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于向 《精武》2012,(24):3-5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对高校体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创新,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通过淡化竞技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终身体育健身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促进体育课程目标的落实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与研究新课程目标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正负两面影响,研究认为:新课程目标体现了人体的"三维健康现",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促进了高校体育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也指出新课程目标与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不匹配;高校体育课程中"终身体育"教学目标并未实质性地得到落实;部分课程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很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实施等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研法,分析了对大学体育课程目标导向的质疑,阐述了需求与需求导向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大学体育课程的需求导向主要包括社会需求导向、学科需求导向和学生需求导向。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导向与需求导向是辩证统一的,需求导向是目标导向的前提,目标导向是需求导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比较我国学校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发现学校课程中,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思想在"产生背景、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方面存在分歧。深入分析体育课程的功能属性,发现体育课程在学校课程文化功能层面上的缺失。通过对体育课程的重新考察,得出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属性是"运动技战术学习";以此为依据,得出学校终身体育思想应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体育运动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钱杰  姜同仁 《四川体育科学》2005,(2):100-102,106
本文以研究21世纪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定位,系统地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个性、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等进行了理论性研讨。并围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一课程总目标,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势在必行,体育文化教育应注意实效,心理教育应贯穿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需求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因,是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依据。在对需求和需求导向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发掘大学体育课程需求导向的内涵,探析需求导向对大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基本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理念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还可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一步使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本文从终身体育理念的内涵及作用入手,分析了高校网球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终身体育下高校网球课程教学创新策略,希望可为高校网球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和逻辑分析方法,从课程目标、课程的结构与内容、课程的实施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对建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进程中课程目标缺乏层次性、递进性,课程结构单一、缺乏适应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建议优化课程目标体系、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改进课程实施以及改革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9.
论终身教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类改变了将人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观念 ,产生了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教育思想又对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产生影响 ,促使了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终身体育思想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体育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的影响 ,使改革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方案总是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革新,认识课程变迁的过程及其必要性,能够加强课程改革的社会适应性和课程目标的针对性。通过对课程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课程变迁关系的分析,从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3个层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进行分析,对于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方向和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湖北大学在"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观指导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在对本校学生特点、场地器材、师资条件、校园文化等深入调研的前提下,从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实施了"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经过5年多的试验和探讨,在多元质量观的指导下,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为拓展和延伸"的形式,以"取消基础课、普及选项课;淡化竞技教学内容,突出终身健身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为总体改革目标,优化课程各要素,提高教学效率,注重"应用性、差异性、自主性"、"基本健身知识、基本休闲健身技能、基本终身健身能力"和"终身体育兴趣、终身体育习惯、终身体育能力"的落实,实现了体育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作了研究,研究结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有偏差;忽视了一线体育教师在改革中的发言权;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制定不明确,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不匹配等问题。并对课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育正在向体育与健康教育转变。针对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大学体育教学理念,从高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形成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查阅了国内有关体育课程评价的文献资料及教育部文件,对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主体等进行了研究,认为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围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学习评价应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方案总是蕴涵着对原有课程的革新,认识课程变迁的过程及其必要性,能够加强课程改革的社会适应性和课程目标的针对性。本文通过对课程文化、体育文化和体育课程变迁关系的分析,从高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三个层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变迁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把握高校体育课程的变革方向和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确立明确培养目标的必要性,对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构成进行了分析,还就如何实现高校体育的培养目标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涛 《贵州体育科技》2004,(2):63-64,51
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现行高校的体育课程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程评价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体育课程建设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的素质关系到体育课程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视和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分析法等分析体育课程从传统到改革价值取向的重大转型。主要结论:文化价值维度全面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更加人性化;重视体育课程从理论走向实践。建议:转变理念,以人为本,确立终身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从生理、心理、社会三重维度,将体育课程目标落实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加大体育课程的灵活性;降低政府行政部门在体育课程改革当中的影响力;继续与教育改革接轨,促使教育改革推动体育课程改革;提升学术团体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关话题的讨论长盛不衰。文章以快乐体育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以终身体育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并详细论证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教学指导纲要》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发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分析了现行高校体育课程的不足,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