笔调撰写专栏文章纵谈天下事,在报纸专栏文章中,别具一格。1948年至1962年他一直为巴黎出版的《先驱论坛报》写专栏,1952年的极盛时期全世界有五百家报纸转载他的专栏文章。现在他的专栏文章由洛杉矶时报辛迪加经手发布,大概有二百四十家报纸购买了转载权。他出版过二十几本书,较著名的有:《我从未在白宫跳过舞》(1973);《我对你说过谎吗?》(1968);《我不是骗子》(1974)。布克瓦尔德喜欢以剧本的形式对时局的某个问题加以讽刺。地点,时间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现实的,有针对性的。例如下面介绍的一篇,(刊于今年五月二十日的《国际先驱论坛报》)讽刺美苏双方都是尽力谎称自己军力不如对方,尤其是揭露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军力不足的假象,以诱使总统要求国会增加军事拨款的计谋。这是一篇纯杜撰的对话,读来好象是一个短的讽刺喜剧,在嬉笑怒骂的语句中使人了解一个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象把大山搬开、让尼罗河改道那样,萨达特总统把海卡尔从他那《金字塔报》大厦的宝座上拉下了马,将他作为共和国宫里的一位新闻顾问而束之高阁。”这是13年前萨达特解除海卡尔《金字塔报》主编和金字塔出版公司董事长职务,改而任命他为总统新闻顾问后,黎巴嫩《事件》周刊主编萨利姆·劳齐发表的评述中的一段话。海卡尔被迫离开《金字塔报》,不仅轰动了阿拉伯世界,也在国际新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泰晤士报》为此发表的一篇社论说,“除了萨达特总统本人辞职以外,他对他的班底作出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比解除海卡尔的《金字塔报》主编职务更引人注目。”许多新闻机构纷纷刊发报道和评论,它们对海卡尔的称呼,使用了“埃及头号主编”、“金字塔之王”、“20年来埃及最有势力的政治物之一”等等……的确,海卡尔不仅是个出色的新闻记者,而且是位显赫的政治活动家。穆罕默德·哈桑宁·海卡尔出生于1923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新闻系。他从19岁起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才干,先后在《埃及新闻报》《最后一点钟》和《鲁兹·优素福》等报刊任职。1957年,纳赛尔总统任命海卡尔担任《金字塔报》主  相似文献   

16.
《世界真奇妙》一书,突出宣传幽灵的存在。除特设“我看过死后的世界”、“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鬼怪·幽灵之谜”三个专栏,发表了近20篇长文短文外,又在其他栏目中零散刊出“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幽灵”等多篇。可谓之用心良苦了。编者肯定幽灵的存在:“你信不信幽灵的存在?我们有时候在周刊、月刊杂志里看标题是《我看过幽灵》的文章,你看了这个一定‘疑信参半”或是破口大骂呢!”“但是这一个人却是领到举世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金的得主——英人威廉·克洛克斯博士。”(该书42页)编者在搬出这位著名化学家相信幽灵存在说之后,又抬出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置“幽灵研  相似文献   

17.
新闻榜     
《中国新闻周刊》2003,(28):14-19
7月27日晚,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全国电视讲话中微笑着宣布:“马卡蒂(叛军占领的马尼拉商业区)危机已经结束。这是民主的胜利。”这位女总统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了当天凌晨发生的兵变。菲律宾一向具有军人干政的传统,马科斯与埃斯特拉达均因此下台,而两位女性总统——阿罗约与著名的阿基诺夫人——面对兵变却似乎多有优异表现。然而,这场兵变多少也给阿罗约政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8.
1984年10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小斯图尔特·泰勒的特稿,评论美国政府又一次运用“联邦间谍法”来惩处向外国新闻界透露所谓秘密消息和图片的莫里森事件。这事件发生以后,在美国社会上特别是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里森事件莫里森事件是怎么回事?在泰勒的特稿发表前不久,一位美国海军文官情报分析员、兼职记者名叫塞缪尔·洛林·莫里森,他曾向伦敦著名的军事杂志《战舰》出售了三张美国侦察卫星拍摄的关于苏  相似文献   

19.
时尚人物     
现年54岁的好莱坞女影星梅里尔·斯特里普将被授予美国电影学院终身成就奖,她将是第32位获此殊荣的影星。美国电影学院10月17日宣布了这一消息,并称赞她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颁奖仪式将在明年6月举行。 梅尔·斯特里普曾主演过《猎鹿人》、《廊桥遗梦》、《弦动我心》等著名电影,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于1979年  相似文献   

20.
发表于今年8月4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专栏的署名评论《“到海得清无”?》(作者范敬宜),是一篇鞭笞腐败,导向鲜明,循循善诱,富有文采的言论作品。就引导艺术而言,它有着以下闪光点。 一是针对性与导向性结合 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有的已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此文的主旨在回答这样一个人们所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这些受过党多年培养教育的干部怎么会堕落成腐败分子?”作为在职的领导干部该如何从中汲取教训,如何防止腐败。显然,文章这一立论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导向性。首先,文章是这样析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