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印尼华裔留学生和中国人的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发音进行对比实验,指出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双音节上上连读调时所存在的主要偏误在于:1.调域偏小;2.最大音高值偏低;3.音节发音时长偏长,且前后字时长比例不当.并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两名汉语普通话水平为初、中级的泰国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声学实验为手段,通过对比分析泰国学生普通话三组塞擦音、擦音与中国发音人之间的差异,寻找泰国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语音方面的偏误和障碍,最后针对这些偏误和障碍提出教学对策。经过实验分析发现,泰国留学生在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时长、声母时长方面与中国发音人存在差异;另外,泰国学生在发这三组音时,舌位均较前。  相似文献   

3.
通过个案研究,借助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对不同汉语水平的泰国留学生单字音声调中的调长、调域、调型和调值进行了声学分析,总结了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声调偏误主要是调域上的偏误。泰国学生汉语单字音声调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具体表现是一声调不够高。四声调降太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综合运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和问卷调查法,比较了汉语普通话和初级汉语水平老挝学生的上声单字调发音特征,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基频的变化范围(即调域)不够大;调型与普通话调型较接近,但折点位置有差异;调值与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值214出入较大。文章在分析老挝留学生产生的习得偏误类型及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消除语音偏误做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分析了美国学生汉语单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总结了其偏误声调时长较短、调域较窄以及阳平调和上声调易出现偏误的特征;分析和解释了造成其声调偏误的母语音调习惯干扰、发音机制制约、教材与教学策略影响、学习策略影响等原因;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个案研究,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佤族普通话单字音节声调中的时长、调域、调型和调值偏误研究分析发现:佤族学生习得汉语普通话单字音四声音高调值的难易顺序为:阳平〉上声〉去声〉阴平;这些偏误习得主要与母语、汉语方言声调、学习策略、教材与教学等因素有关。据此,应根据佤族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际情况,遵循5个原则和6个步骤并灵活运用教学设计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汉语水平较高的日本学生习得普通话轻声时的韵律偏误,发现日本学生产出的轻声音节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一)调型方面,基频曲拱偏平,升降幅度不够;基频曲线后半段常有轻微抬升;T3后的轻声音节常常被读为降调。(二)调域方面,四声后的轻声音节都存在调域偏窄问题,其中T1、他后尤其严重。(三)时长方面,不同声调后轻声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长过长问题,尤以T3后为最,甚至超过T3音节。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实验的方法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进行研究,分析偏误产生原因,总结偏误规律,发现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存在着整体调域偏低、偏窄,阳平调发音弯头过长,个体差异较大等偏误特点,并就此提出针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9.
音高和时长是影响语调的两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造成"洋腔洋调"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已经运用"起伏度"的计算方法对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和疑问句的音高表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比。本文以"停延率"为工具从音长的角度来考察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句调域、词调域和字调域等不同层级的韵律边界的表现,并与汉语母语者的停延率的数据对比发现,越南留学生汉语陈述句在时长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过分夸张动词;忽视句尾韵律词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对具有中级汉语水平的中亚国家留学生产出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情况进行声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磊 《文教资料》2013,(32):148-151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对日本学生汉语双音节词的声调进行声学分析.考察了其在调型、调域、时长三方面的偏误问题。实验发现,日本留学生的各声调及声调组合均有产出不到位现象,该平不平,不该平的却偏平;阴平、去声习得效果明显好于阳平、上声;阴平+阴平、去声+阳平组合习得效果最好,阳平、上声组合习得效果最差,且容易混淆;后字声调产出效果好于前字;各声调及声调组合时长上全部过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汉语单字作为实验语音材料,采用语音软件对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发音特点进行声学描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亚留学生单字调容易出现的偏误现象为去声误读成阳平或上声,阴平误读成阳平,阳平误读成阴平。此外,它们的偏误特点为阴平不能趋于直线,阳平升不到位,上声不能够先降后升,去声降不到底。从时长特征来看,中亚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发音的时长比对照组短。本研究的结论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声调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炜 《文教资料》2014,(9):32-34
本研究以西班牙语母语背景的初级阶段留学生为实验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作为参照,采用Praat软件合成音节,通过三个听辨实验考察他们对汉语去声感知的情况.结果表明:(1)调域的变化对留学生的去声感知造成影响.(2)起始音高不是留学生感知去声的主要条件.(3)双字调中去声在前比去声在后更容易被感知.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李亚男 《大连大学学报》2011,32(5):80-82,87
摘 普通话轻声是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现象,历来受到学界重视。本实验使用Praat软件对普通话轻声进行了声学分析,用实验的方法客观说明普通话轻声音高方面的一些特征。本文主要从轻声与四声关系的角度,探讨普通话轻声的音高的特征,并通过对比汉语普通话中存在的两类双音节词——重重型双音节词和重轻型双音节词调域上的差别,分析普通话轻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音变读音是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习得汉语语音的一个难点,为找出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上上联读双音节变调的偏误规律,对比分析男女两名汉族人与四名墨西哥汉语习得者的19组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发音声学数据,发现墨西哥汉语习得者上上联读汉语双音节的音变读音前一音节的正确率共占上上联读总音节数的68.42%,后一音节的错误率占总音节数的11.84%,偏误率88.16%,根据后一音节的偏误类型上的比例,列出了如下偏误类型降级序列:调域偏误(起点、拐点、终点偏低〉起点、拐点、终点偏高)〉调型偏误(拐点偏高〉终点略低)。  相似文献   

16.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物理上稍纵即逝,所以研究语音要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作为教授语音课的对外汉语教师,还需要掌握如何纠正学生声韵调的方法。音节中赋予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对于没有声调意识的欧美留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下面笔者将试着从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声调方面简单谈一谈初级阶段欧美留学生声调的偏误类型及一些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汉语第三声听辨测试的结果分析 ,认为调型对声调听辨影响较大 ;母语有无声调对误听走向有明显影响 ;无论母语有无声调 ,外国学生双音节中的第三声误听率大大高于单音节第三声的误听率 ,且大多误听成第二声 ;良好的汉语发音定势在听辨中显示出较强的正确判断优势。在此调查分析基础上 ,对第三声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词的理据对于加深汉语词汇的理解、扩大词汇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词的理据类型,对现代汉语双音节名词的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留学生双音节名词的教学提出了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 标音体例 1、每一词条都用国际音标注音,只收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词,音标后注明对应的普通话词语,必要时略加解释。 2、元音u比普通语的u唇形略展,标音时省去下面的附加符号。 3、合口呼和齐齿呼自成音节时,按实际发音状况把开头的介音u、i记作w、j,单元音i、u自成音节时,按实际发音状况记作ji,wu。 4、声调直接在右上角标明调值,在词  相似文献   

20.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良好的汉语语音面貌是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前提。俄语背景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语音时会出现大量偏误,尤其是声调偏误,从而导致他们在运用汉语交际时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从听辨实验和实验语音学的声学实验两个角度入手,将所收集的初级、中级、高级不同汉语水平俄语背景留学生的语音材料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找出俄语背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来源与类型,并针对这些偏误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改善"洋腔洋调"的汉语语音面貌,从而使他们在运用汉语表达时从"能听懂"逐步过渡到发音地道、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