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满5岁的孩子就可以办理乘飞机的无人陪伴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单飞",安全问题不可忽视。岁的丽丽要到爷爷家住一段时间,爸爸妈妈决定把她"邮寄"过去,这对于丽丽和爸爸妈妈来说,都是一个考验。那么,让孩子"单飞",怎么办手续,家长需要注意什么呢?五  相似文献   

2.
读惯了稼轩词的"壮岁旌旗拥万夫""夜半狂歌悲风起""醉里挑灯看剑",再读"芳草不迷行客路""啼到春归无寻处""幽径无人独自芳",慷慨激愤之余,别有一番清丽哀婉在心头。稼轩词素以豪放闻名,但也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是四川人,他博学多才,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名扬四海。民国初年,他来到重庆,见一家酒楼悬着一瓶法国出的三星白兰地酒,旁边题了半副对联"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但几个月过去了,无人应对下联。  相似文献   

4.
李华 《语文天地》2016,(4):75-76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刘大櫆提出的,他在《论文偶记》中说:"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这段话阐述了"神气"和"音节"之间的关系。所谓"神气",是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所谓"音节",则是指长短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探究"。对文本的"微探究",是相对于文本主体的基本学习活动而言的。教师相机拨动文本的"闲笔""歧义""跳脱"处,对学生之见"著"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6.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说的是读书人寒窗苦读,一旦取得功名,天下皆知。金榜题名也被誉为人生四大幸事之一。对于读书人来说,成为天子门生,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其中的状元是金  相似文献   

7.
一、以赵国之"无人"映衬蔺相如乃"天下一 人" 秦王派人送书给赵王,愿以十五城换得和 氏壁。赵王与诸大臣谋议:"欲予秦,秦城恐不可 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他们议来 议去,给与不给,很难定夺,赵国面临一场无法 逃避的外交战。派谁出使能不辱使命?所谓"不 辱使命"是指"城入赵而璧留秦"或"城不入"则 "璧归赵",且秦兵不来。这事很棘手,这人很难 寻。诸大臣无自告奋勇者,也无人可荐。作者写  相似文献   

8.
对于<封神演义>的意象叙事,向来无人论述.本文颇有创新性地论述了其意象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认为其中心意象是"封神榜",其次蕴含有"石碣"意象,它们都具有深厚的结构意义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在小说《水浒传》中,多处提到沧州"小旋风"柴进家祖传的一个特殊物什——"丹书铁券"。据书中描写,柴家因为持有"丹书铁券",享有某种特权:"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丹书铁券,谁敢不敬?"书中所提的"丹书铁券"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丹书铁券"的来源"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又称"丹书铁契",也即  相似文献   

10.
<正>"断处皆续"是古代文论中阐释、评价《逍遥游》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强调关注文章的结构脉络,并由此"拨开枝叶",见其"本根",其内涵是在长期历史演进中逐渐丰富起来的,日益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十分有必要将其引入到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需要深入认识何为"断处皆续",它有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其介入教学的价值,探讨与之相适宜的教学实施方法。一、"断处皆续"的内涵与演进周振甫先生说,文章"先讲这些事件,事件和事件之间可能没有联系,是断的;但感受是相关的,即  相似文献   

11.
超长的"翅膀"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一架形状有些怪异的飞机在跑道上滑跑起飞,它就是备受瞩目的"全球观察者"新型无人侦察机.与其他无人侦察机小巧的身形相比,"全球观察者"无人侦察机体形十分庞大,尤其是它那对大"翅膀",竟然相当于波音747客机的翼展.  相似文献   

12.
一、写雪不见雪 折节风高晓梦惊,寒鸦一阵噪冬青。 起来檐外无行处,昨夜三更犹有星。 (利登《早起见雪》) 此诗题为"早起见雪",但全诗无一"雪"宇,不描雪花漫天的舞姿,不现大地银装紊裹的美容,却尽情渲染了浓浓的雪  相似文献   

13.
<正>对文字浮光掠影,对文本只抓一鳞半爪,对内容解读粗枝大叶,表层浏览、浅层思维,这些常见的误区存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这些误区,进行深阅读呢?笔者以为除了对学生阅读时圈点勾画习惯的培养,在解读文本时,和学生一起"微"中品鉴,品"微"言懂大义,洞察玄机;于细微处见宏远,于简约处见繁复;于平实处见智慧。一路"慢"步,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一、"微"字联想起漩涡所谓"微"字,在诗歌中称之为"诗眼",在其他文体中  相似文献   

14.
《华章》2007,(12)
数学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代数、几何、三角,彼此都是相互联结、可以沟通的。联想是从已知迈向未知的桥梁。"于无疑处见有疑",作出猜想,往往从善于联想开始。本文从"类比联想"、"背景联想"、"推广联想"三个方面,用具体的例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12,(32):6
九江学院大三学生李至勋和同学一起开起了一家"无人超市"。超市内商品有饮料、小吃和文具用品等,师生在选购商品后,只需按照价签直接将钱放入自制的"收银盒"内,也可以自助找零;在找不开零钱或者没带钱的情况下,买者还可以赊欠。在交易过程中"无人值守",全凭诚信。图为大学生在"无人超市"自助选购商品。  相似文献   

16.
“要么发表要么出局”,研究型大学内部的潜规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虽然极少有人会旗帜鲜明地认同"Publish-or-Perish",但它却是大学内部运作中无人敢漠视且合乎工具理性的潜规则."perish"在此语境中并非意味着"死亡",而有"流进流出"之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正是在此近乎残酷的潜规则下,研究型大学实现了吐故纳新,维持了其在学术系统中的"霸权"地位.但是,与此同时,大学却越来越偏离其之所以为大学的本义.对于学术共同体内部认可机制发育尚不成熟的中国而言,这种潜规则并不具有可仿效性.  相似文献   

17.
<正>对中国当下的中小学教育,世人多有诟病,其中诟病最多的还是它的"应试取向":考试第一——教师教考,学生学考;凡考的必教,凡不考的可以少教,甚至不教。分数第一——对学生而言,谁考得好谁就是"王",就是"成者";对教师而言,谁教的学生考得好谁就是"王",谁就是"成者"。升学第一——学生、家长、教师都不约而同一起把目光投向所谓"重点""名牌",小学的奋斗目标是考上名牌初中,初中的奋斗目标是考上重点高中。高中的奋斗目标则是考上重点或名牌大学。这样的教育,无人不苦,无人不  相似文献   

18.
南京第十三中学期中考试期间在全校建立诚信考试机制,开展"无人监考(non-invigilation Exam)班级"创建活动,高三年级有四分之三的班级"无人监考",针对这种现象,请以下列四个词汇honesty,respect,success,confidence来阐述诚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冉冉升起的"教学新星",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本文正是从"合作"入手,从"做实验"出发,就如何以小组实验解决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常识性难题,帮助学生们拨云见雾,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